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
范文 | 邓倩君 陈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4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 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与特殊组, 每组21例。传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特殊组在传统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结果 特殊组依从性95.24%高于传统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组患者BPRS、SDSS评分分别为(37.27±5.21)、(7.42±2.43)分, 均低于传统组的(56.49±5.22)、(12.58±2.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予以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常规性护理的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 可在进一步提高其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优化其BPRS与SDSS评分, 改善病情,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依从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13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由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引起, 以智力发育不全、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大量临床相关资料显示, 该类患者配合临床医疗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时常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维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2]。因此, 为能够不断提高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 以进一步加快其健康恢复速度和优化社会功能, 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4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与特殊组, 每组21例。传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6;年龄最大58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5.25±10.43)岁;病程1个月~10年, 平均病程(5.22±1.76)年。特殊组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14∶7;年龄最大59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35.26±10.45)岁;病程2个月~10年, 平均病程(5.23±1.8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均在知情或自愿的前提下进行。 1. 2 护理方法 传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如用药指导、病情追踪等。特殊组在传统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 从生活、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深入性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 以其兴趣爱好为突破点与其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耐心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由于该类患者时常易出现焦躁不安、暴怒等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 因此除了营造温馨舒适的疗养环境之外, 护理人员务必要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性化心理疏导:如为其播放舒缓的音乐调节身心、发放趣味性书籍供其阅读以转移其注意力以及鼓励其与病友之间互相分享生活趣事等;给予物品的奖励, 并告知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性的运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BPRS及SDSS评分。依从性判定标准:完全依从:患者自愿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基本依从:患者自主配合积极性不高, 需经医护人员或家属耐心劝解;不依从:患者抵触医护工作且病情加重。依从性=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采用BPRS评分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总分为126分, 得分值越小则表示患者康复情况越好;采用SDSS评分评估患者社会功能情况, 共10个项目, 每项2分, 分数越小则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特殊组依从性95.24%高于传统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比较 特殊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陈丽清等[3]学者经研究发现, 精神发育迟滞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不良现象, 且大多伴有严重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碍, 不仅治疗难度较高且由于该类患者还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 尽管采取了用药指导、病情追踪等常规性的护理措施, 但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依然不高, 导致临床各方面的相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部分临床相关研究专家表示, 就该类患者而言, 要想在有效强化其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加快其康复速度, 需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案, 除了从各方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 以抓住其兴趣点进行健康教育等基础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之外, 各护理人员务必应以人性化心理疏导为护理重点, 通过播放轻音乐、营造良好的疗养环境以及鼓励患者与病友之间互相交流等方式帮助其调节身心, 保持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4-6]。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可依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嘱咐家属带领患者进行适当性的户外运动或参加适宜的社交活动, 以帮助其打开心扉, 加快康复速度并进一步强化社会功能[7-9]。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特殊组依从性高于传统组, BPRS、SDS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与上述结论相符, 亦进一步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对加快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速度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 可在进一步提高其配合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优化BPRS与SDSS评分, 改善病情,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晓萍.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9):76. [2] 贾金爱.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2):129-130. [3] 陈丽清, 杨丽容. 人性化护理对2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21):48-49. [4] 刘应刚, 孙磊磊.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2):1-3. [5] 王淑荣.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7):104-106. [6] 陳仕会. 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现代养生, 2017(7):172. [7] 林丽骏, 刘青香. 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8):179-181. [8] 李晶.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护理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3):246, 254. [9] 凌红梅, 曾文娟, 黄月群, 等.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2):289-291. [收稿日期:2019-04-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