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索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范文 张二元
摘 要:核心能力培养是人一生的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或理论系统的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为主的实践过程,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双核;三自主;三创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GX-163)
1 课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要把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融合,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内涵,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双核”(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职业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学业和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个人幸福的追求,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构建健康积极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融入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迈入新时代发展的改革创新之机。
学院近几年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总结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化教学、“三自主”育人模式、“大师工作室”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周等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双核”能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得到企业较好的评价,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
学院于2016年6月正式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7-GX-163)子课题单位,主要进行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方式和途径研究。
2 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2.1 将“双核”培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中职业能力的内涵。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贯彻能力本位思想,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专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1]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专业选修课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总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16。在相关岗位能力要求中明确列出了具备职业社会能力、具备职业方法能力;将基本职业技能训练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将职业资格鉴定放在了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将核心能力训练放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2.2 将“双核”培养融入项目化教学设计
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由讲授式向探究式、项目教学法转变。[2]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授课计划设计时,以真实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设置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书,把职业核心能力融合到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3 结合“双核”培养探索实践“三自主”育人模式
在“双核”培养过程中积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三自主”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的发展。要求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育人环节,融入“三自主”育人模式,课堂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完成课程的预习笔记、项目任务书预习等;教学过程中分组分角色等实现自我管理,学生学习重视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小组评定等,培养学习的小主人意识;自我发展是课堂学习有效的延续,学生通过课后的学习活动,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例如完成职场鉴定,参加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中级)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素质拓展,例如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应用竞赛等。
2.4 依托“大师工作室”提升第二课堂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包括第一课堂的必修、选修,第二课堂的活动课程以及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的渗透培养。[3]学院的“陈良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提升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通过工作室,针对学生大一到大三,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和能力特点,专家教师开设了丰富的“第二课堂”。“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5 设立专项活动周,重视开展“三创”(创新、创意、创业)素质培养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学院设立专项活动周,结合教育教学开展创新、创意、创业等素质拓展活动。实施“三创”活动周,鼓励各教学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具备创意思考、创新实作与创业发展的能力。例如,开设创意、创新及专利等各项师生培育课程,举办创意与创业专家讲座,举办观摩参访活动等。
3 结语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和物联网学院从教学管理制度入手,设计了支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绩点学分制,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不断完善了以公共必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嵌入课为载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实现教学计划内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班级活动为载体,创设了项目制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在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依托“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结合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鉴定标准,及相关岗位职场鉴定要求,构筑双核能力训练平台,创建“鉴定培训一体化”模式;探索实践“三自主”育人模式,有意识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能力;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通过“专项活动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意、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产生积极效应。
參考文献
[1]陈良,焦荣.基于职业能力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大家》,2009(9).
[2]陈良,李明,朱承.试论知识本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20).
[3]童山东主编.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