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京剧名家曹艺斌的艺术人生 |
范文 | 沈黎明 曹艺斌是全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文武老生,曾得到京剧生行中素有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唐韵笙)之称的两位大师——周信芳和唐韵笙的真传,并先后被唐先生收为义子、周先生收为学生。他功底扎实、嗓音苍劲、表演细腻、戏路宽广,在麒派和唐派表演艺术上很有造诣,深受广大观众a喜爱。新中国成立初期,进中南海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演过戏,1955年定居大连,担任过大连京剧团“艺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 1982年11月,曹艺斌因癌症在大连病逝,享年71岁。 梨园名门之后,自幼学艺 曹艺斌祖籍河北高阳,1911年出生。父亲曹宝义,艺名小宝艺,是著名的武生演员,因为演技精湛,当时与梅兰芳等七位同庚皆属马的名演员一起被人们称为京剧界的“八匹骏马”。曹艺斌出生在这样的梨园之家,从小就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三四岁便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家人的带领下,到剧场看父亲的演出。曹宝义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闲暇之时常教他一些招式。 上个世纪初那个年代,梨园世家的孩子,只要有些表演天赋,大都随家人学艺,曹艺斌也不例外,5岁时,曹宝义为了验证他适不适合从艺,演出《龙潭鲍骆》时决定带他登台客串一个小角色,演出前曹宝义只给他详细说了两遍戏,结果曹艺斌上台后,一招一式表演的像模像样,不仅他认为曹艺斌演得不错,同台演出的演员,也都说曹艺斌是块唱京剧的料儿,于是曹宝义下决心让他学戏。 曹宝义毕竟身在梨园,对京剧表演非常了解,因此在对曹艺斌的培养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曹艺斌8岁,曹宝义决定送他进科班正式学戏。当时曹宝义正在上海演出,便先把曹艺斌送进上海京剧界著名演员夏月珊、夏月华、夏月润兄弟创办的夏氏科班练基本功,而后又单独给他“开小灶”,请来了尚派武生创始人尚和玉的亲传弟子韩长宝和京剧名家瑞德宝,让曹艺斌跟韩长宝学武生大戏,跟瑞德宝学谭派谭鑫培的老生戏。韩长宝的武生戏完全宗尚派,讲究功夫扎实、表演淳朴,一招一式很少花点子,把曹艺斌教的规规矩矩。瑞德宝主要教了曹艺斌唱工戏“三斩一碰”(《辕门斩子》、《斩黄袍》、《失空斩》、《碰碑》);扎靠戏《定军山》、穿褶子的戏《打棍出箱》、短打戏《打渔杀家》,他告诉曹艺斌,这些戏学好了,唱老生所需的基本功就都有了,以后学别的戏也就容易了。曹艺斌在这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很快学会了不少戏。 “童伶大会”登台,崭露头角 1922年下半年,正在曹艺斌学业大有长进的时候,曹宝义所在的亦舞台经理沈少安从北京请来了余叔岩,与他签了半个月的演出合同。余叔岩是谭鑫培的学生,因此他演的都是谭派戏。当时余叔岩已经是谭鑫培去世后首屈一指的老生,造诣很深,曹宝义觉得这是曹艺斌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有意缩减了他的一些课程,安排时间让他观摩余叔岩的演出。余叔岩在合同即将期满的时候,上演了唱、念、做、打俱全的《珠帘寨》,此戏上演的第一天就在上海引起轰动,剧场天天爆满,余叔岩不得不又续了半个月合同,连续演《珠帘寨》。曹艺斌自第一天看这出戏,就被余叔岩的演唱和表演吸引住了,此后每天都跑到剧场去看、去学。而且每次看完戏,第二天一完成正常功课,便扎上大靠,戴上白满,拿上大刀,根据记忆练起《珠帘寨》来,并请韩长宝给予指导,很快曹艺斌即完全学会了这出戏。此时,1923年春节已经临近了,上海梨园界按照惯例开始准备“封箱”演出。“封箱”演出是旧时梨园界的规矩,每到旧历年底,各戏班要搞一次联合义演,用收入救济贫苦的同行。当时上海很流行小孩儿戏,于是这一年大家就组织了一场“童伶大会”,由在上海的艺人子弟演出。当年参加演出的“童伶”和剧目是:名伶毛韵珂之子毛燕秋的《独木关》;武花脸李永利之子李万春的《落马湖》;武生张桂轩之子张竹轩的《神亭岭》;武生盖叫天之子张翼鹏的《武松打店》;最后的压轴戏是曹艺斌的《铁公鸡》,曹艺斌的表演功底扎实,台风稳健,受到京剧界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曹宝义看了儿子的表演,心里也暗中叫好,充满了欣喜。 12岁挂牌演出,一举成名 正是因为看了曹艺斌的这次演出,春节过了没几天,亦舞台经理沈少安来找曹宝义,一进门寒暄了几句后说:“八爷!(曹宝义在结拜兄弟中排行老八)刚过了节,我从北京请的角儿得几天才能到,可剧场空不起,我想让小俊子(曹艺斌的乳名)给压轴顶几天!”“小俊子给你压轴顶场子,能行吗?他才12岁呀!”曹宝义有些犹豫。“我觉得没问题,童伶大会上他演《铁公鸡》您不是也看了吗!您是行家,应该知道他的功力。再说了,看了他那天演出的人都夸他不错,难道大伙还能都走了眼?”沈少安这么一说,曹宝义回忆起那天曹艺斌的演出,觉得是那么回事,心里有了些底,加上沈少安又是应急,就答应让曹艺斌给他演三天。 毕竟是一个12岁的孩子第一次挂牌儿演出,为了慎重起见,曹宝义和韩长宝、瑞德宝、沈少安经过反复斟酌,给曹艺斌定了三天的戏,第一天先是《十八扯》,后是压轴戏《铁公鸡》,第二、第三天都是压轴戏《珠帘寨》。戏码商量好后,沈少安立即将海报贴了出去,并按照戏班的惯例,在曹宝义的艺名小宝艺前加了个小字,给曹艺斌定了艺名——小小宝艺,同时沈少安深知“小宝艺”在上海的知名度,为了招揽观众,还特地在剧场门口用电灯泡排出了“小小宝艺”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亦舞台的演出海报一贴出,立即在上海引起不小的反响,一是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能演余叔岩刚刚在上海唱红了的《珠帘寨》,大家非常惊奇;二是小宝艺的儿子挂牌演大轴戏,大家都想看看到底如何,因此票卖的非常好。 曹艺斌人小鬼大,他深知这次演出的重要性,于是一开锣就铆足劲,使出了自己所学的全本事,演出非常成功。其中《珠帘寨》的演出最出彩儿。在戏中他扮演李克用,一出场亮相便以一种潇洒刚毅的劲头儿赢得一个“碰头好”,中间换了大靠再出场,一起霸又博得一个“碰头好”,等演到李克用和周德威对打时,曹艺斌把大刀耍的虎虎生风,引得观众更是喝彩不断,整场演出,观众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始终不断。沈少安见曹艺斌演的《珠帘寨》如此受欢迎,又要求他加演五场,结果风闻“小小宝艺”演技的戏迷,争相奔向亦舞台,门票迅速告罄。曹艺斌五场戏演完,沈少安从北京请的角儿也到了,曹宝义觉得曹艺斌首次正式登台演出,能如此受欢迎,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是见好就收为好,于是结束了曹艺斌的演出。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戏迷们的热情不减,一连多日曹艺斌都是他们评说热议的话题,梨园界很多人更是称曹艺斌是“挑帘红”的演员。“挑帘红”是京剧界的行话,早期的京剧演出,舞台上有上下场门,演员出场要有人把门帘挑开,因此对那些初次登台就演红了的演员称之为“挑帘红”。 亦舞台的演出使曹艺斌在上海名声大噪。不久“丹桂第一台”老板特地请人写了一出《呼延庆出世》,点名邀曹艺斌来演,并在剧场的戏牌上这样介绍他:“唱念纯宗京朝,真正老谭余响,武功亦臻绝顶,大有乃父之风”。这出戏可以说是为曹艺斌量身定做的,因此他唱念做打的功夫得到很好的发挥,才艺展示的淋漓尽致,演后好评如潮,轰动上海滩,红极一时。 这次演出,是曹艺斌在上海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演出,从此他一边学戏,一边演出,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并于1925年随父亲走出上海,奔向全国,逐渐成为一名京剧舞台上的名角儿,先后与梅兰芳、周信芳、唐韵笙、金少山、高白岁、李少春、袁世海等京剧大师、名家同台演出,新中国成立不久,还与梅兰芳、杨宝森、叶盛兰、杜近芳、毛世来一起,在中南海怀仁堂给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过戏,这是老一辈领导人在怀仁堂看的屈指可数的一场演出,曹艺斌的艺术造诣由此可见一斑。1955年曹艺斌定居大连,曾担任大连京剧团“艺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为大连乃至全国的京剧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也发现和培养了很多京剧人才,现大连市京剧院院长、著名花脸演员杨赤当年就是他发现的。 情感丰富善良、重情讲义 曹艺斌与袁世海是老朋友,俩人兄弟相称,年轻时就同台演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一起为抗美援朝搞过募捐义演,有很深的感情。后来虽然曹艺斌去了大连,袁世海留在了北京,但两人联系不断。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曹艺斌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下放到大连最偏远庄河县农村劳动改造,因此与袁世海失去了联系。京剧《红灯记》拍成电影时,曹艺斌正身处逆境,但一得到袁世海在片中饰演鸠山的消息后立即要先睹为快,要从屏幕上看看失去联系的老朋友,以慰思念之情。 那时,电影首轮放映都在县城电影院,曹艺斌白天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此看电影只能晚上去。县城离曹艺斌住的村子近20里地,不通车,要去县城,对于一个快60岁的老人来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于是他找到村里一位小伙子,说明原委,希望他能用自行车带着去县城看《红灯记》,小伙子爽快答应了他的要求。 去看电影那天天气很好,月明星亮。放工后简单吃了点饭,小伙子便带着快60岁的曹艺斌雄赳赳的上路了。尽管乡间土路坑凹不平,但为了赶时间,小伙子骑的很快,在拐一个小弯儿时,自行车被石头一垫歪了一下,因为着急赶路,小伙子没太在意,可蹬了两下,突然觉得车子轻了不少,回头一看,竟把曹艺斌掉地下了。吓的小伙子赶紧跳下车询问:“摔坏了没有?”曹艺斌不但没埋怨小伙子,反倒一边摇头做答,一边一板一眼地唱起来:“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早你我快快走……”小伙子一听,这个气呀!“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开玩笑!”赶紧把他扶起来。再上路时曹艺斌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开始,把《红灯记》里李玉和的唱段唱了个遍,就要“见”到老朋友的那种喜悦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1982年11月,曹艺斌病逝了,这段往事他是否告诉了袁世海无人知道。2002年12月《红灯记》原班人马到沈阳演出,当年用自行车带曹艺斌去县城看电影《红灯记》的小伙子正好在沈阳出差,去看了袁世海的表演,演出结束后他特地找到袁世海,向他讲述那段往事时,袁世海静静地听着,眼中噙满了泪珠……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