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
范文 | 张智如 董玉君 王献勇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 1 d后再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方法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19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中医称中风、卒中。该病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自身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病变所致, 致残、致死率较高且复发情况较为严重, 随着病情进展, 患者临床常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现象[1], 对其生命健康不利。近几年为改善上述疾病症状, 提升患者溶栓应用率, 缩短患者院外延长时间, 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原有诊治基础上应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方法, 但其效果缺乏临床分析与研究, 故本文重点讨论了该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3日~2017年9月29日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中女15例, 男29例;年龄37~83岁, 平均年龄(62.77±8.8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4例, 男30例;年龄38~85岁, 平均年龄(62.84±8.9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经头颅CT、心电图确诊, 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病况。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者。②溶栓禁忌证者。③严重脏器疾病或精神分裂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予以患者中药类药物, 主要作改善循环、活血化瘀功用, 期间辅以50~75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83]与100 mg/d的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21)作相应抗小板聚集治疗。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入院后急诊医护人员应于1 min内对患者完成分诊操作并通知相关医师, 医师需在5 min内完成查体、询问病史操作, 若患者疑似脑卒中, 需立即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清离子、血型、血常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等相应检查操作[2], 并予以患者辅助吸氧治疗, 在头颅CT检查完成后应通知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作有效会诊、评估, 若患者适合溶栓治疗, 需将其转入卒中病房。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对患者作有效治疗, 用药剂量=0.9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3], 其中90%药量应稀释后于1 h内对患者完成静脉滴注治疗, 余量则需稀释后于1 min内对患者完成静脉注射治疗, 1 d后再行对照组用药方法。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作为参考评分标准, 无生命体征, 视为死亡;评分上升, 视为恶化;评分降幅0~17%, 视为无效;评分降幅18%~44%, 视为好转;评分降幅45%~89%, 视为显效;评分降幅90%~ 100%, 视为痊愈, 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痊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1例(2.27%)死亡, 2例(4.55%)恶化, 8例(18.18%)无效, 18例(40.91%)好转, 15例(34.09%)显效, 0例(0)痊愈, 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中0例(0)死亡, 0例(0)恶化, 1例(2.27%)无效, 15例(34.09%)好转, 20例(45.45%)显效, 8例(18.18%)痊愈, 总有效率为97.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 急性心肌梗死3例, 心律失常2例, 肺部感染2例, 脑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1例, 脑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表现多为耳鸣、眩晕、头痛、起病迅速的神经外科常见急症,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多与肥胖、饮酒、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有一定关联[4], 病情严重时亦有昏迷、休克风险, 对患者生存质量、身心健康均不利。为有效改善上述症状, 临床应用溶栓治疗方法较为广泛, 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减少患者致残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针对性效果较佳。但以往仅存有3%~5%的脑梗死患者可得到有效溶栓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因院外延时问题导致错过最佳诊治时间[5-9], 故为提升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 现阶段常以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方式作相应辅助, 可缩短患者就诊、用药时间, 使其第一时间接受有效救治手段, 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所示亦能证明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基础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方法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 王素文, 管丽娜. 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8, 58(21):77-79. [2] 周生奎, 田永芳, 徐輝, 等. 血小板压积和平均分布宽度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22):2903-2905. [3] 周曾, 李美英, 凤兆海, 等. 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贵州医药, 2017, 41(11):1164-1165. [4] 沙娟娟, 侯沛红, 任蓓, 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研究. 药物评价研究, 2017, 40(4):525-528. [5] 胡晓, 李玫, 瞿浩, 等. 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临床观察. 贵州医药, 2016, 40(7):754-756. [6] 魏海东.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7):189-190. [7] 佟静, 刘宝戈. 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12):1155-1158. [8] 陈兴元, 李玉金. 16例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临床急诊杂志, 2011, 12(6):411-412. [9] 王晓萍, 徐静, 刘巍, 等. 急诊绿色通道实施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84):80-81. [收稿日期:2019-02-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