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心理学视角探索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范文

    摘 要:从心理学视角探索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不仅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是解决当前农村中职生在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了提升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应立足心理拓展提升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性,立足心理社团推进人文素养培育的常态化,立足心理游戏强化人文素养培育的有趣性。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路径

    当前,农村中职学校心理教师面对新时代的职业人才需求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关注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理应在关注人文素养培育时,以“人”为核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解决中职生自身的理想、意志和情感,为提升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1 探索人文素养培育路径的必要性

    1.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颁布,《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点,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关注,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更高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要求将技能提升与人文素养培育结合起来,并且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始终,这充分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延续性、持久性和重要性。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里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总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有力推进,加强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已成为提升中职生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1.2 落實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加强技术培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落实新时代“工匠”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地处农村的中职学校更应紧跟时代,以“人”为核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解决中职生在理想、意志和情感等人文素养问题,服务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为中职生全面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1.3 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及自身的原因,导致3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厌学、侵犯、自卑、网瘾、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甚至综合素养的提高。2019年,我们采取scl-90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表两种方式对我校2019级650名新生开展了调查。scl-90测试结果显示如下: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异常比例高达16.92﹪,强迫症状因子异常比例为15.94﹪,焦虑因子异常比例15.44﹪,敌对因子异常比例15.25﹪,恐怖因子异常比例14.91﹪,精神病性因子异常比例13.66﹪,抑郁因子异常比例13.49﹪,偏执因子异常比例12.43﹪,躯体化因子异常比例9.55﹪,其他因子异常比例9.51﹪。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表显示: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有73.5%的中职生认为自己是中学生的落后分子,是被普高选剩的部分;二是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受到委屈时,有57.89%的中职生会为自己辩解,有35.09%的中职生会独自生闷气;三是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有53.7%中职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在学校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四是早恋现象较普遍,有39.56%的中职生正在恋爱或曾经恋爱过,不渴望早恋的仅占了3.51%。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促进农村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心理教师有意识的干预,解决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加速探索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2 从心理学视角培育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具体路径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所以农村中职心理教师应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坚持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目的和价值,探索农村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具体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立足心理拓展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有效性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心理学的应用主要是以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为手段,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让参与者经历考验、磨炼意志,激发参与者积极心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参与者的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用心体验,真诚感悟,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放松的情绪缓冲地带,让学生在活动中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心理拓展活动在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上的有效性,首先应设置沟通与交流项目,创设情境让中职生敞开心扉和相互了解,形成有效沟通。在具体运用上主要有破冰相知、奇人旗事、名字接龙、张冠李戴等项目。其次应设置激发潜能项目,通过设置特殊情境让中职生产生强烈的动机和探索欲望,进而积极尝试提升自我、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有空中断桥、独木桥、攀天梯、徒步行军、生存训练等项目。最后设置团队合作项目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意见的沟通、创意的融合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考验与碰撞。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有电波、走进神圈、携手奋进等项目。心理拓展活动运用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在于让中职生通过活动学会迁移,学会把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实现以点带面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2.2 立足心理社团推进人文素养培育的常态化

    农村中职学校心理社团成员通常是来自各班级的优秀学生干部,他们经过学习、培训和考核,最终成为学校心理社团成员。他们本着“自助、他助、助人”宗旨,在心理学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心理讲座、成长训练、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通过朋辈心理辅导,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倾听中职生的心声,帮助中职生解决心理困惑。这些活动不仅解决了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不足的问题,而且能让心理辅导常态化、有效化,让心理辅导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真正解决农村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常态化。

    2.3 立足心理游戏强化人文素养培育的有趣性

    对于大多数农村中职生来说,到中职学校就读是无奈的选择,学习兴趣不高是他们很多人的共性,如何立足心理教育课堂,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心理游戏是推进心理学课堂有趣、有效和共鸣的有力推手,可以实现心理学知识、人格教育与人文素养相融合。在运用范围上,心理游戏不仅可以用在课堂导入、课堂衔接上,也可以用在课堂结尾和感悟人生上。如模拟暴风雨心理游戏,就可以用在团队意识培育课的导入,游戏规则是让中职生通过肢体拍击发出声响模拟暴风雨来临前的小雨、中雨到暴风雨来临的整个过程,核心是用肢体来演绎,规则是不能碰别人的肢体,不能用嘴巴说只能用肢体发出声音。当小雨来临时可以建议学生手拍手,当中雨来临时可以建议学生用手拍大腿,当暴风雨来临时可以建议学生用力跺脚,当然学生如果用自己的方式来模拟也是允许的。通过这个心理游戏不仅可以成功开启课堂导入,深化人文素养培育有趣性,而且通过“小雨时拍手、中雨时拍大腿,大雨时用力跺脚”发出的声响,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感受规则与合作重要性等人文素养。

    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农村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更有其难处。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文素养培育问题是农村中职职教人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M].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朱赛荣.中职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8).

    [3]轩希,高阳.心理游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1).

    作者简介

    曾真平(1962-),男,福建省惠安县,汉,高级讲师,心理健康教育,福建省大田职业中专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