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二普”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构想
范文

    刘丽梅

    摘 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是近三十年来全国地名工作的崭新成果,具有资料新、数量大、现实性强的等特点,在我国的新一轮数字化经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能够适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意义的应用型数据库,则是实现地名档案全社会应用的全新引擎。为了全面推进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笔者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二普”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中的界面设计和数据库模块设计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意在为全国地名档案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查工作;地名档案;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于2018年底结束,形成了大量的地名档案资料。根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关于“建设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仿真等技术手段,拓展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方式,向社会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地名信息服务”的系统要求,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则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但是,时间已经进入2020年,各地的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仍比较迟缓。为了加快“二普”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笔者从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地名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框架结构进行了粗浅的研究,提出了地名档案数据库界面和模块设计的基本思路。

    1 主要界面的设计

    根据数据库的界面工作原理,数据库的界面设计主要分为应用层、数据层和管理层。地名档案数据库的界面设计意在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感知信号和实际地名信息的交互,通过指令——输出命令——结果反馈——输出结果等一系列的计算机运算实现信息的提取与共享,进而达到地名档案数字化服务社会的目标。地名档案数据库的界面则属于软件界面设计。软件界面是系统功能的延伸,是指软件中面向操作者而设计的用于操作使用及反馈信息的指令部分,包括系统启动界面、系统整体架构、菜单、图标、按钮、滚动条等。在地名档案数据库的设计中,应本着“简约、通用、易行、大众”的设计理念,积极开展设计工作。功能界面应包括著录、扫描、借阅、质检、统计、编辑著录等。

    1)著录界面。著录界面是整个系统的信息形成的核心界面之一,其功能是通过该界面的命令导引进入工作界面,进而开展著录工作。该界面以Excel的形式展开,第一行为著录项目,下方为表格填充项。其中著录项目包括地名档案的所有项目,而且在有新的需求时还可以拓展,进而为地名档案的著录打开了广阔空间。

    2)扫描界面。扫描是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档案数字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档案真实性、原始性的集中反应,没有扫描件作为参照,著录的数据的真实性将遭到质疑。为了确保扫描工作的完整性、档案的原始性、数据比对的真实性,在软件的设计中,我们采用点阵数据库的形式,将扫描件存入图形数据库。在界面展示上则呈现出横纵向排列的图形界面,只显示档案的纸张形态,和按照规则进行排列的整体图案。

    3)查阅界面。档案查询借阅是对外服务功能的核心,检索功能的强弱,调阅速度的快慢,检全率的高低,直接考验软件使用功能的成败。查阅界面的图标以书页的图案表示,当你点击这个图标后,将显示一个对话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专名、通名、区划类别、地名类别进行查阅。

    4)质检界面。质量检查是核验著录准确率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著录内容与扫描件完全一致的重要手段。没有全面、系统、准确的质检,档案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也意味著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失败。为了提高著录工作的准确率,在质检界面的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国家档案局关于质量标准的要求和规范,在界面表示上,数据库内的数据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呈现,以区县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实施分列,按排列顺序和档号加以区分。当点击要质检的条目时,可同时打开档案原件的扫描件,进行对照。查验后,发现错误,可在机上立刻修改,完成质检。

    5)统计界面。档案统计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实施目标任务,指导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统计界面的设计上,要体现独特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统计界面的设计上,应本着“科学使用,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原则,设计多功能的统计界面。通过总按钮打开后,可以按照下拉式菜单的方式,分别键入通名、类别、专名、曾用名、行政区划、全称、简称等进行统计。

    6)编辑界面。这里提及的编辑功能并不是对扫描件、原著录内容的修改,并不是修改数据库中的原件,而是可以将其中著录原文下载,然后编辑利用。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在地名档案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中,应突出下载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广阔的利用空间,也可为档案管理者修史编志提供极大便利。

    2 数据库的设计

    “二普”地名档案数据库是以多个分支数据库为支撑的系统数据源,其核心是通过融合多个数据库的感知信号和实际地名信息的交互,完成输出、输入指令的信息系统。为了实现功能的互联互通,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数据库的设计中,至少应建立以下基础数据库。

    1)目录数据库。目录数据库就是对档案目录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对现存目录的电子化,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地名档案目录的电子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检索目录项的设置,要体现长远性、统一性和实用性;二是要保证电子目录字段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为了确保关键字查询的有效性,其字段应包括以下内容:全宗号、档案号、保管期限、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9个字段。三是设置电子目录中检索项题名项中任意关键词进行自动标引和检索,形成友好、方便、使用的检索界面。

    2)图形扫描数据库。图形数据库,是地名档案数据库的重要数据库之一,它的意义在于实现著录档案内容与实体档案内容的比对,是确保档案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图形文件和文书文件两部分,它们在总数据库下又分为多个分支区块。二者的数据库建设的标引和著录体系均体现了地名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曾用名、地名由来、地理概况、区划属性、隶属关系、类别等。

    3)全文著录数据库。全文著录数据库,是二普地名档案数据库的根数据,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其巨大的容量、海量的数据构成了数据库的有力支撑。在全文著录的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档案进馆后的容量空间和词条新的变化情况,一是留足了空间,二是为新增的地名标志、地名成果图、名称审定、地名标准化处理、少数民族地名译写、行政区域界线标绘做好了先期设计等。

    4)照片数据库。在这次地名普查中形成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是地名档案中的宝贵资料。为了实现二普照片档案数据库开发的专属性,既要完善其数量体系,又要实现检索和存储路径的互通。在检索系统设计上,要依据二普档案——图片——属地——名称——内容说明,等标引项,展开设计。在路径设计上,尽量与图形扫描数据库区别开来,防止二者混淆。数据库中的每一张图片均与其相应的地名档案相对应,并与地名著录数据库相关联。当用户查阅某一条地名时,该照片也同步实现相应的组合展示,使地名档案的图形实感效应立现。

    5)图书资料数据库。图书资料是地名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地名普查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具体表现,其主要包括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图和地名工作的其他资料。为了提高利用率,在软件开发中应开辟专门的地名图书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主要按图书的类型设立文件夹,夹内再进行细分到每本图书,并建立单独目录和检索工具,便于检索利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