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动机研究
范文 赵芸+胡茉+周佳颖+杨晓彤+陈鼎翔
摘 要: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加大促使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参与考研人数逐年递增,其中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不在少数。运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法,了解目前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力图为在读大学生或是正面临考研还是工作两难选择的学子提供一些建议。研究发现,未来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促使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跨专业考研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如何在大一至大三的本专业学习之外拓展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视野是跨专业考研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考研;跨专业考研;动机;复合型人才
本文受上海工程大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cx1703019)及《企业文化》课程建设项目(k201603003)资助
1 问题的提出
跨专业考研,是指选择与自己原就读专业无关的其他专业作为考研目标并将之付诸行动。调查发现,近年跨专业考研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并日渐成为了应届毕业生考研大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王学颖和张楠楠,2014)。
当代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动机是什么?跨专业考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学习动机理论和知识迁移理论着手,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开展对上海高校跨专业考研学生的调查,探索他们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并为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方向选择和注意事项提供合理化建议,力图为在校大学生跨专业考研深造提供建议与参考。
2 大學生跨专业考研动机分析
关于考研的动机,学者们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学生想要通过深造提高个人知识水平,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博士深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获取专业的知识素养;一部分学生认为,硕士毕业后获取的更高等级文凭相较本科文凭而言能为自己将来步入职场提供更多的竞争力;有的则是单纯想要暂时逃避社会的激烈竞争,为自己寻找步入职场的缓冲期;还有的则是受到他人影响决定参与考研,如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或因其他同学考研而产生的从众心理等等(路芬,2010;王小清和林荣华,2009)。但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尚未有充分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上海地区部分大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跨考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分2部分。首先采取问卷调查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在2017年5月-7月间选取了上海地区10所高校以及2家考研机构作为样本进行了数据采集。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一共172份。其次采取面对面访谈法,通过对5所高校共计21名考研学生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动机与需求。本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涉及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
(二)数据分析
1. 跨考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经济学和管理学最受跨考生欢迎的学科门类。在被调查人群中,跨考生占比最高的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各占总人数的29%;其次是法学和教育学,分别为17%和9%;跨考医学和文学类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如图1所示。究其原因,一方面医学类相关学科因其专业特性,需要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方能进入深造阶段,因而具备更高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的医患纠纷和矛盾也致使学生从业意愿降低,导致报考意愿下降;而文学类专业则因其就业前景不被看好而属于较为冷门的跨考选择,选择报考该学科的学生往往是出于自身对文学的真正热爱而非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2.选择跨考考研的原因
在分析考研动机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动机。数据调查结果显示,54.65%的学生因出于对某一热门专业的追求而选择跨考; 45.35%的学生是因为本专业就业形势一般,而选择更换专业;35.47%的学生由于不善于数学分析而倾向于选择招考时不含数学考试的专业;30.81%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本专业并对自身有明确的专业定位而选择跨考;剩余12.79%的学生则对专业选择没有偏好。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多均来自于对大学本科所学习的专业不太满意。通过深入面对面访谈,我们发现促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浅,对自我的认知也不明确,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多听从亲友或师长的意见,其中甚至不乏自己随意做决定选了某一个专业,就读后却发现并非自己兴趣和特长所在。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转专业或插班生成功,因而希望通过研究生考试来重新选择专业;
其二,部分学生在高考时由于种种原因被调剂到冷门专业或是自己不太满意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学什么,并且为专业转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辅修、自学、参加培训和资格考试等等,因而在深造时可以自由选择跨考入自己真正想就读的专业;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非常看重。小部分对专业选择不太在意的考生往往会选择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是为了获取相对容易地进入985或211名校的机遇。因而名校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是比专业更强的。
3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对于跨专业考研学子的一些建议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跨考专业
在做出跨专业考研决定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深刻了解自己,与此同时结合自身的能力与特长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专业与学校,不要一昧盲目的选择热门专业或仅因为某门课程比较难考而避开选择其他专业。
2.学会自我心态调节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反映自己因考研产生明显焦虑情绪。面对这一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进行心理调适,通过与同道中人的交流、更换学习场景、交替学习内容、适当调节放松等方式来应对(姜俊红,2003;章志光,2002)。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习效率才会高。
3.做好两手准备
考研是一个竞争激烈且异常艰苦的过程,跨专业考研更是难上加难。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做到“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即使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也不必灰心,选择就业亦或是继续备战都是出路,但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吴向明,余红娜,陈春根.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4):396-399+425.
[2]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06):51-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