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构建 |
范文 | 王杨 张蕾 〔摘 要〕我国作为全球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目标国,反倾销预警机制对我国的贸易出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现有反倾销预警机制现存缺陷,构建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有利于做到对风险的知晓、预警与应对。通过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竞争战略制定三个系统的构建,确保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性与完备性。 〔关键词〕反倾销预警;竞争情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战略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01.042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1-0167-06 Construction of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heoryWang Yang1 Zhang Lei2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2.Peizheng College,Cuangzhou 510830,China) 〔Abstract〕With China餾 entry into WTO,claims on antidumping issues raised by other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China has been the largest victim of the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So,we now face an austere situation on anti-dumping occasion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vital to establish an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View of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the new mechanism is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ill be helpful to awareness,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In the paper,a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was put forward.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was to offer an academic base which can make the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become mo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Through building the system which contain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competitor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development,the 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will be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Keywords〕anti-dumping early warning;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ompetitive environment;competitors;competitive strategy development 自WTO成立以来反倾销已成为全球运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措施,许多国家借助这一WTO所允许的合法手段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WTO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目标国,且最终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比率较高。原因在于:首先,在目前WTO的150个成员国中,只有54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其他国家则一直把中国看作非市场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因此,在反倾销实践中,反倾销发起国往往采用歧视性的替代国或第三国价格来衡量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格,从而容易导致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倾销的成立或倾销幅度的高估;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近几年出口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客观上对相关进口国的国内产业及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冲击,从而引起了这些进口国通过反倾销手段以实现贸易保护。 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8年间,中国出口产品总共遭受了国外677起反倾销调查和479起反倾销措施,分别占同期全球全部反倾销调查案件3 427起的19.75%和全部反倾销措施案件2 190起的21.87%(见表1)。在同期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的100个国家(地区)和遭受反倾销措施的90个国家(地区)中,均位居榜首,且这些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分别采用以下文件数据:AD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01/95 To:31/12/08和AD Measure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01/95 To :31/12/08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遏制国外对我国不公正的反倾销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国外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调查,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本质和成因,利用竞争情报来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准确、迅捷地预警中国厂商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虽然我国已对重点行业进出口情况启动了全面监测系统并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但是,现有机制并不能够满足企业建立长期动态竞争策略、及时发现市场变化与规律的需求。如果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来调整相应的战略,面对国外企业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切合我国实际的应对策略,我国应对反倾销的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对于应对对外贸易中的突发和异常情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因此,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遏制国外对我国不公正的反倾销措施,应构建一个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竞争情报的预警作用与决策支持作用,准确、迅速地对反倾销做出预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企业的应对措施与竞争战略。 1.1 竞争情报理论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概念,成熟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进入我国。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自身竞争策略的信息产品和研究过程,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合法的专门情报活动[1]。竞争情报可以广泛的适用于个人之间、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之间,乃至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活动。通过分析和监视竞争环境,研究竞争对手等措施,确立自身竞争地位并制定自身竞争战略,从而提高竞争主体的综合竞争力。 竞争情报理论正是从竞争战略角度出发,为了确保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优势,通过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以了解所需要的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情报,从而为竞争主体在计划、组织、生产、协调、实施、考核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与此相适应的,竞争情报工作是由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推动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企业的竞争环境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以及应采取什么竞争战略等问题。竞争情报的成果,除了可以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更可以为主体搭建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通过从竞争情报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信息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企业避免受到突然袭击。竞争情报有助于发现市场上的威胁和机会,预测竞争者的行动[2]。正是基于竞争情报的这种功能,无论是美国、 欧盟还是印度的预警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和进出口相关的竞争情报基础之上的[3]。 1.2 反倾销预警机制及现存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反倾销预警有两种理解,即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和Nellie(1993)对反倾销预警所划分的两类:一是对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预警;另一种是对出口产品免遭国外倾销起诉进行预警。本文将站在出口国的角度,研究国外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预警问题,即将第二类反倾销预警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对象。而该类反倾销预警的核心主要在于监控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并准确的判断出这些参数对进口产业的影响,以及国外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者受到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的程度或阻碍产业建立程度的预警信息[4]。 目前,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实践尚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少数沿海港口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建立了反倾销预警机制,而在行业上主要是针对少数易被提起反倾销的重点行业,且所选取的预警指标比较单一,主要是对出口价格和数量及各自变化幅度等进行监控。此外,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的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还缺少定量指标;在预警时,对预警中的“警”强调得比较多,而对“预”重视不够。总体而言,预警机制缺乏系统性与高效性,还不能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案与快速反应机制。 1.3 竞争情报理论对反倾销预警机制建立的作用 反倾销预警的直接目的是为出口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与建议,避免企业被提起反倾销调查;根本目的是保证出口畅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5]。针对这一目标,建立以竞争情报为支撑的有效的预警体系与应对机制不仅能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全面监测,而且能帮助企业将对危机的反应能力从被动的临时型提升到主动灵活的预警型,为企业迅速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提供可能。 这一优势的实现,正是基于竞争情报的信息支持和保障作用。所谓预警,必定是相对于风险而言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正是对可能遭遇到的贸易风险做出防范。危机的预警来源于对大量情报的分析结果,反应快速依赖于竞争情报的持续积累与及时传递。竞争情报理论对反倾销预警机制建立的作用既体现在能够建立一个以反倾销预警为核心的,具有目标国贸易情报监控与预测功能,同时能够充当信息发布与传递平台并促使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据此做好应变准备全方位的反倾销预警体系。充分发挥竞争情报在知晓、预警、应对这3个方面的作用。这一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反倾销预警能力,更能够帮助企业更为完善的进行战略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当然,构建我国反倾销预警体系的重点在于收集和甄别贸易中的竞争情报。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部门需要高度重视这类情报的作用并持续性地关注和收集相关情报,甄别出最有效的竞争情报指标,从而提高反倾销预警的敏感度与有效性。 2 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 根据竞争情报理论,通过分析和监视竞争环境,研究竞争对手等措施,确立自身竞争地位并制定自身竞争战略,从而构建出反倾销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6-7],反倾销预警模型可以用图1表示:图1 反倾销预警模型 2.1 竞争环境(贸易环境) 竞争环境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考虑到反倾销预警体系的宏观性,应将外部环境预警作为竞争环境预警的主要内容。对竞争环境分析的目的就是寻找有利因素,抓住市场机会,回避不利因素,化解市场威胁,重点跟踪主要信息,以便随时做出预警反应。具体选择预警指标,应从以下4方面进行: 2.1.1 一般社会环境 一般社会环境所包含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法律、技术、政治、人口、社会文化等,目的是对社会环境进行较为综合的分析,从中选取具有预警意义的因素。具体指标选取如表2所示:表2 一般社会环境要素选取 要素类别所选指标经济物价水平、储蓄、经济增长率、经济领先指数、股票市场走势、失业率、汇率变化、国际收支和对外贸易状况法律宏观指标:WTO/TBT/SPS法律法规的变动与更改; 微观指标:贸易伙伴国及国际组织的关于非关税壁垒的法律文本及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政治宏观指标: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政治气候; 中观指标:各国国内政治斗争动态; 微观指标:国内不同经济利益集团(大型工商企业、工会、农业利益集团、环保主义集团等)的动态。技术技术标准、我国出口产品与进口国的技术差异、认证制度、SPS通告、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人口人口数量、地理分布、密度、年龄分布、出生率、教育水平、民族和宗教结构社会文化非关税壁垒的扩散和示范效应 2.1.2 市场环境 对于市场环境的分析包含两个层次含义:以了解市场为目的的市场分析和以重新定位市场为目的市场分析。前者是为了选择目标市场,而后者则是在进入市场后,对市场进行细分与选择,以实现新的市场定位。由于反倾销预警体系所服务的对象中,多是已经进入目标市场的企业,因此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时应在了解市场的同时,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预警,以便于企业灵活、快速、准确地改变出口战略与市场定位。具体选取因素如表3所示。 2.1.3 行业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很多,针对反倾销预警体系而言,主要选择行业集中度、行业壁垒、这两个指标。具体选取因素如表4所示。 X璱表示x行业内第i位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额或资产额 N表示x行业的企业总数。行业壁垒由各地的WTO/TBT中心、标准化研究机构和各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收集并公告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等动态信息; 通过研究WTO成员己采取的措施,跟踪了解是否有其他成员借鉴后采取类似措施; 搜索WTO各成员行业协会、重要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其用于贸易壁垒的动向。 2.1.4 自然环境 主要通过对贸易市场的环境情况与环保标准进行情报收集,从而分析企业销售的产品与自然环境是否吻合、企业的产品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等。 2.2 竞争对手(针对不同行业做具体分析,主要是企业层面)在反倾销预警中,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和策略对预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竞争对手主要是指在与本企业有共同或相近的目标市场上,与本企业有利益冲突且对本企业构成一定威胁的组织或个人。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竞争情报的核心内容,扩展到反倾销预警体系中,对我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也往往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行业协会,因此对竞争对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反倾销预警能力。 2.2.1 竞争对手现行战略与未来目标分析 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对企业的未来做出安排,而未来目标则决定着它的战略行为,所以分析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与未来目标可以预测其对现状的满意程度,预测其是否会改变战略或者将如何改变战略。但是企业不可能向社会公布它的现行战略与未来目标,因此,必须通过识别竞争对手所发出的有关行为和运营的市场信号。虽然外露的信号并不一定能够清楚的表明信号发出者的意图,但是它提供了分析竞争对手行为可能性的蛛丝马迹,为我们分析其现行战略与未来目标提供了重要情报。 在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与未来目标分析上,可运用国内外企业常用的市场信号辨识方法,通过识别事前宣告、事后宣告、公开讨论与战略变更等信号来判断信号可能的含义。具体到反倾销预警体系中,应对行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动态进行全面的监控,对其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对其进行准确判断与及时预警。 2.2.2 竞争对手能力的分析 对于竞争对手能力的分析有利于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具体分析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市场竞争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研发能力、财务状况、生产制造能力、采购水平、企业文化等。对这些能力的评测,通常通过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测。该体系应具有三层递阶层次结构,即目标层(关于研究对象的若干要素,是研究的最终目标),属性层(对研究对象作大类划分获得),指标层(对第二层的每一项因素再多细分获得,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可以测量的详细指标)。为了具体说明这一问题,表5中以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指标[1]为例表示: U﹑mn此外,在选择重点竞争对手进行预警时,从其商品的角度,还应考虑以下因素:我国出口量较大、竞争力较强传统商品;近年来出口增幅较大的商品;出口价格近年下降幅度较大的商品;出口国家或地区相对比较单一的商品;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有关的进口国家比较敏感的商品;新开发的出口商品;季节性较强的商品;质量不稳定、经常发生质量纠纷的商品。 2.3 制定竞争战略 通过分析竞争环境、研究竞争对手,企业在知晓的同时更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除了短期的对贸易冲突的应急处置外,企业更应该在长期确立本企业的竞争地位,制定本企业的竞争战略,这样才能自内而外的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等各种贸易风险的能力。 首先,应综合本企业所处的环境,确立本企业的竞争地位。除了之前分析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外,还应综合以下指标对企业出口竞争地位做出分析及预警: (1)出口某一产品的企业数量、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 (2)出口价格及其变化、出口量及增长率、市场占有率; (3)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计划及发展动态; (4)行业相关的平均利润、平均价格,生产规模、库存情况; (5)国内销售价格、主要原材料价格; (6)国内生产经营情况、行业秩序、行业发展状况及相应生产标准或技术的提升等数据信息; (7)可开辟的国际市场动态; (8)本企业和原产于中国的同类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平均数量与价格走势; (9)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可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通过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规划实现竞争战略的制定,通过战略的实施及实施结果的评价,可对实施结果进行反馈,从而使整个竞争战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体系。该系统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主要是包括了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竞争战略制定3个系统的构建,各个系统中还含有各自的子系统与指标,指标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确保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性与完备性。 从功能上看,各个部分相互制约,联系紧密,使整个预警机制具有成长性与预测性。不仅能够反映出宏观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揭示出国家、行业、企业的竞争实力的发展潜力与后劲。整个反倾销预警体系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和延伸。 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主体的预警体系,各预警主体间各有其分工和各自的职责。本文所研究的预警体系并不是要彻底改变原有体系,而是对原有体系的建议与补充。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体系是将原有信息进行新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在该体系中,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为政府、中介机构和各类企业提供良好的外贸发展平台;行业协会应注重收集行业信息,为提供企业反倾销咨询并积极协调企业行为,在预警过程中还要起到联系企业和政府的作用;企业在面对反倾销时首先应积极应对,而企业更应该做好的是充分利用预警机制并建立自己的贸易预警体系,注重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面对市场变化要及时调整战略,走出口市场多元化道路,同时研究合理的规避措施,极力避免反倾销的发生。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体系有利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保持高度的警觉,促进各主体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国外对华贸易政策和法律的发展动向,并根据掌握的资料信息迅速采取措施,有利于贸易风险通告和贸易冲突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本文将竞争情报理论运用于反倾销预警机制,在系统构建和完善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指标选取以及企业竞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没有深入探讨,对于反倾销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影响没有作进一步的细分,这些都是需要再进行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司有和.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素梅.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助推作用[J].情报杂志,2009,28(3):97-100. [3]周灏.基于竞争情报的中国纺织品反倾销诱因及预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6):83-87. [4]黄勇,邱望仁,段金华.反倾销预警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企业经济,2007,(8):104-106. [5]朱春芳.论我国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7,(1):63-65. [6]Nicolas Grandjean,Brigitte Charpiot,Carlos Andres Pena,Manuel C.Peitsch.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Patent Analysis in Drug Discovery:Mining the Competitive Knowledge Bases and Patents[J].Drug 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2005,2(3):2-215. [7]Adeline du Toit.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what is in it for South Afric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3,(2):1-1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