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图书馆公益讲座实践与思考
范文 杜依忆
关键词:图书馆;公益讲座;社会教育
摘 要:现代图书馆在传统文献服务领域之外,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创新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公益讲座是近年来各地图书馆诠释 “没有围墙的学校”的优秀案例。文章通过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实践过程,探索了渝中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发展和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34-03
1 背景
2000年以来,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以“城市教室”的崭新理念,全力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讲座新格局,在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脱颖而出,受到图书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一打破时空局限,影响遍及长江三角区甚至全国图书馆届的举动,得到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赞赏和青睐。霎时间,各类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公益讲座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中,不乏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赢得大众喜爱的典范。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文化系列讲座“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反映历史文化的“乡土课堂”,浙江图书馆以普及性为特点的“文澜讲坛”,江苏金陵图书馆利用名人效应举办的“名家讲座”,安徽图书馆的“新安百姓讲堂”,山西图书馆的“文源讲坛”,重庆图书馆“重图讲座”等。这些项目在历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群星服务奖中均有斩获,受益听众近百万,品质与口碑并存。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图书馆举办讲座既能得到专家的重视,同时也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是图书馆在非传统领域之外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2 渝中区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概况
2.1 历史沿革
早在1996年,渝中区图书馆便与重庆市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携手举办了名为“周末讲座”的公益讲座。2004年,由于重庆市图书馆迁出渝中区,三馆开始走向独立举办讲座的局面。同年,渝中区图书馆加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三峡大讲坛”系列讲座中,并得到渝中区委宣传部和渝中区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将讲座场地设在渝中区政府办公大楼2楼会议室,讲座更名为“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每年不定期举办20余场。2008至2010年,因为渝中区图书馆拆迁,政府大楼设有门禁等原因,在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协商后,决定以“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名义,由两馆共同承办讲座,场地设在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多功能厅,每周六下午举办一次。
2010年12月26日,渝中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馆舍面积8,035平方米,设有170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用以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报告厅内投影仪、音响、话筒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可容纳200人左右(见图1)。
2.2 讲座内容
2.2.1 传播传统文化。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图书馆不仅需要妥善保存这些文献资料,同时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科学地继承和发扬。因此举办《从中国传统节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武侠文化》《漫谈中国酒文化》《古诗词的改写与变奏》《汉语在传播中的趣味与神韵》等讲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聚焦新鲜热点。纵观世界,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新技术、新政策、新发明层出不穷.图书馆作为市民的终身学校,理应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公益讲座适时地担当了这一角色,如:新法规出台——《解读〈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黄岩岛事件——《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社会热点——《老人摔倒何以无人敢扶》,新媒体诞生——《“微博”问政的应对与处理》等。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市民能够更深刻、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世界格局、经济形势、民生百态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2.3 挖掘本地特色。巴渝文化悠久绵长,最远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是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巴渝地区汇聚山川大江、名胜古迹,地貌独特;巴渝人家纯朴坚韧、耿直豪迈;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文人荟萃,更是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据此举办的“三峡文化”、 “巴渝名人” 、“红岩精神”、“巴渝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讲座,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增加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2.2.4 培养大众艺术品位。中西方有无数的艺术瑰宝,然而中国人在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引导市民学会品鉴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双管齐下。因此,在兼顾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美学的同时,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了有关 “世界绘画艺术”、“国画技艺”、“古琴演奏”、“世界名曲赏析” 、“中国传统戏剧”等内容的讲座,不仅能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更能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2.2.5 注重个人身心健康。在听众反馈意见中,要求举办“健康”和“养生”的话题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各年龄层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因此,渝中区图书馆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期健康专题讲座,有关于生理的,如:《妊娠期不适症的对策及处理》《亚健康与中医药养生》《肿瘤防治》等;也有关于心理的,如:《现代人情感心理问题与对策》《拯救心灵——心理危机干预漫谈》《情绪与癌症的关系辨析》等;另外,还有关于“高血压”、“皮肤病”、“近视防治”、“白内障治疗”、“自闭症”等的系列讲座。这些讲座能够很好地起到排疑解惑、纠正生活误区的作用,特别受听众的喜爱。
3 探索和创新
3.1 探索之路
近年来,渝中区图书馆 “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开始尝试与纸媒、报刊、书店的合作,利用讲座已形成的作品与媒体的宣传、书店的人脉资源相结合,收到一定的社会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能够扩大讲座的影响。但是,作为地市级图书馆,由于经费相对紧缺、人员相对短缺、场地相对局限等原因,讲座的影响力度有限。而且在调查听众意见时了解到,听众对于在讲座中有类似书店的推广营销的行为较为反感,所以讲座寻求合作的单位都必须将公益性放在首位。
2013年5月,由重庆市图书馆牵头,重庆主城九区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成立了“重庆图书馆讲座联盟”,在资源共享和组织、宣传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每期“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举办现场都会分发“听众反馈意见表”,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听众年龄层结构”、“获取讲座信息来源”、“老师的讲课情况”、“听众需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统计,从而在讲座寻求改进和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依据(见表1)。
以下是近两年参与讲座的听众年龄层结构分析(图2),可以看出: 讲座的受益人群多是老年人,其中40%年龄超过60岁,20%为中年人,青年人只占到总人数的10%,听众人群总体结构偏老龄化。简单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且喜欢聚会的场合,而年轻人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二是讲座宣传方式过于落伍,对网站和微薄的关注度较低。
关键词:图书馆;公益讲座;社会教育
摘 要:现代图书馆在传统文献服务领域之外,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创新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公益讲座是近年来各地图书馆诠释 “没有围墙的学校”的优秀案例。文章通过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实践过程,探索了渝中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发展和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34-03
1 背景
2000年以来,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以“城市教室”的崭新理念,全力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讲座新格局,在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脱颖而出,受到图书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一打破时空局限,影响遍及长江三角区甚至全国图书馆届的举动,得到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赞赏和青睐。霎时间,各类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公益讲座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中,不乏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赢得大众喜爱的典范。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文化系列讲座“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反映历史文化的“乡土课堂”,浙江图书馆以普及性为特点的“文澜讲坛”,江苏金陵图书馆利用名人效应举办的“名家讲座”,安徽图书馆的“新安百姓讲堂”,山西图书馆的“文源讲坛”,重庆图书馆“重图讲座”等。这些项目在历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群星服务奖中均有斩获,受益听众近百万,品质与口碑并存。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图书馆举办讲座既能得到专家的重视,同时也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是图书馆在非传统领域之外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2 渝中区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概况
2.1 历史沿革
早在1996年,渝中区图书馆便与重庆市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携手举办了名为“周末讲座”的公益讲座。2004年,由于重庆市图书馆迁出渝中区,三馆开始走向独立举办讲座的局面。同年,渝中区图书馆加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三峡大讲坛”系列讲座中,并得到渝中区委宣传部和渝中区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将讲座场地设在渝中区政府办公大楼2楼会议室,讲座更名为“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每年不定期举办20余场。2008至2010年,因为渝中区图书馆拆迁,政府大楼设有门禁等原因,在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协商后,决定以“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名义,由两馆共同承办讲座,场地设在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多功能厅,每周六下午举办一次。
2010年12月26日,渝中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馆舍面积8,035平方米,设有170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用以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报告厅内投影仪、音响、话筒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可容纳200人左右(见图1)。
2.2 讲座内容
2.2.1 传播传统文化。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图书馆不仅需要妥善保存这些文献资料,同时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科学地继承和发扬。因此举办《从中国传统节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武侠文化》《漫谈中国酒文化》《古诗词的改写与变奏》《汉语在传播中的趣味与神韵》等讲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聚焦新鲜热点。纵观世界,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新技术、新政策、新发明层出不穷.图书馆作为市民的终身学校,理应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公益讲座适时地担当了这一角色,如:新法规出台——《解读〈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黄岩岛事件——《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社会热点——《老人摔倒何以无人敢扶》,新媒体诞生——《“微博”问政的应对与处理》等。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市民能够更深刻、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世界格局、经济形势、民生百态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2.3 挖掘本地特色。巴渝文化悠久绵长,最远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是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巴渝地区汇聚山川大江、名胜古迹,地貌独特;巴渝人家纯朴坚韧、耿直豪迈;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文人荟萃,更是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据此举办的“三峡文化”、 “巴渝名人” 、“红岩精神”、“巴渝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讲座,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增加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2.2.4 培养大众艺术品位。中西方有无数的艺术瑰宝,然而中国人在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引导市民学会品鉴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双管齐下。因此,在兼顾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美学的同时,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了有关 “世界绘画艺术”、“国画技艺”、“古琴演奏”、“世界名曲赏析” 、“中国传统戏剧”等内容的讲座,不仅能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更能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2.2.5 注重个人身心健康。在听众反馈意见中,要求举办“健康”和“养生”的话题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各年龄层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因此,渝中区图书馆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期健康专题讲座,有关于生理的,如:《妊娠期不适症的对策及处理》《亚健康与中医药养生》《肿瘤防治》等;也有关于心理的,如:《现代人情感心理问题与对策》《拯救心灵——心理危机干预漫谈》《情绪与癌症的关系辨析》等;另外,还有关于“高血压”、“皮肤病”、“近视防治”、“白内障治疗”、“自闭症”等的系列讲座。这些讲座能够很好地起到排疑解惑、纠正生活误区的作用,特别受听众的喜爱。
3 探索和创新
3.1 探索之路
近年来,渝中区图书馆 “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开始尝试与纸媒、报刊、书店的合作,利用讲座已形成的作品与媒体的宣传、书店的人脉资源相结合,收到一定的社会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能够扩大讲座的影响。但是,作为地市级图书馆,由于经费相对紧缺、人员相对短缺、场地相对局限等原因,讲座的影响力度有限。而且在调查听众意见时了解到,听众对于在讲座中有类似书店的推广营销的行为较为反感,所以讲座寻求合作的单位都必须将公益性放在首位。
2013年5月,由重庆市图书馆牵头,重庆主城九区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成立了“重庆图书馆讲座联盟”,在资源共享和组织、宣传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每期“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举办现场都会分发“听众反馈意见表”,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听众年龄层结构”、“获取讲座信息来源”、“老师的讲课情况”、“听众需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统计,从而在讲座寻求改进和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依据(见表1)。
以下是近两年参与讲座的听众年龄层结构分析(图2),可以看出: 讲座的受益人群多是老年人,其中40%年龄超过60岁,20%为中年人,青年人只占到总人数的10%,听众人群总体结构偏老龄化。简单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且喜欢聚会的场合,而年轻人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二是讲座宣传方式过于落伍,对网站和微薄的关注度较低。
关键词:图书馆;公益讲座;社会教育
摘 要:现代图书馆在传统文献服务领域之外,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创新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公益讲座是近年来各地图书馆诠释 “没有围墙的学校”的优秀案例。文章通过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实践过程,探索了渝中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发展和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34-03
1 背景
2000年以来,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以“城市教室”的崭新理念,全力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讲座新格局,在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脱颖而出,受到图书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一打破时空局限,影响遍及长江三角区甚至全国图书馆届的举动,得到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赞赏和青睐。霎时间,各类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公益讲座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中,不乏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赢得大众喜爱的典范。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文化系列讲座“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反映历史文化的“乡土课堂”,浙江图书馆以普及性为特点的“文澜讲坛”,江苏金陵图书馆利用名人效应举办的“名家讲座”,安徽图书馆的“新安百姓讲堂”,山西图书馆的“文源讲坛”,重庆图书馆“重图讲座”等。这些项目在历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群星服务奖中均有斩获,受益听众近百万,品质与口碑并存。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图书馆举办讲座既能得到专家的重视,同时也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是图书馆在非传统领域之外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2 渝中区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概况
2.1 历史沿革
早在1996年,渝中区图书馆便与重庆市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携手举办了名为“周末讲座”的公益讲座。2004年,由于重庆市图书馆迁出渝中区,三馆开始走向独立举办讲座的局面。同年,渝中区图书馆加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三峡大讲坛”系列讲座中,并得到渝中区委宣传部和渝中区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将讲座场地设在渝中区政府办公大楼2楼会议室,讲座更名为“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每年不定期举办20余场。2008至2010年,因为渝中区图书馆拆迁,政府大楼设有门禁等原因,在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协商后,决定以“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的名义,由两馆共同承办讲座,场地设在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多功能厅,每周六下午举办一次。
2010年12月26日,渝中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馆舍面积8,035平方米,设有170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用以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报告厅内投影仪、音响、话筒各项设施、设备完善,可容纳200人左右(见图1)。
2.2 讲座内容
2.2.1 传播传统文化。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图书馆不仅需要妥善保存这些文献资料,同时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科学地继承和发扬。因此举办《从中国传统节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武侠文化》《漫谈中国酒文化》《古诗词的改写与变奏》《汉语在传播中的趣味与神韵》等讲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聚焦新鲜热点。纵观世界,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新技术、新政策、新发明层出不穷.图书馆作为市民的终身学校,理应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公益讲座适时地担当了这一角色,如:新法规出台——《解读〈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黄岩岛事件——《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社会热点——《老人摔倒何以无人敢扶》,新媒体诞生——《“微博”问政的应对与处理》等。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市民能够更深刻、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世界格局、经济形势、民生百态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2.3 挖掘本地特色。巴渝文化悠久绵长,最远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是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巴渝地区汇聚山川大江、名胜古迹,地貌独特;巴渝人家纯朴坚韧、耿直豪迈;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文人荟萃,更是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据此举办的“三峡文化”、 “巴渝名人” 、“红岩精神”、“巴渝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讲座,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增加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2.2.4 培养大众艺术品位。中西方有无数的艺术瑰宝,然而中国人在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引导市民学会品鉴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双管齐下。因此,在兼顾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美学的同时,渝中区图书馆举办了有关 “世界绘画艺术”、“国画技艺”、“古琴演奏”、“世界名曲赏析” 、“中国传统戏剧”等内容的讲座,不仅能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更能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2.2.5 注重个人身心健康。在听众反馈意见中,要求举办“健康”和“养生”的话题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各年龄层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因此,渝中区图书馆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期健康专题讲座,有关于生理的,如:《妊娠期不适症的对策及处理》《亚健康与中医药养生》《肿瘤防治》等;也有关于心理的,如:《现代人情感心理问题与对策》《拯救心灵——心理危机干预漫谈》《情绪与癌症的关系辨析》等;另外,还有关于“高血压”、“皮肤病”、“近视防治”、“白内障治疗”、“自闭症”等的系列讲座。这些讲座能够很好地起到排疑解惑、纠正生活误区的作用,特别受听众的喜爱。
3 探索和创新
3.1 探索之路
近年来,渝中区图书馆 “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开始尝试与纸媒、报刊、书店的合作,利用讲座已形成的作品与媒体的宣传、书店的人脉资源相结合,收到一定的社会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能够扩大讲座的影响。但是,作为地市级图书馆,由于经费相对紧缺、人员相对短缺、场地相对局限等原因,讲座的影响力度有限。而且在调查听众意见时了解到,听众对于在讲座中有类似书店的推广营销的行为较为反感,所以讲座寻求合作的单位都必须将公益性放在首位。
2013年5月,由重庆市图书馆牵头,重庆主城九区图书馆与重庆市图书馆成立了“重庆图书馆讲座联盟”,在资源共享和组织、宣传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每期“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举办现场都会分发“听众反馈意见表”,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听众年龄层结构”、“获取讲座信息来源”、“老师的讲课情况”、“听众需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统计,从而在讲座寻求改进和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依据(见表1)。
以下是近两年参与讲座的听众年龄层结构分析(图2),可以看出: 讲座的受益人群多是老年人,其中40%年龄超过60岁,20%为中年人,青年人只占到总人数的10%,听众人群总体结构偏老龄化。简单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且喜欢聚会的场合,而年轻人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二是讲座宣传方式过于落伍,对网站和微薄的关注度较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