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个性多元化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
范文 |
摘 要: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实际,探求一种适应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的游戏式课外教育模式,该模式将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融合学生竞赛、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等各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优势,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进而达到充实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个性;多元化;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个性多元化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YZD026)。 1 引言 所谓个性,是个体具备的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品格与心理,其形成过程受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良好的个性行为将直接影响个人品格的健全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因此该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且由于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生是接受前沿科技的生力军,因此大学时期也是个性多元趋势愈发明显的时期。 在个性多元化趋势下,高校教师需要由原来的教学职能转化为引导职能,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依循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也需在承认和尊重其个性的前提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教育,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即探求一种适应计算机类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的游戏式课外教育模式,该模式将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融合各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优势,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的目的。 2 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针对学生课外学习,本文研究者进行过相关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中依然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老师主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不重视课外自主学习,学生中较缺乏的是学习的计划、监控以及评价。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课外学习十分重要,本文即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外学习展开引导模式的研究。 根据计算机专业特点,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融入计算机专业教育,使得学生课外的娱乐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学习性,根据学生个性重点突出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拓展该方面的知识,将专业培养由面及点,由点及线,由线织网成面,增强学生就业隐性实力。此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未来会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而软件开发对于团队协作精神的依赖不言而喻,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进行培养用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协作素养的养成,而这些是课堂教学难以完成的。因此,构建相关的课内评价体系以及课外评价体系,这两方面将构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主体;此外由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分解引出多元化培养,开展游戏式课外小组的组织,该组织将结合课外评价体系和多元化培养的目标进行验证,具体的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2.1 构建适应性较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用具体的评价体系来监督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体体现在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课内外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的使用等, 课内评价体系和课外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是保证该评价体系运作的有力保证。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制定需要强有力的培养计划的制定,从培养计划中承认个性差异性教学和多元性教育。由培养计划引申出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制定全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对学生课外学习做出肯定和引导,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课堂转移到课外,确立课内评价体系和课外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该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相关游戏式课程,将游戏模式引入学习,让学生在课外游戏娱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2 学生个性教育、个性发展与未来个人的长足发展有力结合 学生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个性发展与团队协调两个方面,利用切实有效的培养方式调用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等活动的积极性,如开设具有针对性兴趣小组、选修课等重要内容,从侧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的隐性实力。 开展个性化教育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步進行,从大部分学生喜好网络游戏作为切入点,利用各学科教师的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网络游戏又可以使学生开展针对性学习的契机。游戏本身具有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等重要特点,是数学、物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是可以有力开展个性化课外学习小组学习、科研、实践等活动的重要支撑。为完成课外学习小组的构建,从学生新生中挖掘学生个性进行针对性教育,并初步形成定势;在其它年级进行小组划分,成立相关小组,进行重点培养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专业研究。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大方向将学习小组分为游戏语言、游戏美工、游戏创意以及游戏音乐等小组,而每个小组也同样根据小组个人的个性拓展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具体的学习、科研、实践等工作,具体小组划分如图2所示: 3 结论 本文从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以及特色课外学习小组的组建两方面同时入手,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来检验课外学习小组的成效,利用课外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在于培养计划的制定、主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制定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依据的制定三个方面,即:培养计划需要体现出个性化特征;主干课程内容需要进行分解,并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不再以单纯的成绩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并力求不在具体课程成绩上作为最终效果的评价指标。而其可以具体体现在相关游戏式评价体系的制定,游戏式评价体系将结合游戏式课程的制定,该课程将突破以往单一学习性,将游戏性和娱乐性融入其中,达到学习即游戏、游戏即学习的目的。主要分个性挖掘、个性能力放大以及个性化分类三个步骤进行:鼓励学生个性化,从基础始业教育中让学生挖掘自身特点,适时引导;针对学生自身个性开展针对性引导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主动将个性能力放大;开展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目标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分类,形成协作小组。 参考文献 [1]史航.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课程设置研究[D].江苏大学. [2]李永平,徐默莅.“微课”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改革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21):236-236. [3]刘波.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以区域高校宜宾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9):60-62. [4]章晓敏,慈艳柯,李永平,etal.创客理念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高级编程》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6). [5]王忠民,王陆海,韩俊刚.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No.135(3):4-8. 作者简介 李永平(1984-),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宁波财经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