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范文

    王玉香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47例(97.9%), 不满意1例(2.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81.3%), 不满意9例(18.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8例(79.2%),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46例(95.8%);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模式, 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程护理;急诊危重症;抢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103

    现代生活快节奏下, 受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每年都在以不同速度增加[1]。在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 护理内容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危险系数高、病情严重, 如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将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已经成为成功救治的关键。本文选取9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组, 旨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 女21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42.9±12.2)岁;脑血管疾病15例, 心血管疾病

    12例, 呼吸系统疾病10例, 创伤及其他11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 女22例, 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43.1±12.4)岁;脑血管疾病16例, 心血管疾病10例, 呼吸系统疾病11例, 创伤及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依照抢救流程提供急救护理。观察组患采用全程护理, 具体如下。①院前急救护理。接到急诊通知后, 急诊科室需在短时间内出诊。达到现场后, 护理人员需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与呼吸道内分泌物, 同时予以气管插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于患者上肢粗大血管位置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并及时将患者送回医院治疗。在转送患者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向科室详细报告患者的基本情况, 以便医院能够做好接诊工作[2]。②心理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此时患者心理与生理均承受较大打击, 很容易产生负担, 表现出焦虑、恐惧与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注意提高患者机体应激能力。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表达友好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能, 传递鼓励眼神和镇定语气, 促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心态, 并获取家属与患者的信任, 促使患者能够了解并感知到医护人员对其抢救成功的信心。待患者意识恢复后, 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解治疗基本情况与效果, 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与患者家属积极有效的沟通, 减轻其压力, 并获得其理解, 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急诊护理人员在急救工作实施期间, 安抚患者情绪状态, 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疏导, 平静情绪, 赢得家属的信任。③分诊护理。急诊分诊工作应当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接到救治患者信息后, 护理人员需立即安排准备抢救, 并准备氧气、滑板转运车等物品, 指导护送工人快速推出车迎接患者, 尽可能收集患者的各项资料。利用SOAPIE公式判断患者病情, 并安排抢救室。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的Ⅰ类患者如没有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将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 引起心脏呼吸骤停或休克、大出血、致命性创伤与呼吸困难等。对于潜在性危险的Ⅱ类患者, 病情可随时改变, 需密切观察和紧急处理[3]。④提高護理质量。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成功抢救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配合主治医师, 确保急救工作能够高效、准确展开。患者接受抢救时, 护理人员需做好基础性护理工作[4]。可按照特级护理标准展开, 护理时还应注意管理各类医疗器械, 设备开启后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医护人员应注意洗手, 以免引起交叉感染。⑤全程陪同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完成各项常规性检查, 患者接受检查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 并携带各种急救的必需品, 心电监护仪、急救箱、转运氧气筒与呼吸囊等。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以保证患者病情改变是能够获得正确、及时的治疗。整个抢救与陪同期间, 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与家属解释病情变化和应对处理措施, 主要包括患者预后与相关科室交接工作等。⑥贯彻全程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展开全程护理, 需对患者与家属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并向其说明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疾病知识、可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防范性措施。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保持诚恳的态度。遵循医嘱向患者提供多项护理服务。⑦全面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科学膳食, 短时间内不能进食患者, 可采用鼻饲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以便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护理人员为患者调配饮食时应注意确保无菌操作。患者使用的所有仪器均需严格消毒。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初期阶段帮助患者完成被动功能锻炼, 并逐渐进行大小关节锻炼。依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幅度与强度, 也可实施记忆训练与语言锻炼, 刺激患者神经功能, 以便早日康复[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抢救成功, 即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稳定, 已控制病情发展[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8例(79.2%),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46例(95.8%);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病情变化快。此类患者常常需要快速敏捷、争分夺秒抢救, 如出现贻误, 则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7]。因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 如处理措施不当, 就可能影响护理效率与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治疗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 患者家属不满情绪明显, 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基于此, 急診危重症患者抢救期间, 高质、高效与良好的护理配合较重要[8]。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展开全程护理方法, 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47例(97.9%), 不满意1例(2.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81.3%), 不满意9例(18.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38例(79.2%),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

    46例(95.8%);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全程护理效果更显著。全程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面化、规范化、准确化各项内容, 确保抢救措施与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全程护理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全程性提供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 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模式, 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惠红.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辽宁医学杂志, 2018, 32(2):60-62.

    [2] 孙悠昀, 茅安文.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1):717-718.

    [3] 林美蕊.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6):118-119.

    [4] 曹洋.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7):264-265.

    [5] 吴美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5):669-670.

    [6] 冯夏冰.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 中外医疗, 2016, 35(8):133-135.

    [7] 陈英. 全程护理在危重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20):71-72.

    [收稿日期:2019-03-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