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人文关怀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
范文 | 陈慧琼 于翠红 摘要: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理想、人的命运、人的生活、人的生存意义等等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提倡人文精神,以人文关怀为基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人的生命,丰富人的精神,从而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引导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关注心理疏导”①,对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为大学生指出了奋斗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一词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人文关怀的研究也有很多,它最初是出自《易经》”②,因此,这里所说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坚持以人为本,更是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唤醒人们对于人文关怀问题的重视,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更应该高度重视。 如今,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生存需求的现代教育思想。所以,人文关怀就是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文精神内涵、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以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的具体的实践形式。 (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把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前提是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挖掘人文关怀”③,把人文关怀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为了学生得到成长的自由,而学校又作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贯穿人文关怀这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为了让学生的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个性和主体地位,这是当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④,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者与学生要本着平等、尊重的意识和想法去沟通、对话。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由成长和全面发展,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三,帮助学生不断探究和创造。大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灵感都是人生阶段最活跃的时候,尤其是在人文理念之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梦想、激情、行动力更是赋予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当今在校大学生普遍是“90”后,在我国当前复杂化社会背景的强烈冲击和中国家长的百般溺爱之下,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创新思维、特立独行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尊重人的价值。因此,人文关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实效,必须要融入人文关怀这一理念。 要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前景。 (一)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活动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和从属地位,教育方式也简单划一。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共青团成立85周年之际提出“当代青年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⑤,这也是如今大学生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式,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创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想象、思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内涵。“教育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⑥,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创造和谐、理解、平等的环境。在方法上,要由主导向引导转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在以往传道授业模式的基础上,一切为了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学生为本,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学生。这样有利于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完善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变革收效不良的制度和措施,从而完善教育反馈机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师生相互促进,才会勾勒出一幅理解、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之图,这样自然而然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加强心理疏导、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应该具備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耐心的去倾听,做到了解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大学生也需要教师的陪伴,需要知道,需要有人倾听心声;当学生觉得教师很在意听他说话时,当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时,学生就很愿意把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你分享。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借助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做出诊断、评估并进行跟踪观察,心理问题诊断是一项责任异常重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心理专职人员必须树立绝对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仔细处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为了使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高校还可以通过人文教育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有助于让大学生了解自己,从而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对自己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强求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将自己的期望确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从而使大学生懂得每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都具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信心和力量,也可以增强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进而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大学生面对压力、遇到问题无处发泄时,当他们的心理负担超出负荷时,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开导、安慰、鼓励,适时去帮助大学生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从而保障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加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课余文化建设,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主体,更是行动主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塑造者和组织者”⑦,以人为本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技艺和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着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用那些蕴涵着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全体师生,共同推进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此外,和谐的大学校园首先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加强爱校教育,培养竞争意识,同时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又必须提高师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高等学校校园能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校园人才的质量和水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言谈、学生的学风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坚持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着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使学校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取得真正的效果,不但要用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学生,还必须要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从而做到以身作则,此外还需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从而使学生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才会稳定渐进。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⑧,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会实现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