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
范文 | 陈潇 摘 要:大学时期是最接近社会的一个学习时期,在这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来加以引导,言传身教。教师的责任除了传道受业解惑,其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深刻影响着学生。青年教师占据了高校教师队伍很大比例,但是,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缺失现象屡屡发生,因此本文以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为研究,通过分析责任意识的组成部分及缺失表现,提出培养策略,希望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培养出更多益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青年教师;责任意识;意识培养 1 引言 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其对责任意识有着高于常人的见解,主要表现在渴望通过知识和经验教书育人,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责任感的强烈驱使下,青年教师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挂钩,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 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 2.1 于国家 青年教师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份子,青年教师责任意识于国家发展主要表现在爱国,通过爱国意识的激励,使得在工作中充满使命感,为国家民族的崛起,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身作则,带动周围人加入国家建设。 2.2 于教育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青年教师责任意识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热爱教育是事业,并支援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于教育事业,能够经受得住挫折与诱惑,潜下心来治学钻研,而不是讲教师职业当做个人发展道路的跳板。 2.3 于学生 青年教师责任意识于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这也是身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教师要热爱学生,授课热情,讲学耐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负责,体现工匠精神和园丁精神,注意学生个体的学习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以身作则,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成为社会栋梁人才。 2.4 于他人 青年教师处在一个需要与他人合作共赢的团队中,青年教师责任意识于团体特任的发展表现在协作交流、工作负责、互助共赢。青年教师深处在教育团队中,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参与,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还需要学校、学生家长、教育部分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5 于自身 青年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此外还要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主要体现在青年教师思想的进步、学识的增长和言行的规范化,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对学生的影响重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能够随时随地,在无意识中影响到学生。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以渊博的学识、睿智的处事方式打动学生,而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学识、社会经历的欠缺使得其言行不那么规范,思想不那么进步,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青年教师责任意识欠缺的理由。青年教师需清楚自身肩负的榜样使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坚守公平与公正的底线,不断学习进步,为学生做表率,为自身的发展进步负责。 3 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 3.1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 有的青年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注重团队的协作发展,只顾个人发展,缺乏教育奉献精神,追求名利,凸显自己的主角光芒,做事斤斤计较,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积极履行义务,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3.2 思想觉悟不高,缺乏责任意识 高校青年教师经过逐级筛选和培训来给学生讲学,要想成为高校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学术知识和教师职业操守。但是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师生涯中思想觉悟不高,不安于本职工作,搞副业,工作敷衍不尽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完善,注重理论,纸上谈兵,缺乏与实践的结合,缺乏对学生的基本关心和交流。 3.3 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多表现在追逐名利,求个人发展晋升,当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毫不犹豫维护个人利益,而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互相推诿,难以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工作中只关心福利待遇,不问自己付出了多少。只追求言行自由、思想自由,枉顾学校的纪律。与同事相处,狭隘自私,妒贤嫉能,邀功争宠。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钱财等,干扰学生评优、入党等。 4 高校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4.1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其责任意识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学校、教育部门通过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及培训的召开,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发展变化和责任意识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調整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最先进的思想政策为武器,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小我精神等责任意识淡化的表现一一击溃。高校也应倾听青年教师的心声,听取其对学校发展、教学工作方面的意见,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关心生活、思想中出现挫折的青年教师,加强青年教师与社会的联系,安排青年教师进企业、基层调研实践,丰富理论知识,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青年教师职业操守进行培训考核,评比模范先进,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把提升职业素养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充分利用科学知识改造社会的有用人才。 4.2 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 完善的测评机制除了对教师的工作业绩的考核,还应包括对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测评,以测评结果来激励青年教师追求德育方面的成长,激发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对自己、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目前高校教师的测评机制偏重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以及科研方面的考核,而德育方面的考核所占比重较小。德育方面的考核内容很多,而责任意识是首要的,因此需要加大对责任意识的考核比重,完善现有的测评机制,以培养青年教师养成长效的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日常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德行操守为学生树立典范,主动参加培训,积极准备考核,争夺优秀青年模范的光荣称号。 4.3 以人事改革激励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的养成 推动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高校教育工作的活力,调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养成其对工作负责的意识。所以,推动高校人事改革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坚持赏罚分明,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奖励部分可以是物质奖励加精神奖励,如:工资、福利、职称、表彰等,惩罚部分可以采用调整工作岗位、处分等,引发全体教职工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责任意识。2.以教学成绩、教学贡献为考核标准。付出总有回报,以对教学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既能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又能促进考核公平。 5 结语 教师的责任心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身为教师,除了必备专业的教学知识,还要具备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周喜华.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J]. 高教探索,2016(11):121-125. [2]朱敬敬,汪明海. 立德树人使命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7(06):41-42+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