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阶段我国原油进口面临的风险问题分析 |
范文 | 张雨竹 摘 要:当下,为了有效控制风险,按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从内到外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原油进口贸易优化策略。外在优化能够分散风险,实现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并具有实效性,内在优化能够提升原油进口的经济性,重视相关保护机制的建立,有效规避原油进口贸易风险,进而提升我国原油储备。 关键词:原油進口;风险问题;分析 现代社会中石油被视为基本能源,过去的100年人类俨然越发依赖这种商品。石油分布地区严重不均衡,尤其是高质量的、开发成本低的油气分布更是不均衡,因而对其需求弹性缺乏。众所周知,全球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加拿大及中南美洲、俄罗斯等区域。恰恰大量需求石油资源的地区石油资源严重匮乏,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加,能源不足问题凸显,由于国际原油进口形式复杂,致使我国在原油进口工作上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各国对于石油能源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甚至已经成为限制世界大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96年开始进口原油,进口原油量一直持续增长,所以对外依存度也不断上升,这暴露了我国原油能源不足的问题并且在原油进口时面临一定风险。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增加原油储备,或者开发替代能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1 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 目前,石油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提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说,石油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性能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进口石油的数量不断攀升。2003年—2013年是我国原油进口数量突飞猛进的十年,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到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亿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这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对原油的需求量猛增,促使原油进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原油能源的匮乏,进口原油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原油不足的主要途径,致使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同样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到2009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0%的国际警戒线边界。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主要有中东沙特阿拉伯等、非洲苏丹等、欧洲俄罗斯、以及南美委内瑞拉等国家,目前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进口地域呈现多元化现象,尤其像中东有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治局势相对不稳定,而美国的原油进口国是周边国家,如墨西哥、加拿大等相对稳定的地区,所以中国原油进口与美国相比面临着一定风险。这就需要我国不仅要加大本国的原油生产,还需要与原油进口国建立良好的石油外交,增加原油进口贸易合作,分散风险。 2 我国原油进口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随着我国原油进口数量不断增长,进口地域多元化已经成为解决能源紧张的主要措施。但是从实践的情况来看,进口地域多元化战略的措施并没有产生令人欣慰的效果。 2.1 进口风险突出 我国原油进口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石油来源地的风险和石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由于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地,但是部分国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局势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造成原油贸易的停止,影响我国的原油进口,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来源地风险。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贸易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出现破裂,从而影响双方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是原油出口国减产,进而影响贸易的持续性。世界上石油能源的分布大多是位于北非的马格里布、波斯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区域,位于这些区域内的很多国家,内部矛盾导致战争不断、军事活动频繁、政治局势不稳等原因造成了原油的进口出现风险。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多元化原油进口地域的措施,但由于从这些区域进口的原油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所以依然存在进口原油来源地风险。原油运输风险,与运输通道的安全性、运输距离、运输护卫能力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而运输通道的安全又与周边的海盗出行状况和运输区域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良好的护卫能力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因素,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能够为运输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 进口贸易经济性下降 对于进口贸易出现经济性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重心发生了外移,导致经济性的下滑。我国原油进口经过了多元化的过程,出现了空间格局重心的外移,这是由于运输成本不断的增长,造成我国原油进口经济性弱化。二是与地理条件类似和原油进口地域相近的国家比较,我国的原油进口情况经济性比较弱。比如与日、韩相比,原油进口结构经济性存在较大差别。日本与韩国的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几乎占原油总进口量的80%-90%,然后是亚洲、非洲。而我国原油进口大概有50%来自中东,然后是非洲,占我国原油进口的30%,最后是亚洲其它国家,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 地域比较多元化,而且运输距离长于日、韩。通常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运输成本与距离成正比关系,运输距离的增加影响运输成本的增加。我国原油进口地域结构与意大利类似,但二者的经济性完全不同。中、意两国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贸易比较频繁,但是经济性确不同。这是由于意大利地理位置原因,从非洲进口原油相比较我国有着地缘优势,运输距离比我国的要短,所以经济性高于我国。 3 原油进口应对策略分析 3.1 加强原油供给的持续性 进口依存度高是我国当前原油进口的实际情况,也是我国原油消费事实,并且这种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变。如果缩小原油的供给量,对我国经济的发会展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对石化产业,以及服饰、塑料、家电、汽车等行业来说,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这些产业都离不开原油的加工,缺少原油的供给,会使这些行业的产量缩小,进而引发经济的萎缩。所以强化原油的持续供给是提升原油进口质量的出发点。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下,加强原油供给的持续性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稳定原油供给,保障运输的畅通。从整个世界原油产业和原油市场发展的态势来看,影响进口国持续供给的原因主要与来源地原油生产量和储量、贸易国之间的经济外交关系、以及当前国际形势有直接关系。我们并不能控制来源地的原油生产情况和变化,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实行原油进口来源的多种渠道的措施,并以此来控制风险。同时,要加强石油外交,和石油出口国建立好贸易关系。此外,将进口的原油能够成功运输回国也是加强原油持续供给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原油运输通道的军事力量保障,以及实施好多元化通道运输的策略。二是要做好能源供给替代准备。原油的持续供给不仅需要来源地的稳定供给和运输的畅通,还需要做好运输中断时的供给替代准备,不仅依靠战略储备,还要强化替代能源的供给补充,提升原油利用率,降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 3.2 保证原油供给的经济性 由于原油进口的空间发生重心外移,很显然会加大运输成本的压力。在现今国际市场上,资金充足便可买到原油现货,如果运输成本的增加额超过购买原油增加的成本,对于这种情况实施多元化策略作用不大。与其在原油运输成本上消耗大量资金,倒不如增加原油储备,或者开发替代能源来解决我国原油匮乏的问题。从目前形式来看,在未来的20—30年内,世界原油的供需会达到一个平衡,但产能会逐渐缩小,原油储量的增长很难与世界原油需求量增长达到平衡,在很长时间内,世界原油供求关系一直会处于紧张状态。 3.3 坚持原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目前,从我国的原油进口的情况来看,在我国附近的进口区域内,亚太国家的原油出口将会变得非常紧张,并且对于原油的供给很难保持稳定,我国虽然与非洲、美洲等一些石油出口国建立了良好的原油进口贸易合作关系,但是由于这些原油的供给源都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致使运输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为了保证原油供应的经济性,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中东和俄罗斯等国是我国原油进口的首选。此外,在加强经济性的同时还要提升境外的原油勘探能力,增加原油儲备和产量,并且要采取签订长期合同购买的方式进行原油的进口,如果不是在特殊情况下,避免通过现货市场购买的方式进行原油采购,进而在坚持多元化进口来源的战略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原油供应的经济性。 3.4 构建原油保护机制 构建原油保护机制是应对原油进口风险的重要策略。从我国原油进口运输区域分布情况以及运输距离来看,我国原油进口的运输线路复杂,经过多个国家,所以针对某些国家复杂的局势,要加强对原油进口运输途中的保护,目前马六甲海峡区域,海盗活动会阻拦我国原油运输;由于远东地区石油开发,影响我国和俄罗斯输油管道的畅通;途经印度洋会受到军事活动的影响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要加强原油运输的安全保护机制,可以在原油运输通道设立监控、加强军事力量的保护等,为原油顺利输送回国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对于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大,而我国的原油能源不足,使得我国只能依靠原油进口来弥补原油的缺口问题,但由于当前国际原油进口形式复杂,致使我国在原油进口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兼顾经济性和持续性原则,我国采取了原油进口多元化的策略,通过原油进口区域的多渠道来分散风险、通过原油运输保护机制的强化,有效的规避原油进口贸易风险,进而提升我国原油储备。 参考文献 [1]贾大山,孙峻岩,罗洪波.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32(2):62-66.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