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自主招生:生源评估与培养对策
范文 摘 要:高职院校在努力完善招生制度的同时,应对自主招生类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从人格、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构建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在“适应生源变化”和“适应岗位需求”的两端间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自主招生
基金项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卫生类高职语文微课建设研究与实践”(JG201403)
自主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其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选拔机制,对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各高职院校选拔“合适”的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高职院校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又区别于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生源群体具有其显著特点。高职院校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显著特点,研究适合自主招生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高职自主招生类的学生有何特点,对此,课题组以S校自主招生类学生为对象,围绕人格特质、学习状态和价值观念等实施了系列的测试、访谈和观察。
1 关于人格特征的测试
1.1 测试过程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该校自主招生类学生100人和统招生100人,出生年代区间为1995-1998年。采用修订后的中文版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样本进行测查。
1.2 测试结果
总的看,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均存在个体性和依赖性并存、强社会性和幼稚性共存的特征,其对未来的规划依从父母声音多过自己真正的想法。但是两者在“X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和“X4怯懦与果断性” 存在巨大差距。在这两项当中,单招学生呈现出明显的高分特征,而统招学生呈现明显的低分特质,也就是说单招学生较之统招学生明显的果断刚毅,有攻击性,有时候会贸然行事,不顾后果,有时候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
2 关于学习状态的调查
2.1 调查过程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在该校2015级自主招生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回收有效样本57份。
2.2 调查结果
总体来说,高职自主招生类学生与统招生在智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成绩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自主招生类学生虽然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吃苦耐劳等方面不如统招生,但他们自我意识强、思维比较活跃、社交活动能力强,能够承受压力、接受挑战等情商方面,以及实践动手能力都略强于统招生。但是自主招生学生身上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矛盾的心理结构:对未来有期许,但是缺乏明确规划;对父母有依从,但是缺乏回报行动;知道学习重要,但是缺乏行为支持;知道自制力弱,但是缺乏自我矫正。同时,自主招生学生身上还存在一个比较明显行为特征,由于矛盾的心理结构,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容易从众,摇摆不定与模糊犹疑之间,进而导致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行为都比较欠缺,他们更喜欢宽松的管理,而厌恶刚性的约束。
3 关于专业思想的观察
3.1 观察过程
对该校2015、2016两届自主招生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访谈,采集班主任、辅导员的观察结果,并随机选取新生和老生各20名开展对话座谈。
3.2 观察结果
从积极的方面看,自主招生学生相对统招生而言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强,在日常生活中,乐于与人交往、沟通感情,且大多数学生坦承自己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与未来规划有比较合理的预期。消极的表现则集中在:社会责任感不强,对公民意识、责任担当距离家庭和社會的理想要求较大;专业思想不稳定,认为自己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父母压力而不得不就读,缺乏明确、坚定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尤其明显的是许多学生对人生价值目标层次较低,缺少远大目标的激励力量,思想趋于实际、实用和实惠,尤其老生对新生而言,锐气、梦想和激情逐渐消磨。
4 结论与建议
自主招生类学生与统招学生一样,对人生具有美好的愿望,有属于自己的未来梦想,但是缺乏强有力并持之以恒的行动予以支撑;他们人格特征方面的依从性、行为特征方面的从众性以及心理特征的弱调节性使得他们的思想状态呈现出脆弱的一面,但也说明他们的思想状态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基于此,我们面向高职自主招生类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因时而动、因人而异、因势而成,
4.1 以职业教育特色化解学习恐惧心理
自主招生学生尽管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存在某些欠缺,但他们中的极大多数非常乐意并擅长接受实践训练,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特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更加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始阶段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要求、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伴随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对理论学习产生需求再给予知识的补充,由“需要”形成的学习动机才更加持久和有效。在此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厌倦“满堂灌”的方法,积极推行师生双向互动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自主招生类学生善于动手的特点,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实一体化、直观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第三,改革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减少纯记忆性内容,增加技能性内容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应采用过程考核法,增加口试、实践能力操作考试,全面考核学生能力。
4.2 以大学校园文化升华学生人生追求
自主招生学生虽然缺乏社会理想,比较安于现状,但不代表未来更为成熟的人生年龄段依然如此。事实上,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即将走向社会的时候,其家庭责任意识已经明显提升。因此,班主任、辅导员、党团工会以及专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关心学生作为己任,以引导替代管理,帮助学生打开看社会的新视野。其中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就是营造大学校园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对学生的潜在影响。自主招生学生通常认为上高职院校是低人一等的思想问题,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而且他们具有非常鲜明的从众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以“大学人”的目标自我激励“做独特的自己”,破解从众行为,相信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是自己成才的重要平台、台阶和通道。
总之,差异性的生源需要多样化的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在努力完善招生制度的同时,应对自主招生类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从人格、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构建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在“适应生源变化”和“适应岗位需求”的两端间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作者简介
邹祥平(1979-),男,江苏扬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职业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