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
范文 | 罗瑾+戴智彬 摘 要:选取厦门市为研究区,定量分析城市发展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表现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受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影响,2011年以来用地占比趋于稳定;建设用地构成中,居住用地经历了平稳到快速增长的过程。定量分析显示,第三产业与厦门市建设用地构成高度相关,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伴随居住用地的占比增加,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主导,向节约型产业模式转变。 关键词:厦门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第三产业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至2016年的56.1%,城镇人口由1.02亿增加到7.7亿。城市化伴随着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务农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成为必然。城市的不断发展表明,各项经济活动最终都落实到一定的土地上,在一定区域不同时段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情况[1]。因此,研究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城市合理布局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厦门市作为国家级经济特区,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在两岸金融、东南国际航运、对台贸易、两岸新兴产业等有着重要地位。伴随历史沿革,厦门市行政区划经过多次演替,2003年5月起厦门辖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6个市辖区。本研究选取厦门市为研究区,根据厦门市2004-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提取研究期历年土地利用面积量,比较城市土地结构数量变化,为细粒度分析建设用地变化规律,根据建设用地类型进行统计,结合历年常住人口、产业构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因素,以SPSS19.0定量分析建设用地类型和各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因素。 3 研究结果 2009年起,厦门市土地利用总量增加约40km?,为确保横向对比的有效性,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占总面积比例为比较结果。研究区2004至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占比所示(表1),总体而言,农用地减少13%,建设用地占比增加11%,未利用地变化幅度最小,其中2006至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为显著,反映了厦门市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但2011年以来,各类用地面积趋于平稳,农用地占比维持在57%左右;2011年作为基本农田重新调整划定的头一年,厦门市开始实施基本农田的有偿管护机制和补充耕地工作奖励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农用地面积维持在970km?左右。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期厦门市的具体建设情况,按建设用地的细分类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初期建设用地结构占比最高的为生活居住用地,其次是绿地和工业用地,比例分别在28.25%、21.52%和15.70%,绿地占比一方面显示了厦门市城市绿化水平,但对比于公共设施用地的相对滞后,绿地占比更体现了研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特征。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的占比低意味着城市发展初期居住区布局分散,受地形限制以沿海滩涂、低洼地带分布为主,尚未成片聚集,居住用地呈现容积率较低。2004-2007年,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用地占比增加,得益于协议出让,工业用地低成本扩张,至2007年工业用地占比达31.78%;与此同时,生活居住用地占比降低至19.05%,一方面由于居住用地批复少,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居住用地向高容積率的商品房转变,单位面积吸纳更多市民,城市人口密度增大;该期间内,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都有5%占比,体现了建设居民生活区的同时,周边配套的随之跟进,城市聚落向集中连片式小区发展。2007-2011年期间, 2007年以来,常住人口从304万增加至367万,生活居住用地需求增加,同时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厦门市投资热度。结合城市要素统计指标,2007年-2012年,厦门市房地产投资总额从345.74亿元增至531.8亿元,同时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社会购买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62.05亿元增长至974.97。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以来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占比平稳,分别维持在3%和10%左右,受厦门市“海湾型生态绿地系统“、“园博园重点工程”、“植物园整体规划”等城市绿化政策影响,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需保障城市绿化建设。 选取常住人口为控制变量,定量分析产业构成、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与城市建设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关性指数为第三产业(0.893)>房地产投资(0.795)>固定资产投资额(0.7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50)>第二产业(0.475),表明第三产业与厦门市建设用地布局高度相关。研究期厦门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数额基本持平,2011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开始成为主导;第三产业占比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贡献突出,反映了厦门市产业结构优化、节约型产业模式的城市发展战略。 厦门市建设用地经历了农用地转换到总量平稳再到内部格局调整的过程,城市布局受第三产业显著影响。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市现代化拓宽多元化就业空间,吸纳劳动人口、带动社会消费,促进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聚产业、兴人气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绍敏.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D].同济大学,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