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凯撒塑造凯撒 |
范文 | 摘 要:凯撒的《高卢战记》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其杰出之处在于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政治意涵。政治上它提供一个专属于凯撒的视角。透过对内容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看似平铺直述的叙述下,藏了多少意涵。本文探讨《高卢战记》的政治意义,使这部古老的著作得到全新的理解角度。 关键字:凯撒;内战记;宣传角度;形象塑造 凯撒有兩本战记流传至今,《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前者是他在高卢每年作战送回元老院的报告,经过整理在罗马公开;后者是击败庞培之后开始写,来不及完成,死后才出版的作品。这两本书都采用记叙体,书中描述的主角即作者本人,写作时采用第三人称,比如“凯撒得到消息”而不是“我得到消息”。增加了客观的感觉。《高卢战记》讲述凯撒担任总督期间进行的战争,时间从公元前58年到前52年;地区包括现今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德国的一部份。这里将《高卢战记》分两个角度讨论,第一个角度是自我辩护,第二个角度是自我宣传。 1 辩护方面 掀起战争的原因。一个叫厄尔维几的高卢部落企图离开原本居住地,向别的地区迁徙,而凯撒加以阻止;根据凯撒的说法,他担心他们会蹂躏经过的罗马行省,因此不让他们通过。事实上,这个部落在请求路过罗马行省被拒绝之后,改走别的道路,本来应该与罗马无关,但凯撒仍出兵干预,书中他提出两个理由,第一:“他感到这件事将带给行省很大的危险,因为这样一来,就让这些好战成性、而且敌视罗马的人,成为一个既没设防、又富有谷物的地区的邻居了。”[1]第二,与罗马交好的高卢部落求助,宣称田地受到蹂躏,凯撒于是聚集军队,趁迁徙部落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值得注意的是,他事先没有向对方宣战,《高卢战记》中也没有记载他警告他们不得渡河或停止搔扰罗马盟友,这是一场突袭:他在他们都身负重荷、猝不及防之中攻击他们,杀掉他们一大部分,其余的都四散逃走,躲进最近的森林里去。这一部分人叫几古林尼部落,过去与罗马有血仇,所以突袭完全正当。击败敌人之后,战争并未停止,根据凯撒的说法,高卢部落向他求助,请他帮忙对付日耳曼人,所以他继续作战;在那之后,又有高卢部落聚集起来阴谋对付罗马,所以凯撒不得不延长战争时间和地区…就这样,战火始终不停歇,直到整个高卢落入罗马控制,甚至海峡对岸的不列颠,也成为凯撒征服的对象:因为他(凯撒)发现差不多在所有的高卢战争中间,都有从那边来给我们的敌人的支援。这和苏维托尼乌斯的说明形成有趣的对比:“据说,他(凯撒)是为珠宝入侵不列颠的。”不免让人思考,究竟这些战争的根源是蛮族永无止境的骚动,还是另有原因? 公元前58年,也就是凯撒刚上任高卢总督的那一年,他从执政官卸任,完成了对庞培和克拉苏的政治许诺,也竖立大批政敌,想要再上一层楼,甚或超过三巨头里面的另外两人,他需要的不只是大量的金钱,还有军队的支持,而这一切都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蛮族“反叛”正是时候,而其他罗马人也看见了这一点。例如一场公元前55年与日耳曼部落的冲突,就让以小加图为首的元老感到不悦,甚至建议将凯撒交给这些日耳曼部落,以保全罗马的荣誉;他们宣称凯撒在这场战争中主动打破停战协议,不义且得罪神明[2]。 事情经过如下: 凯撒率军赶上了一群日耳曼人,这些日耳曼人派使者去见凯撒,表示愿意投降。凯撒认为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目的是等待外出的骑兵大队回来,但仍同意了停战之后,敌人在谈判期间,突袭凯撒的骑兵,杀死了七十四个人;一大批日耳曼人包括首领和长老又跑到凯撒的营帐来:仍旧假惺惺地玩弄着那套诡计和伪装。他们此来,一是想为自己洗刷一下,说明他们与昨天违反了约定和自己的请求而做的进攻无关,二是如果他们的欺诈能得逞的话,还想再获得一次休战的机会。这次凯撒不再谈判,扣下前来解释的日耳曼领袖,全军猛攻,顺利消灭了所有敌人。[3] 这个故事乍看合理,细想之下存在许多疑点: 第一,凯撒先前讲过这群日耳曼人的骑兵大队不在,只剩下八百人左右的战士,又有老弱妇孺同行,竟然敢主动撕毁停战约定,攻击有五千人的罗马骑兵? 第二,首领们和长老们自动跑到凯撒营帐中解释,若是别有用心,怎会不先做安排? 根据凯撒自己的记载,日耳曼人惊讶到不知道该抵抗还是逃跑。可惜没有日耳曼方面的史料流传下来,真实情形已不可知。从这事可以看到,凯撒的行动确有争议性,《高卢战记》的写作目的或许便在此处。 2 宣传角度 《高卢战记》的另一个用处是宣传。这里拿来和《内战记》相对照,可大致分成两者相同和不同的部份。相同的地方是,《高卢战记》和《内战记》都强调凯撒本人的种种高贵品行,并将凯撒塑造成罗马的代表;不同的地方是《高卢战记》对民族风俗做了介绍,有意突显异国风情,体现一场罗马征服世界的冒险旅程,《内战记》则重点放在民心向背,强调人民对凯撒的偏好,描述敌方的失德。[4] 《高卢战记》中,凯撒展现出罗马人的理想特质,勇敢。他对抗威胁罗马的势力,保护请求庇护的部落,由于罗马社会很重视“勇敢”这一品格,凯撒的这一面向是书中重点之一, 例如,在其他士兵都动摇怀疑的时候,只有凯撒临危不乱;通过巧妙的话语,使不同军团间竞争和不服的心态变成争相前进的动力,将本来非常不利的事转为有利。 因此部队得以胜利。无论是《高卢战记》或《内战记》都将凯撒描述为胜利的关键,一个聪明勇敢的英雄。 两本战记同样一贯的,是罗马对抗蛮族的主题。对凯撒来说,他是罗马军的领袖,自然成了罗马的代表,对抗蛮族有助于增进民众的支持。蛮族是不讲信用、残酷、贪婪的,需要有凯撒这样的人时时戒备才能保护罗马。 3 结论 如今,学者已经可以很清楚的总结《高卢战记》和《内战记》……表面上看来,此书似乎叙述冷静、不动声色,甚至可以说是不偏不党。但实际上,凯撒写作此书的目的正是为了宣扬他自己的“成就”,用以博得罗马公民的欢心。由此看来,凯撒不愧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但出于如此直接的政治目的,却能在叙述时让人得到“客观”的印象,表示出凯撒的胸襟和手腕绝非一般人可比[5]。本文主轴在形象塑造,而就此来看,两本战记里面的凯撒基本一致,只有部份程度上的差别。比如,同样是描述英勇,《内战记》较少,《高卢战记》那种大杀敌人的善战,多了保全敌人生命财产的仁慈;《内战记》比《高卢战 记》更多对敌人不义行为的指责,强调战争持续是敌人不愿和解…… 参考文献 [1]凯撒著,任炳湘译,《高卢战记》,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2]凯撒著,《内战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共两册,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4]杜冰着,〈凯撒与《高卢战记》-------试论凯撒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5]Jiménez, R. L. Caesar Against Rome: The Great Roman Civil War. New York:Praeger , 2000.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征(1990-),男,汉族,河南大学,世界史,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