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
范文 | 蔡昌 摘 要: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文化工程,它可以平衡文化资源、提高农民文化和职业化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然而农家书屋在管理和发展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开办方式粗放、读者少、图书利用率低,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等问题。本文对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几点探讨。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及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重大惠民工程之一,是基本公共文化实现均等化的重大举措。然而农家书屋在管理和发展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开办方式粗放、读者少、图书利用率低,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严重影响农家书屋效益和作用的发挥。 1 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满足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而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拓宽村民娱乐方式,取代赌博、迷信活动等乡村恶俗。农家书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均衡一下教育不公现象,毕竟只要你去读,书籍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物质资源比较丰富,自小接触的书籍比较多,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农村孩子接触图书的机会少,比较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让更多在田间嬉戏的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知识的美妙。 2 农家书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家书屋书籍资源少,后续资源投入不足。 农家书屋书籍数量少,报刊资源少,资金不充足,书籍期刊资源更新慢,后续资源投入不足。在书籍类型中,基层群众需要的农业技术类图书比较少,基层群众喜欢的故事类、娱乐类等消遣型书刊不多,在农村图书阅览室看到最多的是政治类、理论类等专业型图书。 2.2 宣传不到位,多数村民不知农家书屋。 以家乡S村为例。为全面了解农村书屋利用情况,在家乡S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人意料,竟有85%的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50%以上的村民认为有必要建设农村书屋,但大部分人表示没有时间去书屋进行阅读。其中在“您喜欢阅读哪类书籍”的选项上,有30%的人表示喜欢故事类,28%的人喜欢娱乐类,20%的人喜欢历史类,14%的人喜欢农技类,8%的人喜欢其他。在“喜欢开展阅读推广的服务”中,有42%、32%、11%、9%、6%的人分别选择讲座、展览、阅读比赛、读书会和其他[1]。通过调查问卷该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宣传不到位,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村有农家书屋,宣传不到位导致图书利用率不高,农村书屋的钥匙长期掌握在一位村干部手中,几乎没人去书屋中阅读。 2.3 村民没时间去农家书屋,没兴趣去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有不少图书,但没有什么人来读。我作过调查,农忙时期,村民都忙着收种庄稼;农闲时期,村民都外出打工。农忙农闲时,都要忙着挣钱,确实有一大部分村民没有时间看书。此外,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对读书缺乏兴趣,才是农村书屋门可罗雀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对读书有着浓厚兴趣,只要挤,时间总是有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已结婚的成年人心里仿佛已达成共识,他们把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大部分成年人平时没事时,要么凑桌人打麻将,打扑克,要么守在家里看电视,从来不想去农家书屋读会书,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2.4 服务力量薄弱,服务形式单一。 农家书屋没有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更没有相应的业务培训,只有一位村干部拿着钥匙,哪个农民提出要看书什么的,村干部就去开门,要是没有人提,那个门就天天锁着。服务力量薄弱,服务形式单一,致使村民读书机会少,图书利用率低[2]。 3 农家书屋发展对策 3.1 探索“馆屋共建”模式 针对农家书屋书籍数量少,报刊资源少,资金不充足,书籍期刊资源更新慢等问题,以“馆屋共建”的形式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农家书屋当中,是个非常好的尝试。因为公共图书馆有海量的图书资源,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补齐农家书屋的短板。笔者认为,可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县(镇)级公共图书馆为支馆,将条件成熟、资金到位的大型农家书屋升级为社区农家书屋作为分馆,社区下属小型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网点,形成总—支—分—点的集成群流动服务模式,利用先进的“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统一检索、通借通还的职能。对于农家书屋来说,可以不改变各自原有人事关系、财政关系及行政隶属关系,一个书屋挂两个牌子,既是农家书屋,又是公共图书馆的流动分馆。这种方式可以改善藏书结构、提高书屋的藏书总量、促进图书更新、弥补农家书屋文献资源不足的劣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也为公共图书馆建立基层流动服务点节省了一大笔场地建设费及人员服务成本。同时,发挥市、县图书馆管理人才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的方式,市带县、县带镇、镇带村,层层帮带以提高书屋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3]。 “馆屋共建”对农家书屋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农家书屋因有总馆在技术、专业、资源等方面的支撑而节省资金投入。其次,农家书屋藏书量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按需调配,充分流动以及超海量数字化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农家书屋的藏书资源呈几何倍数增加,节省了资源建设成本。第三,总馆借助分馆扩大延伸范围,分馆利用总馆海量信息作为强大后盾,开展阅读服务,进一步培养读者利用圖书馆的习惯,从而扩大读者群。 3.2 充分发挥图书管理员职能,送图书到农民手中。 为农村书屋招募志愿者。针对农村书屋工作人员少的问题,可根据自愿原则,在村民中招募志愿者,协助做好借阅服务、书刊管理和读者意见调查反馈等工作。特别是招募寒暑假农村大学生,他们有知识、有热情,可以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热爱读书。同时,建立完善文化志愿者激励回馈制度,有良好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决定书屋的服务效果。面对群众没时间借书、不便借书、不易借书、不愿借书的难题,充分发挥管理员在基层的“战斗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农民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这种送书上门的服务方式,让有限的图书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 3.3 激发村民的读书兴趣是核心。 让村民主动去农家书屋读书,最重要的是激发村民对读书的兴趣。如果读书能让村民庄稼增收,果园增产,提供致富模式,那么就会激起村民的读书兴趣和热情。因此,农家书屋应该增加推广农业技术、如何治理病虫害、农民致富产业、农民致富方法等有关的书籍,且这些书籍最好浅显易懂、方法便于实施。同时,村领导要经常请农业大学的相关教授在农家书屋开展讲座,讲述农学知识,回答村民问题,推荐相关书籍,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思路和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村民如果认为读书有用,对读书产生兴趣,就会自发的前往书屋读书。 另一种激发村民读书兴趣的方法是将农家书屋打造成集读书、文化教育、信息交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改变单一的服务模式,以吸引村民。同时,在农家书屋前或村民经常经过的地方,竖起宣传栏,除宣传国家大事外,可介绍周边好人好事,普及好防火防盗、卫生健康常识,还可以用来传播传统文化,如《论语》《百家姓》《二十四孝》等,配上漫画或导读文字,村民在经过时可以看到,慢慢引起他们的读书兴趣,进而前往农家书屋阅读。 4 结语 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文化工程,它可以平衡文化资源、提高农民文化和职业化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因此,社会各方应通力合作,共同为农家书屋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华东杰. 慈溪市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1):79-81 [2]王梁育 .基于总分馆体系下街道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0):92-94 [3]谢敏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0):81-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