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范文

    邱慧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重心之一。随着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进,乡村发展问题受到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乡村为切入点,以突破“三农”问题为核心,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要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发展平台和依托的一种旅游形式,立足我国资源多聚集于乡村、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城市居民消费休闲化趋势等现实情况,乡村旅游在实际发展中呈现乡村民宿、度假乡村庄园、乡村研学、乡村养生养老等多元形态。乡村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最受欢迎和最有潜力的旅游形态,其发展以乡村为基点,以产业间融合、乡村性文化的挖掘、环境打造为发展手段,以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肌理和乡村振兴的宗旨存在很大的共性。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有效推进扶贫富民,加强城乡融合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重要产业地位凸显,功能拓展不足

    乡村旅游在满足人们追求自然、释放压力的同时,更好地推进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国家大力鼓励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市场也在持续扩大。从国家发布的历年官方数据来看,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均呈现跳跃式进展,目前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主导产业。另外,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有资源的农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新形势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旅游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还产生一些现实问题,经营者过分注重乡村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等效益,形成以经济理念为主导的经营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大众消费者对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要拓展和优化产业链条、提升管理治理能力、重新架构乡村旅游的新格局,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功能。

    (二)盲目性开发,乡村产品存在供需不对称

    我国民族众多、地理格局差异较大,在发展中各个区域所形成的本土性特征较明显。然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中并没有充分融入区域特点,而对其他区域发展模式进行模仿,未对项目在区域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证,这也就导致了盲目开发等问题。乡村旅游跟风现象导致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内涵式发展欠缺、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价格战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进度,很难满足当前广大民众对多元化的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展,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发展内涵,提高乡村旅游供给能力,平衡供需不对称,扩大乡村旅游的辅助功能,是新形势下必须要突破的困境。

    (三)农民参与不足,主体性地位严重缺失

    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证明,乡村居民受益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附带表现,而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其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依据旅游吸引物系统理论,乡村居民是旅游吸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要素。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民俗活动的主体,日常的农事参与活动及民风民俗等对于旅游者来说都是一大吸引力。二是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旅游扶贫等政策来看,乡村居民必须参与且理应是参与的主体。然而在实际发展实践中,多数乡村居民未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利,被排斥在核心环节之外,只参与一些劳务性的边角料工作。如何提高乡村居民实质性参与能力,让乡村居民找到创收方式,真正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实现可持续增收的能力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

    (四)重视乡土文化传承,改变粗放式发展

    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使得乡土文化被忽视,一度出现衰落的现象,但随着大众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得乡土文化被重识和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多数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也发扬乡土文化,但形式却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区域性旅游商品、传统农耕浅层次体验。活化和丰富乡土文化的形式和形态,改变粗放式发展,实现乡土文化资本合理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供给侧,带动乡村经济的繁荣,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要点,即盘活农業产业、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治理局面等并以此为中心着手进行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立足本土资源,深化产业融合

    目前,乡村旅游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就在于乡村旅游产品链条短、产品形式没有与日俱进进行更新换代、产品内涵不足。增强农业产业、农民生产和乡村旅游三者之间结合的同时,要扩大“旅游+农业”“乡土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的附加功能。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的形态,是提高乡村旅游供给侧的有效途径。以乡村旅游为支点、以地域特色农业融入为支撑,以特色创意设计为基,以市场需求为指导的产业融合形态,势必会赢得大众的喜欢,继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兴旺,为乡村振兴助力。

    从国内的发展实践来看,可通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产村景联合模式、创新利益联合体来提高元素的融合、农民的参与,健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乡村经济繁荣。

    (二)转变理念,构建农民培育机制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农业为产业基础、农民为发展主体的新业态,其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然纵观发展实际来看,农民处于参与的边缘化,究其原因是社会对其错误认知所导致,认为发展旅游和农民没有过多的关联。转变发展理念,意识到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乡村居民实质参与和享受旅游所带来福利,是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农民参与短板的破解,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有利政策,提高政策惠及率,吸引优秀农民返乡就业;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多元共培机制,加大对农民的培育,实现参与能力的提高。政府、基层组织、社会力量要各司其职。政府建立旅游人才数据库、农民人才培养机制,宏观把控人才供需。基层组织通过自培、专培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培养。高校、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采用定制、驻村式、帮扶式、外出交流等方式进行专业性指导。

    乡村振兴实施中,更离不开农民参与,要通过教育来转变农民意识,提高农民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农民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的发展需要,在实现个人自身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乡村发展的进程。

    (三)厚植绿色发展,强化政府监管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宜居的重点。因此,乡村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发展时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

    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污染少、破坏力小,乡村居民的多环节纳入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随着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让大众有意识地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当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引导,要加强政府的保障监管,通过自治和法治两种途径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中,自治是核心,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居民、乡村旅游业经营者息息相关。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生态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之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建设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氛围,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价值。法治是保障,要构建匹配的治理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的实施,坚决处罚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创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政府监管的局面,保障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稳定发展基础。

    (四)共建联合机制,确保农民受益

    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成为真正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是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保障农民从中获利、实现可持续创收发展也是当前最重要的难题之一。从国外发达国家的乡村复兴的实践来看,实现农民获利的途径多种多样,乡村居民的有效参与是核心、政府的有效保障机制是基础。基于当前发展背景,各地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也探索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民”“景区+合作社”等形式,促进农民以自我资产、自我资源、自己能力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行列,实现自己的价值。但纵观发展的现实,缺乏制度体系的保障,多数乡村农民只是利益的共享者,而没有分配权,利益的获得依然依附于发展企业,因此构建匹配的监管和保障制度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五)因势利导发展精品项目,进行品牌塑造

    我国是一个地域差异明显的国家,多民族在多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差异显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盲目化开发导致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病态、资源浪费。如何因地制宜对乡村旅游进行包装和打造是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又一个发展难点。

    对乡村旅游多元化和多角度的演绎,离不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首先,各地发展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和复制,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设立要进行专业化的论证。其次,发展要基于实际,立足当地资源现状、结合当地乡村居民制定出适合发展之路。最后,因地制宜走不同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内涵化发展的深层表现。在这样发展态势下,资源丰富、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塑品牌、赢市场。当然,任何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都应以区域乡村的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文化的传承为基本,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特色规划凸显亮点。

    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要牢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把农民依赖生存的产业、熟悉的劳动纳入发展框架中,盘活农业产业和提升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自主发展。要始终坚持让农民发展并得到實惠,凸显“农村”和“乡土文化”,促进产业间融合,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当然,乡村旅游发展要筑牢生态为基、发展为纲的准则,更离不开政府的决策性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一切发展为农民,实现乡村复兴。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