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
范文 |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指市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而城市是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仍然面临诸多的压力和挑战。 1 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市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达到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质量好,市容环境景观美,生态环境状况佳,市民实际收人多,人民生活水平高,社会治安秩序优,抵御灾害能力强的状态。《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 城市是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构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至2016年底,我国已设大小城市657个,城市人口6亿。城市又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从而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我国地级以上的城市工业产值占国家社会总产值的比例已超出85%,这些城市排放“三废”物质占国家总量的80%以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全国的发展水平,城市生态也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构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2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资源缺乏,能源紧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紧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目前有多数城市供水不足,城市缺水总量大米。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尖銳。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少。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原油年均消费增速都超过8%, 近几年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而我国资源利用低效和粗放有目共睹,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以上,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适宜的人居环境。近几年年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仅占4.3%。流经城市的河道90%受到污染,环境污染不仅恶化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人为短缺。 2.2 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方式粗放,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的快速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贡献低。最终消费占GDl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也有很大幅度的下滑。经济增长依赖资源高投入来实现,增长方式粗放特征突出。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城市缺乏强势产业和特色,热衷人为造市。不少城市政府不是考虑用产业带动城市发展,而是改变行政区划来聚集城市人口。在城市的定位上,不顾自身资源和区位特点.盲目模仿其它城市产业发展.使城市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分工,产业成长空间小,难以做大做强。 2.3 城市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老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从业者的人力资本状况难以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求。城市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的,一般为中学毕业或辍学,甚至有文盲、半文盲。全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初级工占比高,高级工占比甚小。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其产业工人40%的比例相差甚远。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每年需要安排2400万人就业,经济增长每年提供800- 900万个就业岗位,劳动力年度供求缺口为1200万人。养老问题也是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预计到2014年老年人口将达2亿,2026年将达3亿,2040年超过4亿。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养老我们还没准备好。 2.4 科技支撑城市发展的能力不足 我国城市发展中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都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资源依赖型”而不是“创新驱动型”。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5%,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有万分之三,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90%是贴牌产品。科技力量不足成为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同时城市规划缺乏技术含量。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质量不高,长官意志明显,对城市和子孙缺乏责任,把城市规划当成彰显政绩的手段,使规划对城市建设失去指导作用。2.5 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城乡差距突出,社会保障缺乏,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差距的背后隐藏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的薄弱、改革的不到位和法制的滞后,而这都与政府职能有关。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要。体制改革滞后带来行业垄断、城市剥夺农村、政府部门掌握巨大的行政权力和经济资源,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政府注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而对政府服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关系城市质量和功能的重要问题重视不足,使城市在交通、治安、贫困、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函待解决的问题。 3 结语 我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以说是相当的严峻了,但是面对这样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并不能气馁,我们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法治性和公平性,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创优市民住宅区生态环境;;重视科技的引领和创新,增强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建设;最后通过鼓励创业,解决就业和贫困的根本。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既区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正是由于转型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力不再是单一的、纯粹化的,所以城市发展的类型更容易分化,每一个城市都会依赖自身的资源和比较优势来发展。然而,由于依靠再分配发展城市的模式,阻碍人口的自由迁移,可能导致国家城市化整体格局的扭曲。从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化作为市场化结果的变化,因此,进一步推进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可以为城市发展从再分配模式向自我融资模式转化,从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机制。 参考文献 [1]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吴健.知识经济.2009(01)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蒋先寒,何亮云.城市发展研究.2008(01) [3]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李辉.经济纵横.2004(12) [4]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十大因素[J].王启仿,汤波.城市开发.2002(03) [5]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J].王小波.湖北社会科学.2002(12) [7]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现状[J].张磊.四川环境.2000(04) [8]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胡国亮.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9]论城市可持续发展[J].李树琮.北京社会科学.1999(03) [10]城市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陈宗团.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08) [11]中国需要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奇迹[J].曹军建.城市开发.2007(05) [12]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J].朱铁臻.经济界.1997(03) 作者简介 马晓旭(1994-),女,回族,宁夏吴忠人,经济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发展理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