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的分析
范文 黄仲平
摘 要:用地模式的合理与否对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景观和环境不协调、资源浪费等方面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从用地模式入手对风景园林建设场地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利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提供适宜的物质条件,促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效果提升的同时,为节约型风景园林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
为了促进风景园林设计水平的提升,设计人员需要对土地资源浪费、园林景观不协调一类的问题进行解决,结合风景园林的建设施工环境对其进行设计,对用地模式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分析,进而选择适宜的模式进行设计,减少资源以及成本方面的浪费。下面从傍水园林场地、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以及山体园林场地等几方面对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对场地选择及利用方法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1 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分析
1.1 依托于建筑的园林场地用地模式
目前,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投入建设。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方面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绿色城市建设方面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在学校、宅院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行满足。但是,此类依托于建筑体的园林设计模式与建筑基地环境具有较大联系,如何对其整体布局分散、整体地形结构复杂等方面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已经成为用地模式及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重点。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及附近环境进行用地设计,不仅能够对人们休憩娱乐等方面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能够对建筑区域进行有效的保护,使休闲功能和实用功能兼备,并且建筑绿地设计规划等方面工作也会更加合理;设计人员还可以对亭廊花架、道路交通以及休息区域进行协调设计,为用地模式合理性的提升及园林场地整体功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2 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用地模式
为了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综合效益的提升,设计人员需要对用地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对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进行满足。若想对建设用地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设计?人员应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新型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继承传统风景园林设计优点的同时将节约型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渗透其中,进而使用地模式及设计工作与新时期发展形势相适应。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城市建筑密度逐渐增加,公共空间面积逐渐减小,此时需要设计人员对用地模式等问题进行更多考虑,结合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整体设计内容对现有地势、土地等方面情况进行利用,地势平坦的区域可谓是风景园林建设工作的首选之一,地形处理工作的难度有所下调,并且能够确保景观不会被遮掩,为大型集中式标志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例如,设计人员对某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对其平坦地势方面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使风景园林的标志性景观更加突出,使景观更加磅礴大气,让观看者产生震撼的感觉;因地势平坦方面的原因,设计人员不能对更多的环境要素进行利用,此时设计人员从用地模式入手,通过主体景观体量感的保持、主次分明的设计将风景园林设计的重点突出,使竖向震撼力及吸引力提升,提高设计效果。
1.3 山林型园林场地的用地模式
山林地势的特征极为鲜明,设计人员可对其蜿蜒连绵、险峻、高低起伏等各类风景特点和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利用:对凹地可进行开凿处理,或是通过深挖水源使之形成湖泊景观;通过就地取用山石的方式建筑一些房屋建筑,并且结合山走势方面特点对曲廊进行设计,使风景园林中的景观设计更加自然生动;在陡峭山涧位置可进行亭台楼阁的设计,此用地模式和方法能够形成一种云雾环绕、宛若仙境的感觉,并且能够对原有天然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与利用。例如,某山地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对附近山体、景区地基的关系进行协调,对园林景区范围进行规划和调整,并且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基地高程、坡向一类的基础资料进行掌握,结合资料内容对土地管理、生态优势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决定对其进行“一山二区”的空间结构设计;对景区空间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选择密集土地利用模式,使当地自然生态网络和景区用地融为一体,比如借助绿地分隔的方式对居住区域用地进行调整和设计,选择平坦区域当作商业金融用地等,这种差异明显的复合型用地模式能够对紧凑空间规划设计方案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
1.4 傍水园林场地的用地模式
人类具有亲水性的心理需求,设计人员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对水景这一造景元素进行适当应用,使水景以不同的形态和形式出现在园林之中,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在水景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能够利用水环境对景观范围、视觉效果等进行扩展,并且将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融入其中;在择水造景和用地模式的选择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原有绿色植物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并且借助水上点点泛舟、烟雾环绕等写意的手法营造独有的意境,借助水环境对城市地域特色进行烘托,并且通过江、河、湖、海等不同水系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景观感受,结合水系形状在水流转角等位置设置景观。总之借助该种用地模式和设计,设计人员能够对景观轴线进行扩展,拓宽景观视角,为风景园林人文特征塑造等方面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园林设计水平。
2 场地的选取及利用
2.1 废弃采石坑等方面的利用
设计人员对风景园林用地模式进行设计和选择时,可对废弃采石坑进行利用,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创造风景名胜,例如某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对原有废弃采石坑进行利用,通過点缀的方式将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更好的融为一体,对现有场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设计人员需要在勘察工作基础上结合具体环境完成用地模式的设计和选择,进而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供更多保障。
2.2 自然地势及环境条件的利用
为了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效益进行提升,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形地势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基地环境进行有效处理,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对现有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利用。风景园林的建设实施工作受到基地建设条件等方面影响,设计人员需要对各类影响条件进行定性分析,就不利的自然影响因素而言,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势环境为施工作业、设备配置等方面工作带来的困难进行考虑,避免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水环境污染、地质结构变化、土壤PH值变化等方面情况对用地问题进行考虑,通过对自然不利因素的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找到矛盾焦点,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条件,为风景园林设计生态保护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使风景园林设计和自然环境条件及地势等相得益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3 结束语
总结全文,用地模式的选取对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而言非常重要,为了对用地模式进行正确选择,设计人员需要对建设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对场地特点进行掌握,结合勘测和调查工作结果确定用地模式。通过对有利条件、无法避免的不利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对容积率、面积大小、当地人文背景等方面的考虑,设计人员能够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融入用地设计工作中,为风景园林设计合理性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鲍碧云.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184-184.
[2]杨永波,陈潇,何建波等.风景园林设计用地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28):309-309.
[3]杨文娣.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2873-287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