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高校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
范文 | 摘 要: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少数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农业社会过程中世世代代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承载体。在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保存少数民族在农业时代所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以云南芒市傣族的剪纸艺术为例子,探讨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策略。 关键词:传承;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同时,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来说,也可以叫做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载体,是依托于人身上所发出的声音、形象、技艺,以及各种表现手段。它作为一种文化链的传承,是古代到现在人们之间的口传身授。可以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不依赖于有形的载体——物质的;然而却是一种活生生的精神文化。它的存在,是世界多樣性文化的充分证明。 中华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非物质文化占据着文化遗产的绝大多数。与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杰出的代表,是留给后人瑰丽的遗产。本文就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傣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为例子,论述我国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芒市少数民族傣族剪纸艺术 傣族所创造的剪纸艺术,是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少数民族——傣族民众之间所盛传的手工剪纸技艺。这一技艺有着古老的历史。根据历史资料考据,傣族剪纸艺术经历了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史记中也记载,云南芒市傣族的剪纸艺术,最早来源于古代原始社会的傣族,在进行宗教祭祀仪式中所采用的纸幡。之后,傣族的剪纸艺术受着中原的汉族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的双重影响,走向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傣族剪纸艺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傣族民间的节日、婚庆、祭祀、赕佛等生活各个领域之中。当今人们如果走进傣族的村寨里,就可以看到在傣族佛教寺庙的里面和外面,四处悬挂着多姿多彩的剪纸图案。在剪纸图案上,大多数是傣族人们经常熟悉的花、虫、鱼、鸟、金塔、佛、孔雀、奘房、大象、菩提树等。这些剪纸在造型上别致的精美,凝聚着傣族人民对生命淳朴的热爱和憧憬、真、善、美之向往等这些自发的情感。在云南芒街的傣族剪纸艺术,在受中原地区汉文化影响之基础上,还守着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度、缅甸等文化之影响,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异域文化风情。 推动傣族剪纸艺术发展的,是云南芒市傣族地区小有名气的剪纸艺人。比较杰出的民间艺人代表,有龚靖国、伍旱地区、樊涌、思华章、银宗德等,都是傣族剪纸艺术杰出的能人。这些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先后被国家艺术节授予傣族艺术传承人、民间剪纸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云南芒市傣族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被评为国家级。云南芒市傣族剪纸艺术,在2010年,就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纳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3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之传承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主要通过师徒耳濡目染或者日常讲授方式来传承的。整体来说,在云南芒街傣族傣族剪纸艺人,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在傣族村寨里,精通剪纸艺术的人很多,但是有所成就的人却很少。在云南芒街傣族人民所创造的剪纸图案,流露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这文化底蕴却被很少人得知,上至年轻人下至干剪纸艺术的老人,都很少了解剪纸图案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最令人忧患的是,在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相继去世之后,传统剪纸的图案,里面蕴含的图案文化内涵,也都即将消失,剪纸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也就这样流失。当剪纸艺人没有文化传承人,很难再现其中精美的图案。傣族年轻人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剪纸艺人自身的收入低下,大多数年轻人也不心甘情愿去继承剪纸这一传统的工艺。由此可见,云南芒市的傣族剪纸艺术,面临着无继承人传承文化的尴尬境遇。 4 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之措施 高校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个人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等这三种方式,去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一直主张,笔者主张,在保护傣族剪纸艺术方面,不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去保护这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该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在学术界上,这一种借助于学校力量,非行政权力的传承文化遗产之方式,可以叫做教育传承。教育传承,比较侧重于采用被忽略的主流教育和民间民族文化资源相互融入的方式去传承文化。 1 政策根据 目前,《关于开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经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在《通知》中突出强调,应该积极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措施。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把蕴含民间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特色的、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入学校的教材之中,指导教师根据教材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措施,发挥学校在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为遗产保存提供政策上的强大根据。 笔者主张,在某些高校中普及具有区域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文化保护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普及、延续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高校作为一个人类文化传承的学术研究场所和研究机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重要力量。在年轻的校园一代群体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有关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能培养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之后,高校还应该胃非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专业性人才,准备理论意义上的指导,也能为全校师生营造交流和学习非物质文化的良好平台。 2 高校具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之优势 地方高校与各种社会文遗产保护机构相比较,地方高校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优势。这个优势体现在,第一是地缘性上的优势。高校拥有便利与本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接处的,得天独厚之优势。如云南芒市的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能够借助自身的高校资源优势,便捷去调查和了解傣族流传的民间剪纸艺术。第二是学科自身的优势。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各个学科领域也逐渐倾向于全面化。第三是人才自身的优势。高校汇集了各方面和的人才,覆盖各个学科各个门类。高校可以借助教学与科研的优势,在学术视野的立场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具体策略。第四,高校拥有了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优越硬件条件和雄厚的财力资金。 5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义务。云南芒市少数民族傣族所遗留下的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着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精髓,是傣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政府部门、高校和民间人士,都应该承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蚌小云.与傣家如影随形的艺术 ——芒市傣族剪纸艺术研究[D].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90-92. [2]魏玮. 高校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6. 作者简介 蚌小云(1985-),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从事助教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