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
范文 | 王时佼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性,接着进行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综述,然后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构成,并探讨了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以新型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备出色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建立起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旅游师资队伍。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1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需求,通过旅游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由此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支撑起日益发达的旅游市场。传统的旅行社不再是拥有主要客源的部分,更多旅游网站的异军突起给传统旅行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各行各业开始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创造新的形态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互联网+”计划的实施将对我国各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旅游行业也不例外。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高度重视当下的发展趋势,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并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生源,成为时下最热门的专业。不过,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依然不能完全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能力培养体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2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综述 旅游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延续的。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教育就已经成为正规的教育,各大学者也开始对旅游专业关注,并开展研究。徐峰(2011)通过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个体就业能力的差异,通过差异找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学者鲜有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这恰恰是时下最为需要的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计划,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3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构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要充分遵循“互联网+”背景,为培养拥有专业知识、能力并懂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要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在注重旅游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要进行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移动平台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第一,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该能力最为基础和重要,因为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然后是物件与规范操作能力,引导讲解能力和法规应用能力。第二,方法能力。需要学生有创新的能力,随机应变,独立思考,并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灵活处理各种信息。第三,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爱岗敬业、公关礼仪、自我调节能力等等。这三种能力与“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基本上吻合。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制定完善的方案,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充分以互联网+旅游形式培养人才,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管理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简而言之,传统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互联网时代,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学习掌握新技术能力的要求要高于传统经济时代,因此,要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 4.2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迫切需要改革,同时教学内容也要做到进一步优化,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课程体系在改革时,需要考虑到旅游业岗位群所需的关键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来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根据当下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与互联网有关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新媒体运营操作等等。不同的课程要融入新内容,关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部分也要融入其中。 4.3 重视德育教育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大量的游客支持。因此,满足游客需求十分重要。要服务到位,使游客了解新型旅游服务理念,如全域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产品需要游客认真体会其价值,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充分使学生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識到在旅游市场中获得游客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具备高尚品德的旅游从业人员,会意识到游客就是上帝的重要性,会更有亲和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4.4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从教师抓起。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的绩效考核,有方法、有目的地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对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使教师愿意开发更多的创意课程。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接触实际旅游企业,定期去指定的企业任职培训,通过不断实践增长见识,提高创新意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要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游客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真正领悟到旅游服务行业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娟. 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 电子测试,2016,07:78-79. [2]卢志海,邓凤珠.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管理观察,2015,35:125-127. [3]李娟. 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 电子测试,2016,07:78-79. [4]孟珊.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及其原因分析[J]. 青海交通科技,2016,03:124-126. [5]严亦雄. 福建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分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59-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