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话指称为“伶人”的苗族使用的一种汉语,属于一种混合型方言。分布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特点是:(a)有声母二十八个,其中有[![](/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328.91.20_0.bmp) ]等一些特殊声母。韵母二十九个,有[-n-]两个韵尾。声调四个:阴平 (55)、阳平 (22)、上声 (33)、去声 (44)。(b)中古同一声母、韵母今往往有两个读法,一个是固有读法,一个是受桂北官话的影响产生的新读法,声母如並母[b/p]、微母[m/w],韵母如遇摄合口三等鱼韵有[iu/y/u/i]四种读法。这些读法往往随声类的不同而各异。泥母和知章两组读[iu],如“女[niu33]、猪[tiu55]、书[ iu55]”,庄组读[u],如“初 [thu55]”,见组读[i],如 “锯 [ki44] ”, 而书母字“舒”和邪母字 “绪 ”则分别读[ ]和 [ ]。伶话多为伶人在村内使用, 伶人外出则使用桂北官话。灵活同义结构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灵活地创造出来的同义结构。 可分为词语上的灵活同义结构和句式上的灵活同义结构。 灵活同义结构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里才能成立, 一旦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 它们就不是同义结构了。 如贾岛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句中 “敲” 原作 “推”。 “敲”与 “推”在这句诗中是同义结构,但 “敲”与 “推”在语言体系中并不是同义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