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川县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现状分析 |
范文 | 罗涵亓 摘 要: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四川古籍数字化的现状,论述当前全省县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发展方向。 关键词:四川县级图书馆;古籍保护;数字化 1 全省古籍数字化现状 为保护古籍这一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灵魂的宝贵遗产,2007年1月国家正式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数字化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迄今已开展近十年。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高度。 四川省作为古籍资源大省,全省古籍收藏单位92家,汉文古籍、民族文献古籍藏量近300万册。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自2007年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古籍藏书单位都积极开始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目前全省约75%的古籍公藏单位都已经完成古籍普查,这也意味着各单位家底逐步厘清,十三五期间,全省古籍保护工作重点将逐渐向古籍修复及古籍数字化倾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至今已十年,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图书馆,面对古籍知识匮乏的广大民众,各单位抓住机遇,做好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时,大力对民众宣传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不仅提高了人们对古籍的认识,还得到了领导和上级部门的重视和一定的财政支持。古籍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更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物资源,“藏”与“用”的矛盾一直较为突出,大部分收藏单位不得不将其束之高阁,研究人员尚需克服重重障碍获取所需,普通读者更是难窥其真容。古籍数字化作為保护与传承珍贵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并依托网络或数据库为平台与大众共享,这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开创了古籍服务的新模式。古籍原件可以得到长期保存和更妥善的保护,有效解决了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目前,全省已有多家古籍藏书单位启动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四川省图书馆截止目前已累计数字化古籍六万余拍,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多家古籍藏量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的单位数字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但对县级图书馆而言,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2 目前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现状 2.1 资金缺乏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古籍数字化也不例外,它的研究开发、商业化应用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资金回收期相对较长,而县级公共书馆资金有限,很少有用于古籍的专项经费。所以目前己经开展过或正在开展本馆古籍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出于资金的考虑,多数是直接把扫描的活外包给小型打印部或者数字公司,以减少资金耗费。但是数字化成果却不尽人意,且不论其所用非专业扫描仪对古籍的损伤,它们加工出来的数字化古籍多数仅为简单的图片格式,只能提供浏览。 2.2 技术问题 古籍数字化按照处理深度的不同,其开发层次具体可分为古籍书目的数字化、古籍载体的数字化、古籍图文的数字化、古籍知识及关联的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古籍数字化的原始资源——古籍,但是它们却不占有完成此项工作的技术,故古籍数字化技术问题对县级图书馆而言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3 专业古籍数字化人员的缺乏 古籍数字化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古籍整理方面的知识,其次工作人员要熟悉信息资源技术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如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院校开设与古籍数字化工作相关的专业,来培养古籍数字化的专门人才。所以由这方面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导致的专业古籍数字化人员的缺乏,是也是县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3 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3.1 建立特藏古籍的全文数据库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藏古籍通常以本地文献为主。如地方史志、本地名人作品、家族谱录、少数民族古籍等。这些古籍因其地方性和稀缺性而显得珍贵,是古籍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条件的馆可以选择部分珍贵的古籍进行全文录入,建立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是古籍数字化的主流趋势,也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方式,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条件很难独自开展。所以,摒弃财不露白、因循守旧的观念,选择与其它有能力、有技术开展此项工作的图书馆、文献整理单位、专业研究机构、科技开发公司合作,是县级图书馆建立全文数据库的可行途径之一。 3.2 古籍数字化产品联合研发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且最大困难在于资金,特别是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这类基层图书馆,更是缺少专门用于数字化的经费。所以,县级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实际购买利用率较高的数字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古籍平台和数据库。或者,走社会化协同合作之路,即收藏者、投资者、高科技企业、出版单位,多家参与联合共研共建,收益分享,为加快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的古籍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协作,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古籍资源库。 3.3 培养古籍数字化人才 古籍数字化工作既需要从业者具备文字、音韵、版本等古文献基础知识背景,又需要从业者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具备基本的文献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能力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县级公共图书馆缺少专业的古籍保护人才,不仅不利于古籍保护,也不利于古籍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所以,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从开设有此专业的院校去引进专业人员,或者从本单位己有人员中筛选最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员去着重朝这方面培养。 4 结语 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到今年文化部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古籍数字化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四川县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浅薄之见,希望能对全省县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策略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09):27-28. [2]刘芸.刍议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J].南方文物,2016,(04):280-281+28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