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饮料中合成着色剂检测方法的验证 |
范文 | 吴建明![]() ![]() 摘 要:饮料通过酸性条件下聚酰胺粉吸附和碱性条件下无水乙醇-氨水-水解吸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平均回收率在90 %~110%之间,该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准确。 关键词:饮料;合成着色剂;高效液相法 1 试剂 乙酸;甲醇;聚酰胺粉(过200目筛);乙酸铵;甲醇-甲酸溶液(6:4);无水乙醇-氨水-水溶液(350:2:150);pH4的水(柠檬酸溶液调pH到4)。 2 标准物质 准确称取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新红、靛蓝、亮蓝各10mg,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配成标准贮备液。分别一定量的各个标准贮备液标准储备液混合至10mL容量瓶,用水定容至刻度为标准工作液。 3 仪器与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或超声仪;G3垂融漏斗。 4 分析步骤 4.1 试样处理 称取20g菊花茶饮料,放入100mL烧杯中,超声驱除二氧化碳。样品溶液加柠檬酸溶液调pH到6,将1g聚酰胺粉加入到样品溶液中,搅拌片刻,以G3垂融漏斗抽滤,用pH为4的水洗涤3次~5次,然后用甲醇-甲酸混合溶液洗涤3次~5次再用水洗至中性,用乙醇-氨水-水混合溶液解吸3次~5次,直至色素完全解吸,收集解吸液,加乙酸中和,蒸发至近干,加水溶解,定容至10mL,待测。 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量取0.10mL,0.20mL,0.40mL,0.60mL,0.80 mL,1.00 mL标准工作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按标准储备液溶度折算出各个浓度点的具体浓度。 4.3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4.6×250mm,5μ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長范围:190nm~800nm;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溶液,按以下梯度洗脱表见表1。 5 方法验证 5.1 波长选择 样品在254nm波长下在5min中出现明显杂质峰与在4.7min的柠檬黄和在5.2min的新红有明显干扰,而样品在柠檬黄最大吸收波长425nm和新红最大波长505nm处均无杂质峰干扰,故柠檬黄采用425nm波长下测定,新红采用505nm测定;其次因为亮蓝在254nm波长的响应值小,容易引入较大偏差,在波长603nm处有较大吸收峰,所以亮蓝选择603nm波长下测定。最后因为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采用254nm均有较理想的响应值和无明显干扰峰,所以均采用254nm测定。 5.2 线性范围 按照4.2配置各合成着色剂标准曲线,依次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建立曲线图,读出其线性相关系数。 从表2数据可得出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新红、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和亮蓝)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满足方法要求。 5.3 样品精密度实验 取20g的样品,按照方法规定处理样品,配制成样品溶液,进行测试。注:经测定样品中只含有柠檬黄,本次只针对柠檬黄的含量精密度进行实验。 从表3数据分析得出,测得样品中柠檬黄结果含量为0.44mg/kg,RSD%为1.9%,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标准要求,重复性良好。 5.4 准确度实验 取20g的样品两份,加入0.2mL标准工作液按照方法规定处理样品,配制成样品溶液,进行测试分别计算单个回收率和平均回收率。 从表4数据可得出各种色素的回收率在90%~110%内,均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标准中回收率要求。 6 验证结果及评价 针对产品的特性,通过实验建立了菊花茶饮料中合成着色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较令人满意,合成着色剂各色素在相应吸收波长下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达到90%~110%,均能达到方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2] 阮丽萍,吉文亮,刘华良,李莉,马永建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0种合成着色剂[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23) [3] 郭平、金会会、李瑾瑾、郑燕、王远兴、李海燕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十种食用合成着色剂[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