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清代蒙古史教育研究综述
范文 摘 要: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蒙古史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历史,即1616年—1911年。明末清初,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教育也发展的特别缓慢。本文在前人研究清代蒙古史教育的基础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运用文献学和历史学方法,对清代蒙古史教育的研究概况及教育形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清代;蒙古史;教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北方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1616年女真部落首领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降服漠南蒙古,建立大清王朝。此时,清政府更加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管理。清朝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以八旗蒙古为主的蒙古民族的力量。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入关之后,实行八旗制度,驻防八旗进行军事管理。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清政府长期推行蒙汉隔离的统治政策和文化封禁政策,使得蒙古族文化教育发展滞后。
1 清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清朝入关后,为了防止蒙古民族的发展威胁清朝的统治。清政府采取文化封禁政策抑制蒙古族的文化发展。由此便造成了蒙古族文化发展缓慢的景象,蒙古族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局面。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得国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唤醒民众爱国主义的意识和思想的解放。清政府和地方开办学堂,兴办新式教育。清末民初,清政府濒临灭亡,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救亡图存,兴学堂,培养人才,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其教育政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当时,边疆危机的存在与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同时受到“新式教育”改革的影响,蒙古地区也引起了“蒙旗兴学”的热潮,即在蒙古地区兴办学堂,培养了很多有识之士。与此同时,科举制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端。1905年,光绪皇帝不得不废除科举制,推行“新政”。清末明初发展蒙古族初等教育,对蒙古族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清代的教育形式
2.1 官学教育
蒙古官学是指所有为八旗蒙古人开办或以招收蒙古人为主的学校,最早创办的官学是雍正二年建立的呼和浩特文庙。清太宗把宫廷教育作为巩固领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十二年(1747年)设立蒙古官学,学习蒙古文经书以及翻译等。新疆地区也受到了八旗蒙古官学的影响。
蒙古官学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国语骑射”为主要内容教授贵族子弟。学习满蒙语言,并不是为了蒙古族语言教育的发展,而是为了培养蒙汉兼通的人才维护统治。为了有效地治理少数民族地区,就必须将皇帝的谕旨和政府的文件、法令向民族地区传达,各民族首领的奏折要上达中央也必须要通过翻译才能进行;骑射几乎是蒙古官学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蒙古官学教育是以骑射为核心内容兴办的,清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十分重视八旗蒙古人的骑射,意在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为清朝统治服务。
2.2 学堂教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侵略中国,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使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启了新型教育,近代化教育开始萌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蒙古族近代学校教育的艰苦探索也走上新的道路。蒙古族学堂教育是新教育思想的产物,虽然一些内容继承了旧的官学体制,但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
1902年喀喇沁右旗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开创了漠南蒙古教育之新河,先后创办了崇正学堂、守正武学堂和毓正女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打破了封建传统观念。招收蒙古族和汉族学生学习多门语言以及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学科种类丰富,而且学校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和专门学校,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格局。创办学堂之初,贡桑诺尔布受到日本教育的影响,引进日本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不仅如此,还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接受国外的教育,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京師学堂的开办比地方学堂晚一些,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在京师相继创办了陆军贵胄学堂、满蒙高等学堂、殖边学堂。
学堂教育主要教授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和语言、军事等知识,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清朝日渐衰落,打破了满族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用满语的民众在不断减少,民众通过接受新式教育,学习多种语言,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发展。
2.3 寺院教育
历史上,蒙古族的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喇嘛教盛行后,家庭教育日渐衰败,取而代之的是寺庙教育。在清代,除官吏教育外,对蒙古族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是寺院教育。寺院教育是指在寺院进行的宗教教育,是喇嘛研究经文、钻研学问的最高学府。在蒙古族地区,佛教的影响自元朝就已经存在,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在清朝初期,清王朝修建很多寺庙,推崇喇嘛教。这使得很多青年蒙古族进入寺院,学习经文。当时上层喇嘛与清政府互相利用宗教维护自己的统治。
佛教的寺院教育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如语言(蒙藏文字)、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学、伦理学、医学、兽医学、建筑学、数学、天文、历法等等,内容丰富。学习语言文字,不仅发展了蒙古族文化,还传播了藏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医学方面,通过博览医书,培养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人才。寺庙建筑结合了蒙古族和藏族的特点,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寺院教育的考试包括背诵、答辩、写论文三种形式。
清代蒙古族地区的寺院教育,从语言教育的角度看,属于特殊的双语教育。以蒙古语作为媒介学习藏语,两种语言语系不同,而且在没有藏语语言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经文了解藏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模式。
清代蒙古族地区不仅有官学教育、学堂教育和寺院教育。还有以壁画和唐卡为教学内容的美术教育。以及以培养军事人才为内容的武举教育等。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在蒙古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家庭教育逐渐形成并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清朝初期的孝庄文皇后传承了蒙古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生辅佐三位皇帝,培养出一代英君康熙皇帝。阿阑豁阿折箭训子的故事也流传至今,现在仍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结语
清代蒙古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清政府重视对蒙古族教育的管理,蒙古族自身也非常重视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的多变,尤其在贡桑诺尔布亲王的管理下,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很多教育管理体制。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其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清朝统治。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兴办教育是为了贵族子弟而开设的,这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病。虽然封建体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所引发的民族内部矛盾与列强的侵略促使了教育的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蒙古族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兴办女子学堂,重视女性教育,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德格吉日呼,常红梅,吴忠良.清代八旗蒙古的官学教育[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4).
[2]宝玉柱.清代蒙古族学堂教育及其语言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5).
[3]聂晓灵.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与孝庄文皇后[J].满族研究,2011,(1).
[4]宝玉柱.清代蒙古族寺院教育及其语言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作者简介
张旭(1993-),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研究生,历史学硕士,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蒙古文文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6: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