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
范文 | 革奴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态,其中语文教学质量在多元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2年虽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依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相关人士必须对此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2020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针对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改革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无法有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而《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传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规划,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具有更加突出的特色。因此相关教育人士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对《语文新课标》进行全面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采取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有效手段,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贡献积极的力量。 1 对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具有较高的发展性、基础性、职业性、教育性、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因此为了使学生自身具有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必须积极发扬语文课程具有的传统教育功能,提升教育能力。 1.1 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积极响应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始终作为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一切教学因素共同指向目标。将学生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作为目标,将对学生具有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使现代化语文教育具有的以人为本理念得到真正彰显。 1.2 以能力为本位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而言,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以能力为本。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应该严格遵循语文学科自身具有的内在规律和知识体系的需求,使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得到不断提高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给予足够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实力,还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3 以就业为导向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发展要求而言,主要指的是以实际岗位具有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各个岗位需要的能力结构需求、知识结构需求、人才结构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使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相关内容的定位得到妥善设置。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也必须将岗位分析作为出发点,将传统以学科本位、学科中心的倾向的模式彻底改变,不仅能够使传统对知识传授过于重视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1]。 2 对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而言,不仅能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有效服务,还能为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因此相关教育人士应该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力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在未来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比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复杂性、实际性特点,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职业生活与社会实际。与此同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而言,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2]。深厚的语文知识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语文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1 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素质型教学模式 对于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素质性教学模式而言,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为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将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作为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整合手段和更新措施,对课程资源进行不断丰富。因此在对传统落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宏观角度的语文基础素质作为出发点,对现有语文教材资源进行全面审视和整理,从而使语文资源能够满足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具有较高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蓝本。对于素质性语文教学模式而言,主要培养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素养和知识素养等语文素养方面,不仅能够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今后专业岗位工作中,进行顺利就业和创业,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长此以往,不仅能够培养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必要的人文精神,而且还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贡献积极的力量。 3.2 面向学生专业发展的职业型教学模式 对于面向学生专业发展的职业性教学模式而言,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奠定基础的教学方式之一,与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素质型教学模式同步运行。专业发展教学模式具有的课程资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获取:第一,对现有教材中有关学生专业学习的资源进行吸收和利用,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第二,对专业技术教学现场、社会实践项目课程中的语文资源进行挖掘。对于职业性教学模式而言,将其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紧密围绕专业技术项目课程教学程序,而且还能使语文教学具体运行模式得开展按照专业技术项目教学程序严格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合而为一,对学生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途径,展开的详细分析和系统性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改革,能够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4]。虽然在传统中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较为随意、课程理论严重滞后、评价方式较为陈旧、缺乏浓厚的教学气氛等众多不良因素,但是通过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严格规划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课程理论、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就浓厚气氛的教学环境等多项措施,能够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长此以往,必然能够有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5]。 参考文献 [1]陈庆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8(16):142-144. [2]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93-95. [3]赵美琳.对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76-78. [4]赵锐.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9(34):68. [5]赵锐.基于工匠精神融入视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1):2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