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提升国企从业人员素质 |
范文 |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篇举旗定向、描绘蓝图、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纲领性文献。作为长期从事区属国企组织工作者,重点学习了报告中对人才工作的论述,并对国企如何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才工作要求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十九大;区属国企;党管人才;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新征程,确定了人才工作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中的战略地位。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多位十九大代表表示,科技强国建设需要凝聚起创新人才的“强磁场”。 1 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宝投集团2017年11月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论述,就“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助力国企深化改革”这一课题,对集团所属14家企业,1079名从业人员素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集团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1 选人用人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从2015年至2017年的3年期间,集团新增员工163人,其中属国家重点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仅有5人。所属企业普遍反映企业受到体制机制限制,与占据区域、体制优势的同行企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相比,人才引进上缺乏吸引力。目前,集团总体薪酬水平对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不具备较好外部竞争力,限制了公司在更大范围上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同时,也有40%的企业反映,企业上升通道受限的问题。招来素质较高人才或把普通员工发展成技术骨干后,因晋升空间受限或薪酬待遇达不到期望而离职的问题。上述客观因素的限制,给引进和使用高素质人才带来一定难度。 1.2 人员培训及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此次调研,70%的企业制定了人才培养规划,50%的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1.5%。可以说,所属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工作,力度也逐年加强。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处于较处级阶段。公司成立18年来,只有在近几年才系统性地开展一次高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各企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营业务十分繁重,难以集中组织举办干部培训班,大部分新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也都只是先上岗后培训,甚至是在工作中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这些因素均影响了这些干部适应或胜任岗位能力的发挥。二是员工高等学历教育缺乏手段。目前,难以统一组织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只能是鼓励职工自愿参加社会业余成人教育,培训人才的目标性、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影响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和水平提高。目前,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亟需大范围、经常性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高校进行封闭性、集中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 2 提升国企从业人员素质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结合本次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对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升国企从业人员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2.1 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打破原有国企职工与聘用制员工身份界限,统一实行合同制,充实土木工程、城市更新、园区开发、房屋建筑和财政金融等紧缺专业人才。对有出色典型案例的优秀人才,要打破常规加大引进力度,加快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赢、叫得响的高素质国有企业人才队伍。 2.2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要为员工搭建“多通道”的成长成才平台。广泛在各个岗位开展适合员工特点的技能竞赛。如开展评选“学习之星”、“安全之星”、“服务之星”等活动,为员工搭建多渠道的成长成才平台,激励了员工立足岗位成才的愿望。在企业内形成对有突出业绩的员工委以重任的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氛围,努力实现从“要我学习”转变到“我要学习”。 2.3 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目前,作为国企员工,不犯什么错误,基本上都处于一种能上不能下的状况,我们要勇于打破這一“常规”建立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员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重要外部环境,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的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在压力,平等竞争使得只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就可以通过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获得这一岗位,使得员工的素质提高得到了用武之地。一旦这样的一种选人、用人机制得以建立和良性运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现实的。那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就循序渐进的形成了。 2.4 建立适合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把那些工作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提职加薪,同时为次高素质人才尽快达到高素质增加动力。 2.5 建立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保障机制,如:一是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即尽力为员工排忧解难,解决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办员工食堂、解决员工住房、交通问题等。员工身边的困难少了,后顾之忧没了,就会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在工作上,用业绩来回报企业。二是开辟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员工的精神面貌是企业形象的内在反映。企业在要求职工8小时以内努力工作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场所。比如开辟阅览室、活动室、开展文体活动等等。职工业余生活丰富了,精神面貌就会好,工作热情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如我们集团去年举办的后备干部培训及单身青年拓展活动,就是一种有益的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培茂.浅谈国企政工人员的素质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2(12):88-89. [2]向明兵.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基层政工人员的素质培养思路[J].改革与开放,2014(06):17+19. [3]高原.国企政治工作路径优化探究[J].经贸实践,2016(07):263. 作者简介 李永超,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务专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