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
范文 | 张冰 【摘要】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4例。治疗组使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 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 h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溶栓2 h再通率为85.29%, 高于对照组的61.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是非常有效的溶栓药物, 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4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 死亡率较高, 使用血运重建方式和开通梗死动脉方式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让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目前基层医院中因为多方面因素, 患者不能够及时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药物溶栓就成为了首选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血栓导致了堵塞, 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心肌細胞急性坏死, 因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冠状动脉堵塞, 患者心肌损伤会有4~6 h内改变, 出现周围缺血性改变[1]。冠状动脉再通后濒死心肌可以重获血液, 就能过发生可逆改变。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来看, 早期进行再灌注成功后, 患者的受损心室得到了保护, 因此心电生理比较稳定, 可以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让患者的左室重构得到改善, 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让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和近期不良预后得到改善[2]。虽然PCI是心肌再灌注的首选方法, 但是因为要求血管造影设备, 对医生的经验要求比较高, 而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种治疗方式的接受度也较低, 因此临床中很难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对于很多无法采用PCI的医院, 静脉溶栓是主要治疗方式, 也是抢救的首选方式, 尤其是针对发病时间≤6 h的患者, 对其死亡率控制情况良好。相关研究中, 发病≤3 h使用静脉溶栓, 患者的死亡率低于PCI[1]。本文就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4例。治疗组男24例, 女10例;年龄37~70岁, 平均年龄(55.32±9.65)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1例;年龄38~69岁, 平均年龄(56.06±9.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动态监测。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10 mU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静脉推注, 时间>2 min;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30 min内滴注完毕。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 h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溶栓成功标准[3]:①输入溶栓药物2 h内, 患者的胸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②输注药物后, 2 h内患者ST抬高段降低幅度>50%;③溶栓2 h内, 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症状, 患者加速向自主心率, 阵发室速消失;④总肌酸激酶(CK)峰值提前在发病后16 h以内。有≥2项符合则为血管再通, 单纯2项符合不属于再通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溶栓2 h再通情况比较 治疗组溶栓2 h再通率为85.29%(29/34), 对照组溶栓2 h再通率为61.76%(21/34);治疗组溶栓2 h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 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6/34),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8/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 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使冠状动脉堵塞, 心肌持续缺血缺氧, 导致了心肌细胞坏死和急性发病, 患者死亡率较高。冠状动脉发生堵塞时, 患者心肌会在4~6 h内发生周围缺血性改变[4]。冠状动脉再通后濒死心肌可以重获血液, 就可发生可逆改变。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来看, 早期进行再灌注成功后, 患者的受损心室得到了保护, 因此心电生理比较稳定, 可以有效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让患者的左室重构得到改善, 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让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和近期不良预后得到改善[5]。虽然PCI是心肌再灌注的首选方法, 但是因为要求血管造影设备, 且对医生的经验要求比较高, 而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种治疗方式的接受度也比较低, 因此临床中很难在肌层医院进行推广。对于很多无法使用PCI医院, 静脉溶栓就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也是抢救的首选方式。尤其是发病时间≤6 h的情况, 患者死亡率受控情况良好。相关研究中, 发病3 h内使用静脉溶栓, 患者的死亡率低于PCI[6]。现在基层医院中因为多方面因素, 患者不能够及时的接受PCI, 药物溶栓就成为了首选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血栓导致了堵塞, 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心肌细胞急性坏死, 因此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7]。 现在基层医院中临床使用比较多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 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 没有纤维蛋白选择性, 体内的纤溶酶溶解系统被激活, 患者的梗死部位会有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 让血小板网状结构断裂, 溶解红细胞, 价格低廉, 溶栓效果不理想[8]。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 没有抗原性, 纤维蛋白的选择性比较强, 血浆半衰期比较长, 使用剂量少, 不良反应率低, 便捷有效[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他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相比, 其IRA开通时间比较短, 开通率比较高, 不良反应率低[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溶栓2 h再通率为85.29%(29/34), 对照组溶栓2 h再通率为61.76%(21/34);治疗组溶栓2 h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6/34),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8/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和刘亮[7]的研究相符合。 综上所述, 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是非常有效的溶栓药物, 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陈纪林, 胡大一, 等.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29):710-715. [2] 高润霖. 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看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11):1061. [3] 杨宁, 任付先. 重组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0(6):18-28. [4] 史旭, 胡大一. 常规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分析. 临床荟萃, 2005, 20(20):1141-1144. [5] 李艳平. 瑞替普酶溶栓联合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5(22):3-4. [6] 吕云, 高彦.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1(11):1197-1199. [7] 刘亮.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发生心律失常36例临床分析.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 4(4):323-325. [8] 刘庆东, 耿继飞. 参附注射液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4):702-704. [9] 马永胜, 高倩, 段少龙. 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26例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77-78. [10] 王安伟, 李俊峰, 高金全, 等. 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华西医学, 2014, 29(2):243-245. [收稿日期:2019-02-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