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龟兹博物馆在库车县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范文 摘 要:龟兹博物馆是库车县文化遗产实物收藏的主要机构,在文化遗产的宣传、研究、收藏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龟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进行阐述,并对龟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的措施,并付诸实践,发挥了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龟兹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作用
文化遗产是最珍贵的历史遗产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书写着历史的文明。每一个民族都是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认识并了解本民族,每一件文化遗产都蕴藏着极大地感召力,经典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
1 龟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龟兹博物馆对于藏品保护和管理,龟兹博物馆设有文物库房,面积50平方米。文物都集中在库房内,分门别类放置,日常监控空气湿度和温度。库车当地文物损伤主要为碱化、虫蛀等。为防止虫蛀造成文物损伤,主要在织物内通过放置樟脑丸方式防止蛀虫,另外产自本地的一种叫“莫合烟”的烟叶,对防止蛀虫也具有特别功效。对于已经被碱化的文物主要的陶器一类,主要采取水泡方式使器物脱碱。对于藏品的安全,龟兹博物馆于2006年建立了安防监控系统,保证文物藏品的安全。为加强馆藏文物的研究,龟兹博物馆结合自身科研人员与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引用他们的先进经验和高水平人才,进行馆藏文物研究,先后共同完成了库车县麻扎甫塘墓地汉代出土文物、苏巴什佛寺遗址魏晋墓葬出土文物等的研究和学术论文编撰工作。龟兹博物馆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掘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国际博物馆日等机会,印制大量的博物馆宣传知识和画册,刻录博物馆宣传光盘等,向广大市民免费发放,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学习新知识。
文化遗产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文化遗产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件文化遗产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人们从文化遗产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化遗产的由来,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龟兹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一点,每年定期到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举行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和弘扬龟兹文化和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担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助推器。
2 龟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措施
2.1 龟兹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对龟兹博物馆而言,平时比较注重对文化遗产本身的宣传,而在遗产保护法规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博物馆应加强文物保护、文物法规的宣传。应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全民文物保护教育。如在干部培训班中可开设文保教育课,在学校中实施“文保教育书架”工程。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引进或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览;组织讨论和撰写有关遗产保护研究文章等等。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单靠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对其实施全覆盖,全日制的有效监管。因此,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法规和文物知识、文物工作成就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動,利用“文物保护法宣传月”等宣传活动,采用摆设宣传板面、悬挂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在繁华街道、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文物比较集中的乡镇、自然村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物保护法》广泛宣传。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文保意识和文物保护责任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人们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要多与相关部门及社会 公众联系沟通,建立起一种纵横联系,密切协作的机制,以赢得各方的配合支持,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同时,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文物保护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文物、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深厚氛围。
2.2 龟兹博物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首先,龟兹博物馆要着重抓好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是文化遗产中的两块“软肋”,需要重点宣传和保护。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理应站在宣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沿,切实加强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保护,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遗址遗存的保护,尤其要做好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条件可以在馆内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利用博物馆的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展览或利用博物馆多媒体等宣传工具向观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以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其次,龟兹博物馆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最后,加强巡查是龟兹博物馆加强对文化遗产监管的最好办法,那么如何做好文保单位的巡查工作,就成了文化遗产监管的首要作任务,我认为:首先,应该是做好年度巡查方案,将本辖区内的文保单位全部列入巡查方案内,列出巡查计划表。其次,就是严格按照巡查方案和计划表,开展巡查工作,采用日常巡查以及随机抽查等方式,坚持每年至少对县保以上文保单位的巡查两次以上。再次,是在巡查中要仔细检查文化遗产的安全现状和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对存在问题认真记录,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文化遗产所在地乡镇,并抄告文物保护部门,力求将巡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落实整改。库车县成立全国唯一专管文物保护的公安分局龟兹石窟分局,文物管理与公安执法保护的龟兹模式为全国各地开展文物执法工作提供了借鉴。
2.3 龟兹博物馆加强文博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全区文博事业发展需要,提高干部业务素质,自治区文化厅先后委托新疆大学历史系、西北大学历史系开办文物博物馆专修班和代培文博专业本科生。进入新世纪,新疆文博人才隊伍建设得到加强,举办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骨干培训班,如“新疆纺织品文物保护培训”、“新疆馆藏壁画保护培训”等项目,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科研单位联合举办了博物馆学、文物鉴定、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修复、纺织品保护修复等多学科专业研修班、培训班,多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参加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考古研究、石窟壁画保护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组织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为新疆培养壁画、纺织品等修复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班,培养新疆基层文博干部80余人;举办新疆片区文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和新疆博物馆讲解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40人。为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鉴定和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技能,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举办“新疆地区文物进出境鉴定培训班”,培养专业人员40余人。龟兹博物馆陈巧云同志在西北大学完成了文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顺利毕业,为博物馆文博人才培养开创了新的局面。
2.4 龟兹博物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尝试
龟兹博物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数字化博物馆是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全省文化遗产资源,使观众可以在网上了解、欣赏到众多珍贵馆藏文化遗产实物。通过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文化遗产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馆藏珍贵遗产实物的网上三维展示、基于地理信息的全省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推动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中“活”起来。数字化文化遗产的三维展示是采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三维遗产实物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现文化遗产的真实原貌。三维(或曰3D)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其独特的光源投射到文化遗产的本体上,形成光条纹。根据光源与机器的相对位置,按照计算机视觉理论,由光条纹的形状测算出被照射文物的三维光标,最终形成被扫描文化遗产实物完整、精确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相应软件对所扫描文化遗产实物进行数字化还原,生成被扫描文化遗产实物的原始数字模型。这是高科技与文化遗产资源的融合。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实物就等于给每件它们做了一个“身份证”或“户口簿”,记录文化遗产实物的原始数据。以后当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被人偷盗、病害侵蚀时,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调取“身份证”或“户口簿”,为修复文化遗产实物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和保障,使文化遗产实物复原。同时,还可以大力提高文化遗产实物外展的工作效率。数字化计算机强大的系统功能,不但可以完成复杂繁琐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对文化遗产实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保障文化遗产实物的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是龟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实物保护方面又一大突出特色和亮点,成为龟兹博物馆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3 结语
龟兹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社会生活中珍惜物品的收藏和对有纪念意义的遗物、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有利于延续城市文脉,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活力。龟兹博物馆在库车县文物保护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模式也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第2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彭跃辉.努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1)
[3]刘爱河.英国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经验借鉴与启示[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01)
[4]张宇轩.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1)
[5]郑芸菁.张立莹,张军,曹晓东.关于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思考[J].唯实.2004(01)
[6]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