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途径
范文 吴美萱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当前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中,极大的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移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移动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提供了全新的机遇,高校应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挑战,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在介绍移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途径,旨在为高校实际政治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教育;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途径
2009年,我国开始广泛的应用、推广3G技术,这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在3G技术应用不久后,迅速的出现4G技术,提升了各种媒体信息移动速度的顺畅性,手机能够更为便捷的上网。此种背景下,人们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尤其是青年人,而这种变化也严重的挑战了高校的政治素质教育工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急剧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年轻人于一件事物上长时间聚焦的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政治素养教育途径。
1 移动教育的内涵
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普及过程中,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并产生移动教育的概念。对于移动教育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1]:第一,崔光佐教授(北京大学)指出,移动教育是指以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技术为依托,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沟通的教育方式,属于交互式教学,具备灵活性与便捷性;第二,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表示,除崔光佐教授提出的定义外,移动教育还包含交流各方面信息的功能,如教育信息、科技信息;第三,Franz Lehne,Holger Nosekabel(德国雷根斯堡大学)认为,在移动教育范畴中,包含服务机构及部门,原因是这些服务机构及部门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化的学习内容及信息。
基于上述三个典型定义,本文认为,移动教育主要具备7个特点:第一,交互式教学、管理及服务均属于移动教育形式;第二,数字化内容及信息为移动教育重点提供的内容;第三,移动教育内容中包含教学辅助信息,如学术会议通知、课程表;第四,时间、地点均不会限制移动教育的开展;第五,“做中学”为移动教育提倡的学习方式;第六,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移动教育实施的基础及前提;第七,小型化移动设备为实现移动教育的工具。
2 当前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治素质教育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
当前时代中,大学生思想活跃程度明显提升,不断的更新其观念,提高其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与日俱增。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观念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蔓延。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训导式、填鸭式政治素质教育方法已经不适用,若仍采用,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厌烦情绪,也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2]。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加了大学生所能获取的信息量,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极易影响大学生,使其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而传统政治素质教育方式并未与网络相连接,其引导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2.2 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者有待提升自身素质及能力
多样化的生活使得人们形成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此种变化尤其明显的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群众中,由此,政治素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消極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部分政治素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导致其产生“落差感”,降低思想的稳定性,同时,高校重视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程度不足,使该项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双重影响下,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及能力难以提升,进而造成其在工作中采取简单的、陈旧的方式教育学生,这将无法真正的获得教育效果,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高校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3]。
2.3 教育内容与时代需求无法完全适应
目前,在多数高校的政治素质教育中普遍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时代特色不足,不适合大学生心理及思想特征,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大学生利用各种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因而信息更新比较快,而教师采用陈旧的内容开展政治素质教育,并不能有效的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懈怠、无目标、无远大抱负的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移动互联网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中的可行性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概念,此种新型学习方式称为下一代学习方式,时当前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内涵上看,移动学习强调采用移动便捷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与活动要互动有效,于相应情境中放置学习活动,利用数字化的内容来学习目的。基于上述本文分析的当前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优势,可以发现,后者能够有效的弥补前者存在的不足(见图1),正是此种弥补作用的存在,为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教育提供可能。
根据图1可知,数字化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之后,产生移动教育,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断的提升移动教育的智慧性。不过,从当前智慧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成熟度比较低,仍然在探索智慧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而且也极高的要求教师分析数据的能力及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此种背景下,并不适合推广智慧教育,而移动教育并不存在上述问题,且较数字化教育的优点更多,符合目前的教育理念,因而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比较强[4]。
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途径
4.1 提高教育者移动互联网运用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开展时,实施者、承担者均为教育者,教育者素质对教育效果优劣产生直接的影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运用素质,以能有效的运用移动教育开展政治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首先,转变观念,强化运用阵地意识。与教育者缺乏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相比,更为严峻的问题为其思想观念僵化,因此,必须要转变教育者的观念,使其对政治素养教育中移动教育的应用价值做出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的提升自身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意识是教育者所必须要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自觉的运用各种移动设备开展政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其次,培养能力,提高运用专业水平。政治素质教育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时,教育者必须要能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捕捉有用信息,并有能力将其转化为教育内容,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要想实现此种运用目的,教育者要不断的提升自身运用能力及专业水平。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应持续的开展自学活动,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的反思、总结经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并能够良好的运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开展教育工作;从高校角度出发,高校应定期的组织教育者参与移动教育、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培训,并在校园内实施“老带新”的方式,以能提升整个教育者队伍的运用专业水平及能力[5]。
最后,构建健全的运用考评体系。考核为持续提升教育者运用移动互联网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准确的了解教育者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政治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教育者的整体教育能力,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4.2 强化大学生移动互联网运用媒介素养
对于媒介信息的意义及作用,人们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传播及使用可有效进行的素养即为媒介素养。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其岁具备的媒介素养水平仍明显低于期待水平,差距较大,对此,政治素质教育中应用移动教育时,还应着重的强化大学生移动互联网运用媒介素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提高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尽管大学生十分欢迎移动互联网,并将其广泛的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但專业技能限制、需求欲望弱化问题存在于绝大部分大学生中,导致多数学生仅在浅层上使用移动互联网,未对其巨大功效做出充分挖掘与使用。基于此种现状,必须要着重的提升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时的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以能使其真正的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便于移动教育的良好开展[6]。对于认知能力,教师在开展移动教育过程中,应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给学生,让学生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并能准确掌握,为己所用;对于行为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寓教于乐。
另一方面,规范法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高校政治素质教育对象即为大学生,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移动教育开展该项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为规范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的使用移动互联网。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智能移动设备开展教育,如在网上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利用移动设备接收后自主的完成,此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渐的形成良好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同时,积极的进行教育改革,以移动教育中的视频、动态图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基于学习目的使用互联网。
4.3 积极建设高校移动互联网运用机制
将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时,是一项复杂性比较高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比较多,必须要对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做出协调,才能真正的达到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根据法律规定可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第一责任人为各级党委,同时,其他相关部门领导要对自身的任务作出明确,担起责任,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高校政治素养教育工作来说,其是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过程中,同样要充分发挥党委组织的作用,针对移动互联网,专门设置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宣传工作负责人担任,组员包含各部门领导者,积极的推进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教育在政治素养教育中的应用[7]。高校政治素质移动教育的开展依赖于移动互联网,而在推广移动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流量资费过高的限制,而且就学校目前水平来说,尚无法做到整个校园均由无线网络覆盖,由此一来,部分学生无法与教师同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与教育,基于此,高校还应协调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高校自身及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学生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从而促进移动教育的应用及推广,进而充分的发挥移动教育的作用,切实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构建推动移动互联网政治素质教育平台
随着不断的普及移动终端,再加上逐步的完善移动网络、不断的推广移动应用,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要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教育平台,实现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构建教育平台时,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构建理论教育平台。现阶段,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政治素养教育,主渠道依然为理论课,因此,建设教育平台时,应首先建设理论教育平台,以能对教育手段、方式等做出优化,提高理论教育效果。目前,各类移动设备配置的操作系统、设计的外观均存在差别,为能更加清晰、有条理的呈现教育内容,应重新设计主流终端教育内容版面,以架构形态呈现出重点内容,便于大学生进行特定网页的搜寻,教育内容除了文字资料外,还可以配备影像资料、动态图像等,使画面感增强,提升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注重收集学生浏览信息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对智能推荐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保证推荐的内容中多数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信息的正向引导作用,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实践证明,轻松有趣的内容会更加的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且与文字相比,更愿意浏览图片、视频等,基于此,在添加教育平台中的理论内容时,要坚持学习、娱乐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意愿。另外,还应对理论教育手段做出优化与创新,引入“微课堂”、移动图书馆等多种移动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第二,构建日常政治素养教育平台。政治素养教育开展过程中,主要阵地为日常教育,高校必须要将此阵地占领,达到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大学生管理平台,对其思想行为状况做出实时的追踪,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育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行政管理结合教育引导,通过二者的相互促进,强化管理效果,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建立宿舍管理QQ群等。另外还要对信息服务体系做出完善,移动教育背景下,学习主要依靠大学生自主进行,这将会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构建日常教育平台过程中,信息服务体系中必须要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以能充分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学习问题,提高教育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移动智能手段开展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素端.“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路径[J].高教学刊,2017,(14):71-73.
[2]游敏惠,黄小玲,冉凌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02-104.
[3]杨晓军.“互联网+教育”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03):81-83.
[4]曾庆桃.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N].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47-51.
[5]刘洪波.创新、转向、融合:论网络素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05):105-110.
[6]李娟.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N].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6):48-49+59.
[7]龙仕平,罗定华.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4,(06):143-1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