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太极拳运动对新入校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马明旭 孟帅 胡宝华 黄桂玲 摘 要:目的:为了解和改善新入校大学生的心境状态,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新入校大学生450人,在运动前后进行心境状态量表(POMS)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太极拳运动显著改善大学生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和慌乱这几种不良情绪(P<0.05),且运动后TMD总分显著下降(P<0.05),大学生的心境总体状况得到改善。结论:太极拳运动能够调节大学生心境状态,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这项体育运动。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心境状态;大学生;情绪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njpj2017-2-28、njpj2017-2-25);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7KJB190001) 大学新生初入校园,面对新的环境,需要独自应对很多问题,难免会出现紧张、慌乱等心理上的波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进行干预,是使大学生顺利进行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太极拳一直被认为是调节身心的运动方式[1],但相关研究还不多,本文以南京某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为背景,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太极拳运动前后大学生心理状态改变情况,为太极拳运动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京某高校2017级新入校文科生450名,并且是没有太极拳运动经历的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线下课堂讲解,线上填写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采用祝蓓里修订的简明心境量表(POMS)[2]测量被试者的心境。该量表由40个变量组成,包括7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记分法(0~4分)。 1.2.2 进行太极拳运动干预研究。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太极拳运动指导,结合课程安排,进行每周1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为期3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干预。运动结束后,重复问卷调查。对运动前后收集的数据进行前后纵向对比,分析太极拳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2.3 数据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组间的心境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太极拳运动前后大学生一般情况分析 进行太极拳运动前,先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405份,其中女生296人,占73.1%,男生109人,占26.9%;运动干预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收回问卷348份,其中女生259人,占74.4%,男生89人,占25.6%;年龄均在18-21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18.5岁。前后两次参与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3个月的太极拳运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慌乱”五种消极情绪都有显著下降(P<0.05),“精力”这种积极情绪没有显著性下降(P>0.05),另一种积极情绪“自尊感”有显著下降(P<0.05)。大学生的心境状态TMD总分显著下降(P<0.05),说明新生经过运动干预后,心境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3 讨论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体验[3],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環境变化会引起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新入学大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在个体的心境恶化之前,通过体育锻炼对其进行干预,是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太极拳运动,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和慌乱得分显著降低,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显著改善大学生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和慌乱这几种不良情绪(P<0.05)。虽然太极拳对“精力”和“自尊感”两种积极情绪也出现下降趋势,其中“自尊感”呈显著下降(P<0.05),“精力”在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运动前后TMD总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大学生的心境总体状况得到改善。 本研究证实太极拳运动能够调节大学生的心境状态,改善大学生的心中健康状况,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这项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吴卫军.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J].武术研究,2014(9):47-48. [2]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35-37.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通讯作者 黄桂玲,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