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对策初探 |
范文 |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国家的发展战略特点,概述了“互联网+”时代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工作;挑战;对策 前言 “互联网+”理念由易观国际CEO于扬在2012年11月易观第5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2015年的3月, 马化腾(腾讯CEO)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议案为《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2015 年的7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优势,推动各行业资源的聚集、开放以及共享,创新政府部门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传统行业,《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的6月,全中国的网民达到8.54亿,网络应用的普及率达到了61.2%。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1%,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网络视频用户达7.59亿,在线教育用户达2.32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达5.09亿,全国有297个地级行政区的政府部门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各级政府部门加快了办事大厅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以数据开放为支撑、新技术应用为手段的“一网通办”、“一站对外”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互联网+”模式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技术融合、信息发布与交互功能等等颠覆性和创新性功能,给现代档案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档案工作应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推进,将创新作为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源动力,积极鼓励百姓走进档案,档案走向社会的新格局。 一、“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模式对传统档案思维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思维方式,对档案而言,就是把互联网思维方式运用到档案工作中,去改变传统的档案思维方式,突破现代主义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下的档案管理阶段的清晰划分,促进档案思维的转化,来实现档案多元化、动态化、各环节同时进行的互联网管理。 我国的档案管理定位于行政管理机构,档案管理部门重视档案实体管理工作,重管轻用的传统思维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开放利用,潜在的大量档案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共享。而“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首先是用户和档案部门之间的联系由原来的面对面接触转变为线上的远距离对接,并且通过各服务平台之间实现虚拟联合,可以实时为用户进行提档服务,这样档案资源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也提高用户利用档案的便捷度。其次是档案管理部门除了向个体开放,更应该与其他行业加强合作,以便于获取更多的用户资源。 2. “互联网+”模式档案形成优化的挑战 传统档案来源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类团体和其他组织向上级管理机构移交的经过鉴定并且有着长久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及进行统一开发,信息资源的产生者对于移交归档后的文件已经没有關系了。而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增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档案数据中心,各种APP用户们的每次运动、出行和工作,甚至是睡眠等活动产生的各类信息都可以完整地记录下来,还有使用即时通信进行语音、文字、视频交流等等,个人用户都能对自己注册的QQ、微博、微信及微视频等账号数据随时随地进行编辑与发布。在网络化环境中,档案数据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生产与流通。广大的用户们拥有了新的身份:档案数据的生产者、开发者以及利用者,他们正在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构建各种、各门类的档案数据,但伴随着公众参与广泛的特性和他们的去专业化性以及随意性把传统档案工作技能给边缘化了,这就给档案工作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各种挑战。 3.档案用户需求的挑战 长久以来,传统档案工作处于半开放状态,档案工作者重在保管,把安全、保密放在首要,用户需求也局限于简单查档服务,虽然从《中华人民共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推出政府信息的查阅服务,档案服务迈出了一大步,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查档服务,还可以关注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户的活跃度低、各类内容的实用性较差以及档案信息的开放力度弱等。而随着现代档案用户的信息素质逐步提高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需求者希望能以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流程得到所需资料。档案需求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从原来的纸质档案,到现在的图片、音频及电子文件,所需内容更加广泛,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天气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如今我国档案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各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分散的档案信息造成档案用户难以获取准确信息。 二、未来档案工作的实施策略 1.档案思维的重塑 英国学者NoureddiNe Miladi说:“只要拥有一台摄像机,并有能力使用互联网的个体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到运动之中,并改变运动的进程,从此历史开始转向民间书写”。那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民众的力量”。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贴标签、转录、编辑、上传和分享等模块以鼓励民众来参与档案工作,如在Citizen Archivist这个项目中,将大批量的图片档案上传到网络平台,允许并鼓励用户对图片贴标签,关于图片的描述随着标签增加就越来越详细,用户就可以通过关键词很容易搜索到。我们档案部门应该借鉴这类经验来来引导并鼓励我国的档案利用者、爱好者们参与到档案的著录与编辑等活动,当上传者把信息上传到网页的同时,利用者就可以搜索到,档案收集与利用同步就这样实现了。如果利用者进行评论,那就是编目过程,当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这一过程,那就是档案不断被进行鉴定的过程,搜索量和反馈率就是对档案价值自动的进行鉴定。过程循环不断没有终结,当一份档案被需要时它就重新回到了文件的运动当中。如通过电子邮件、网页与公众进行互动;或是与媒体合作加大档案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一些吸引公众参与的活动,充分发挥民众力量、集体智慧,深度挖掘档案资源价值;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行业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有了一定范围内的初级整合。但这种整合侧重于企业内部档案资源的整合,方式传统又形式单一。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指通过网络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交换与共享平台,对分散异构的档案资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及无缝联接,把原有的档案服务内部管理模式,改变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互联网模式,把原有各自为政的状态转变为分布式的档案数据库式共享状态、把静态的网络服务模式转变为动态网络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为社会民众提供多样化与一站式信息服务。 3.参与式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早期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多是采用意见反馈的方式,就是通过档案机构网站利用留言反馈、问卷调查、媒体留言、用户投票、发送邮件等形式采集用户体验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此方式是公眾参与我们档案工作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 交互式传播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特征,充分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搜索引擎等获取用户信息,进行大数据的挖掘与管理。例如我们上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发现首页就有我们感兴趣的商品,这就是他们结合用户行为、商品、用户数据来实时预测用户对商品的偏好,让产品实现“千人千面”的商品展现逻辑,继而快速优化产品体验,提高用户活跃度及转化率。还有业内人士根据对支付宝、微信等采用的电影在线售票方式形成的动态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从而调整各大影院的排片。我们档案领域拥有庞大的历史数据资源,所以档案网站不仅仅只作一个展示窗口,而应该成为一个大数据平台,从数据采集、分析、加工、应用、移动数据分析提供一站式的产品体验。 三、结束语 “互联网+”呈现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数据充分表明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各方面带来的便利。作为档案工作者应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及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互联网+档案”的平台,促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数据的整合、档案信息的共享等更加优化,推进 “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不断创新升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 [3]刘 磊.“互联网+”对档案思维的挑战与重塑.山东档案,2015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 作者简介:沈玉瑾(1970-),女,汉,江苏人,现任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学历:大专,职称:馆员,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档案编研。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