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叙事语篇的元功能意义建构 |
范文 | 摘 要:多模态语篇的图像意义建构及多种模态在实现总体意义时是如何互动的一直是近年来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热点。本文以Clare Painter等在《解读视觉叙事:儿童图画书的图像分析》一书中提出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为理论框架,分析解读研究对象绘本——以图像、文字为组件的多模态叙事语篇中图像概念意义、人际意义、组篇意义的建构。希望本文的分析对于解决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些许借鉴价值。 关键词:多模态叙事语篇;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图文版面布局框架;几米绘本 1 引言 以往对于意义的研究多专注于对语言、言语这一单一符号模态或符号系统的分析。但是“意义并不是单纯由语言来体现的,而是可以由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或者多种符号系统共同来体现的。”(张德禄,2009)随着对语言之外符号系统研究的深入,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意义建构等多模态研究方兴未艾。绘本作为一种图像、文字相结合的多模态叙事语篇,不同于海报、新闻图片这样单幅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对象,它是由多副图像按一定顺序共同构成的复杂的多模态叙事语篇。极具文学性和叙事性,相比立意较为明显的单一图像,绘本图像的意义建构更难把握。本文以台湾著名绘本家几米的绘本《时光电影院》为研究对象,以Painter提出的视觉叙事的元功能分析框架为理论框架,分析绘本图像的意义建构。希望本文的分析对于解读几米绘本,解决多模态语篇研究的热点问题有些许参考价值。 2 《时光电影院》简介 《时光电影院》出版于2012年4月,展现了台湾著名绘本家几米(原名廖福彬)对于生活和电影的热爱。绘本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以电影院为支撑,讲诉了一个有关亲情、爱情和梦想的故事。主人公“我”是一个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孩。母亲爱看电影,父亲便常带“我”去影院寻找母亲的身影。青年,“我”在影院邂逅了初恋,他同“我”有着相同的兴趣,但后来他要举家搬迁至西班牙,分别时“我们”约定总有一天会在电影院重逢。毕业后,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中感到疲倦迷茫,总能在影院中得到慰藉,在电影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后勇敢前行。再后来“我”在影院遇到了另一半,“我们”的恋爱婚姻像电影一般美好,只是人生聚散无常,“我们”没能走到最后。离婚后,“我们”的孩子降临了,童年的“我”在影院中寻找母亲的影子,而她或许将在影院中寻找父亲的影子。“我”的人生从未离开过电影院。 3 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与图像的元功能意义建构 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影响,认为图像同语言一样是一种符号模态,具备与语言三种元功能相对应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本小节中笔者将介绍视觉叙事的元功能框架并基于此理论框架分析《时光电影院》绘本中具体图像的意义建构。 3.1 图像的概念意义 作为符号模态的图像同文字一样具有概念意义上的选择潜势,可以表征世界中的事物或事物间的关系。Painter将概念意义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三个子框架:人物表征(包括面部特征的完整表征与转喻表征,转喻表征指以人物图像的某个特征代替人物整体),事件关系(包括事件展开顺序和事件投射关系,展开分为先后顺序展开和同时发生,投射分为真实事件投射和想象事件投射)和背景关系(指相邻图像之间背景不变和背景变化两种关系,背景不变又分为视角不变的背景不变和视角改变的背景不变,背景变化分为变为其他背景和变为无背景两种)。 关于人物表征在图像概念意义中的体现,以图1(1)为分析对象。首先由座椅上两个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可知其分别表征女孩儿和男孩儿,又因两人间距离较远可知关系尚不亲密。而树上的两个小人,则由翅膀、箭筒可知它们部分转喻爱神丘比特,进而推知男、女孩儿将会发展成恋人。关于事件关系及背景关系在图像概念意义中的体现,以(2)(3)为分析对象。这两幅图在绘本中左右相邻,表征先后展开的事件关系。两者的背景关系是变为其他背景的背景变化关系。(2)中由一排排的座椅、投影机光束和有相同表情的人得出图像背景是电影院,(3)由飞机元素及飞机跑道元素可以得出背景是飞机场。由(2)至(3)可知两人在飞机场道别前去了影院,尽管观众都在笑,两人却因分离之苦而默默流泪。 3.2 图像的人际意义 图像的人际意义包括读者与图像人物的及各图像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Painter提出三大系统来分析建构叙事图像的人际意义:聚焦系统(包括互动和视角两个维度,互动指图像人物与读者是有眼神接触的接触关系还是无眼神接触的旁观关系;视角指为读者提供的视角是与图像人物不同的客观视角还是相同的主观视角,一般主观视角更易带动读者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情感系统(图像表征的复杂抽象程度是设定读者与图像人物情感关系的绘图策略,图像越抽象线条越简单,对读者情感感染度越低,如“”的情感投入度就低于漫画中的人物笑脸。情感系统包括情感介入和异化两个维度,前者指图像人物可吸引读者投入情感且根据情感投入度的弱强将图像分为鉴赏类、移情类和个体类三类,而后者指读者无情感投入,阅读中持客观态度,如抽象图表);氛围系统(颜色作为人际意义资源可构建情感基调,并分为未激活情感氛围的黑白色和已激活情感氛围的彩色,且可从色度、色调和自然度三个维度分析彩色可激活怎样的情感氛围)。 就聚焦系统而言,图2(1)中读者与图像人物是有直接眼神接触的接触关系,而(2)(3)则是无直接眼神接触的旁观关系。此外(1)是引发主观视角,即读者虽然无法看到电影画面,但却可根据图像人物表情、视线推断出他们的视角。(2)(3)均是客观视角,即读者与图中人物视角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感受到,图(1)这样有眼神接触的主觀视角更易带动读者,引发情感共鸣。而(2)无眼神接触的客观视角,让读者有一种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恰恰是作者想达到的效果,因(2)旨在描绘“我”独自一人过生日的孤寂之情。关于情感系统,三幅图均属于移情类情感介入,即图像人物的辨识度和情感投入度处于鉴赏类(如符号表情)与个体类(如真人照片)之间。就氛围系统而言,(1)(2)背景色均是蓝色属冷色调,但(1)的亮度更高,给人一种兴奋、活力之感。(2)的更暗,给人一种冷漠疏远之感,表现了“我”的孤独之情。(3)相较于(1)(2)其色彩自然度更高,色彩更丰富,更易拉近读者与图像人物之间的距离,给读者一种与“我”一同向光前行之感,弥补了聚焦系统中无眼神接触的距离感。而(2)背景是单一色彩,自然度低,给人以陌生感,近一步拉长了图像人物与读者间的情感距离,加深了“我”的孤独之情。 3.3 图像的组篇意义 图像中的各个元素同语言中的各个成分一样,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融合成为图像意义整体。这些构图方式就是图像组篇意义的表现形式。Painter基于Kress提出的三个相互关联的构图意义的维度:信息值(即视觉语篇中,不同的图像元素的位置给予图像元素特殊的信息值,如携带重要的信息的图像元素常位于图像的中心位置而非边缘位置),凸显(借助对元素尺寸、颜色、视角的调整来达到突出某一图像元素的表征方式)和边框(运用各种线条、几何图形甚至图像人物视线等边框将不同图像元素分离或整合的表征方式),将信息值维度改为版面布局关系,用于分析视觉语篇中图像与文字间的关系。图文版面布局简化如下: 3.3.1 融合型 融合型版面布局指图像与文字融为一体的图文关系,包括扩展与投射两种关系。扩展指图像与文字各具意义,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增强。投射指图像人物的话语或思维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图像中,如漫画中的语泡。而在《时光电影院》中,图文关系多体现为扩展性融合的形式。 融合型的示例 互补型的示例 图4属融合型图文关系。其文字为“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我了,每次我哭著要找妈妈,爸爸就会说:‘走,我们去看电影。‘因为妈妈最喜欢看电影了,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电影院里遇见她。”。文字描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我”想念母亲时常与父亲去影院的习惯。图像中落叶元素表征着思念之情,右侧手拉着手的两人表征着密切的人物关系。文字中出现的人物称呼表明图像人物的父女关系,图像中落叶元素渲染着文字中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图与文各有其意,相互补充、相互增强。 3.3.2 互补型 互补型指图像与文字各占一部分空间,空间上相邻的图像文字之间无矢量连接。单独的图像意义较为模糊,而单纯的文字又过于呆板无法提供想象空间,故将图像与文字相邻放置,使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增强图文内涵。 图5属互补型。单看文字“妈妈,你是一个勇敢追梦的人吗?你完成梦想了吗?”表意明确,但却无法给读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而单看图像,我们只能了解骑马的少女这一模糊的语义表征。但若是将图文结合起来,不仅能达到图文意义互补的效果,同时还能将骑马向光前行的少女代指勇敢的追梦者这一比喻巧妙的表征出来,达到1+1>2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以Clare Painter等在《解读视觉叙事:儿童图画书的图像分析》中所提出的视觉叙事的元功能框架为理论框架,分析解读了《时光电影院》中图像概念意义、人际意义、组篇意义的建构。笔者发现:一、绘本这样的多模态叙事语篇不同于单一图像,它的各个图像之间存在事件展开顺序,故在分析绘本图像时应结合前后图像一同分析,从而更为全面的把握绘本整体内涵;二、色彩不仅是图像人际意义中氛围系统的表征形式,还在组篇意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绘本作者可通过色彩搭配突出图像的主要元素淡化次要元素的凸显度,从而将各元素组成一有机整体;三、Painter认为黑白色不能营造情感氛围,但几米绘本中确有图像为了营造沉闷、压抑的氛围而选择了黑白色背景,即黑白色也可营造情感氛围。总的来说,Painter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虽然在分析绘本图像时颇具解释力,但也有不足之处。故多模态语篇分析无论是在理论框架的完善上还是实证分析的验证上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14-79.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几米.时光电影院[M].海豚出版社,2012. [4]冯德正.视觉语法的新发展:基于图画书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J].外语教学,2015(5):23-27. [6]刘晓华.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多模态叙事语篇意义建构——以几米绘本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2):5-10. [7]吴安萍,钟守满.视觉语法与隐喻机制的多模态话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23-28. 作者简介 张婧娴(1994-),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在读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