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新闻报道写作技巧的探讨 |
范文 | 崔曙光 摘 要:如何使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我们企业的专兼职通讯员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就要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新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稿件或者说是新闻作品具有新闻价值,被新闻媒体所采用。那么,什么是新闻角度呢?怎样才能选准最佳新闻写作角度呢?这是搞好新闻宣传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新闻角度;报道写作 1 找准角度 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前者以采访为主,后者则是偏重写作采集,二者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进而使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起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专兼职通讯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善于找好新闻的由头。什么是新闻的由头呢?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写作的引子或者理由。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由头,就是你手中的素材是否值得写、你写的事件或人物是否有根据、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基本依据。 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新闻由头有两性:较强的时效性,引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性。新闻由头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你报道的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第二个作用:翻新旧闻,拯救想报道却过了时效的事件和人物。现实中,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哪里有新闻,拥有现代传播技术和庞大采编队伍的专业媒体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就别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了,不可能预知新闻。事实是,许多新闻被我们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事件是逐渐显现的,这期间或许还有个过程,当我们发现时,没准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 2 挖掘新点 新闻总是与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新闻事件一经发生,就要紧紧抓住它,以第一时间迅速发播出去。在挖掘内容新上找新闻由头,除了注意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以外,还应当注意那些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抓住这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能够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如果新闻已离发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时,就得下功夫捕捉与之相连的渐变过程中的新情况,采取以“新”带“旧”,由近及远的办法,把旧闻变成新闻。如果能在过时的事件中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这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发现已知新闻事实的变动。 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时,事实已经发生过一段时间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学习不少老新闻工作者的做法,善于从事实的变动中挖掘“新闻由头”,这样不但能把“死”新闻救活,而且还能写出很好的新闻。从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中找新闻由头,要处理好新变动与旧闻事实之间的关系,即:旧闻确实有值得重新报道的价值;新变动是在旧新闻事实基础上的变动,它们之间有紧密和必然的联系,新变动的“新”,应是新闻媒体当前所急需报道的内容。其实,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只要你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隐藏在身边的新闻,然后,在采访中多问、多记、多观察就不难给这个新闻找个发布的由头。 寻找新闻由头应注意的问题。现场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要有新内容。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作者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几月几日了解到与新闻发生的时间无关,因此不能作为新闻五要素的。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到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就不能用。在某件事报道的时机与记者或通讯员去了解这件事的时间相吻合时,是可行的。慎用“截至”式由头。有的通讯员写稿时找不到好的新闻由头,而以写稿时的时间为准,采用“从某年某月某日截至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程式作为新闻由头。这便是“截至”式由头。要慎重对待截取的时间。不用“马虎眼”由头。凡有“最近、前不久、日前”等“马虎眼”一类词儿的导语,均称“马虎眼”由头。用这种“马虎眼”的词儿,只能剥弱消息的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愚弄读者的做法。因此,我们要坚决摈弃“马虎眼”的由头。实践证明,采访中只要耐心地寻觅,由头还是有的。 3 强化意识 新闻写作的看家本领就是“抢新闻”,而好的新闻,从来离不开好的角度,而好的角度的产生,则有赖于“三个意识”。那“三个意识”呢?一是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这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采访、写作、办报、办台之始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常的琢磨。二是新闻价值要有创新意识。一篇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角度,而再好的角度,如果观念陈旧,也会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说到创新,首先要突破“自我”,突破个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不断否定“自我”。这样在全新的状态下,才能以最新的视角,选准最新的写作角度。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大量的积累,激发出新的创意,实现新的角度。应当不断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用政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严谨,新闻记者的敏锐,突破思维上的局限性,克服过去那种高唱“四季歌”的模式化报道思维,变指令报道为循循善诱的报道;改单纯经营性报道,为经营者与授众的双重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达到求新、求活、求好的目的。三是实现新闻价值要有“精品意识”。角度确定以后,要实现它的新闻价值,“精品意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又统一的。一篇文章,一个节目,光有好的角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好的内容,要以“生花之笔”加以润色,使读者从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中除了得到信息,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