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时代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策略 |
范文 | 乔忠燕 摘 要:“互联网+”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基础,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中更应该巧妙地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完善馆员素质;完善智能化建设,增强图书馆魅力;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服务姿态转变;加强社会沟通,组织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的生活正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也在逐渐地复杂化。这些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内容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很多研究者在讨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变化时更多的是关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因为现代技术应该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得以进一步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型图书馆仅仅是一种技术理性的产物,在图书馆服务中更应该巧妙地提升服务理念,达成更加完善先进的服务方式,并能够更好地顺应当前快速发展进步的现代科技趋势。图书馆服务的核心部分是广大用户,其目标是知识、资源以及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的公共图书馆必须有着共享开放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的效能,才能够创建完善理想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1 “互联网+”时代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格局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好地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不断地创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是形势的迫切要求,同时对于图书馆而言能够实现多方面的发展。首先是资源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资源发展的形态开始变得较为复杂多样,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纳入全媒体的存储格局,其核心是数字技术,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性、多媒体性和全方位性,在进行资源调取和服务中必然需要新的方式。其次立体化的图书馆服务早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传统模式下的实体服务体系早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建立立体化、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环境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要发展趋势。利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该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全方位的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再者是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的出现。当前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互联网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重要问题,实现用户自助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通过各种自助服务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获取想要的相关信息和服务。最后,信息传播空间的不断泛化。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已经没有边界,无限地延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在进行服务扩张时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从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用户与资源之间的连接,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采集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聚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优势,尤其是随着技术环境的变化,人的思维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以往那些对于纸张的亲切感、对于安静的追求都会变得陌生化,面对面互动、阅读群体的分化都是不争的事实。 2 “互联网+”时代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策略 2.1 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完善馆员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知识需求也在逐渐地复杂化、个性化的,这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边界造成冲击,还会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已有的认知。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就是人才,这是其展开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各项素质能力,要具备发展创新的思维并掌握必要的现代网络技术和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使自己成为多方面人才,不但懂得自己行业的相关工作内容之外,还要了解包括技术、推销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时刻了解到外界读者的相关需求。除此之外,图书馆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结合时代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馆员的培训工作要持续、专业且具有计划性,其培训体系要具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和完整科学合理的培训流程,其宣传要达到一定的力度,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馆方要积极地接受馆员的建议和要求,从而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其培训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另外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实际,引进各种的新媒体人才,在进行人才的引进过程中要具有应有的战略眼光,根据工作人员的发展潜质、能力标准、职业倾向、知识水平以及个性品德等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选拨标准,从而选拔出合适的人才。 2.2 完善智能化建设,增强图书馆魅力 互联网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将越来越凸显出智能化的特征,智能化也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体验科技魅力,完善图书馆服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从目前的一些图书馆发展态势中都得到了印证。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虚拟导航系统,还有南京大学图书馆的Find+等,很多系统都凸显了科技的力量。所以在未来公共图书馆要想继续展现自身的价值,也应该不断地参与“互联网+”的革命,向智能图书馆建设的角度迈进。图书馆首先应该加强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物联网几乎接入实现智能照明系统的调整,布置光敏传感器,根据天气变化实现自动的打开、关闭窗帘;还可以增加一些3D电影体验、手势控制虚拟图书馆体验等高科技手段,吸引读者身临其境地进行知识摄取;目前图书馆的智能搜书系统也开始逐渐被提上日程,也即读者能够通过手持射频识别读卡器自动定位到自己要找的书籍的馆藏地点,方便读者的查阅。在服务系统方面,除了已有的自助借还系统外,逐渐推行人脸识别、3D/AR/VR导航系统,提升受众对智能图书馆建设的体验式服务。 2.3 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服务姿态转变 “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人员退居二线,而是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探索新的推广方式,尤其是以大数据和用户体验为中心展开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借助于自身的微信公众号、读者搜索记录以及客户端等摄取用户的阅读“痕迹”,了解读者的性别、年龄、兴趣、专业,并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从中能够看出读者的需求。根据特定的信息进行推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阅读推荐。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强与读者的融合,收集读者对未来图书馆设计的期待,不断地在自身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來,图书馆也不应该局限于自身的馆内服务,而是要主动走出自身的限制,努力地与社会相融合,增强服务的时效性和范围。公共图书馆应该帮助那些阅读需求比较旺盛,但是互联网意识不强的读者,教会他们去跟上时代的步伐,参与数字资源的利用,从一些最基本的移动图书馆阅读、自助借阅到app下载等,讲解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使用技巧,确保每个人都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潮流。 2.4 加强社会沟通,组织特色活动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还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服务效能。图书馆应该组建各种的公众平台,组织各种的有特色的的活动,以此来弥补互联网传播中缺少的面对面的沟通互动的境况。比如可以在世界读书日与一些中小学组织知识竞赛;在父亲节、母亲节组织相应的阅读征文,在儿童节可以专门组织一些书法、绘画、摄影的比赛等等。“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知识需求是立体化的,作为知识承载的图书馆应该组织一些鲜活性的活动,比如可以邀请一些本地名人、大学教师等进行市民讲坛,为读者讲解新东方、环球英语等语言学习类电子资源;举办一些摄影培训、集邮文化等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各种主题吸引不同人群走进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建立各种休闲区,开辟一些说学唱演的舞台,设立一些棋牌室、象棋室等,让不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体会一种艺术人生的意义。此外还应该照顾一些老年阅读爱好者和盲人爱好者,可以专门为他们举办一些针对数字阅读的培训活动,举办一些无障碍电影网上联播活动。 参考文献 [1]段杰.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6. [2]吕亚娟,张兴.基于用户思维的“互联网+图书馆”发展转型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29(02):37-39+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