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范文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职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是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以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学生风险管理难度进一步上。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高职院校;问题;建议

    学生安全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有效开展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有利于高校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确保学生在校安全,有利于提高社会和家长对高校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在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同时自身思想价值观念也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外部压力与自身存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给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起点,加强高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升高职院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文化基础薄弱

    在高考录取率提高的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招生门槛降低,这就使一些文化基础薄弱、素质偏低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中。甚至在部分地区高职院校中,一些高考分数远未达到招生线的学生也可以交钱进入学校。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素质偏低,加之缺乏生活阅历,在生活与学习中缺乏主见,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学生逃课、早退现象十分普遍,这给高职院校学生风险安全管理、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1.2 价值取向多元化

    目前高職院校的学生思想更为开放,不太容易接受学校以及家庭的价值观输入。同时,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也冲击了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发生变化。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类型:第一类价值取向比较成熟,有着一定的主见,踏实上进,可以朝着目标不断奋斗,这类型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并不多见;第二类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可以较为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类学生在决策以及选择时更强调实际效果、可行性,更重视结果,更看重短期的价值追求;第四类学生容易受到家庭以及其他人的影响,思想与行为不够独立;第五类学生缺乏自信,片面地否定自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使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需要高职院校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与物力。

    1.3 学生心理问题加剧

    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有独立生活过,生活中比较自我,因此在入学后难以处理班级同学以及宿舍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不少新生感到手足无措,还有少数学生因此造成性格孤僻。一些学生为了可以与同学有共同的话题,或者是为了虚荣心,没有结合自身经济状况与消费能力购买高档商品,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为了购买高档商品借高利贷最终无法还款自杀的事件不断上演。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谈恋爱较为普遍,但部分学生恋爱观、婚姻观不够成熟,因失恋自轻自贱、自残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差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加之从小学到高职阶段的学习中安全教育缺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以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为例,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实习岗位分散,学生处于自我管理状态,而一些学生在实习时没有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也没有就薪资待遇、工作时长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造成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前往一些企业实习缴纳“培训费”、“保证金”后却联系不到企业,学生实习期间遭遇合同诈骗、非法传销的事件屡见不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前往实验室、生产基地进行实训学习时,一些生产环节有潜在的危险性,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差,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严重的引发了安全事故。

    2.2 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导实际工作方向的基础,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纲领性文件,没有制定统一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日常工作的开展大多依靠各个学院、各个部门文件进行,缺乏系统性与统一性。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及时识别与评估风险,风险评估需要管理者运用较为全面的指标去判断改革各个因素或环节的潜在风险与可能造成的后果,而准确的风险评估需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由于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因此大多采用定性评估的方式,主观性较强,影响了风险评估效果。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时套用其他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办法,风险管理保障制度的缺失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3 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联动不畅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大多由办公室或者学工部门负责,以单一部门参与、内部管理为主,管理主体的单一使风险评估以及管理工作对象的认识不够客观与全面,且一些办公室等部门的领导对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风险管理主体的单一也使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动,由于教育经费、人力等资源的限制,没有设立专职的协调机构,相关协调工作由学工办等部门人员负责,导致在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时不能够及时与其他单位、部门沟通,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学校工作人员在与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也因为部门之间联动不畅,致使部分家长难以充分表达意见,甚至可能会产生新的风险隐患。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3.1 实现学生安全风险教育常态化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学习阶段,应该将相应的教育工作常态化。在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应该组织学生处、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为各个专业学生开展入学安全教育课程,用以往校内发生过的真实事情告诫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并参考学院的意见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内容,强化新生安全风险意识,例如在宿舍中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无人时确保电器、电源处于关闭状态等。

    在学生校内实验、实训阶段,应该加强学生实训实验安全教育,高职课程中有不少需要进入实验室、车间的实践课程,但不少学生安全风险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因此实训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多次向学生强调安全操作、按流程操作的重要性,遇到操作技术问题及时提问,不要擅自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实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仪器、机床等设备工作状态以及安全知识,要让学生了解在实训中易发生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风险。

    高职院校中有不少学生因为经济比较拮据需要兼職,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鼓励班主任或辅导员利用班会、课余时间开展兼职安全教育,在兼职外出时应该告知室友、家长,避免去娱乐场所兼职,面对有疑问的招聘信息时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或者询问朋友与班主任的意见,避免受骗。

    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极端行为增加了学生安全风险管理难度,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文化安全教育。为了改变部分高职学生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观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在思政课程中应该适时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仁爱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可以较好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离校实习是高职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与社会经验的重要渠道。在学生离校实习前,各个学院应该让班主任结合专业特点、岗位工作的复杂性与潜在危险反复强调实习安全,主动开展实习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学生在离校实习期间应该多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沟通,使他们可以了解学生外出实习情况,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警惕传销陷阱。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分别向学生与家长发放告知书,使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实习目的、意义和实习任务,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联络,随时掌握孩子的情况,能够配合教师与学校一同做好学生外出实习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学生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3.2 完善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方面,完善学生安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制度的支持,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制定与调整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下发的制度条例以及意见,确定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具体的工作中,高职院校还应该在制度中明确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与应对原则、措施等,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身上,保证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健全相关信息反馈制度,使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可以及时根据所反馈的信息调整工作,具体而言,应该利用班级群、校园媒体等多平台建立起风险信息收集系统;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媒体以及一些自媒体进行监控,建立网络舆情监管系统与分类整理系统。在完善信息反馈制度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完善学生安全风险管理监控制度。高职院校应该从制度上将风险管理内部监控作为重点,建立多方互动、共同参与、运转有序的监控制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动态监管。

    3.3 构建多方参与的管理与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涉及多个方面,所以不应该以单一部门参与、内部管理为主,应该尽快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高职院校应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主体,将学生、学生家长、高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后勤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纳入其中。这些主体都对高校学生安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开展,不仅应该把师生等利益相关群体以及第三方也纳入其中,还可以将行业专家、法律人士等外部力量纳入学生安全风险管理主体内。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覆盖整个校园的安全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机制,分别建立校级、院级、班级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与工作小组,在制度层面上确定不同级别、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实现责任层层落实。如果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各级工作小组可以快速运行起来,及时处理相关事件,利用校园网等渠道及时与其他工作小组、部门沟通,共同提出解决办法,还可以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听取家长的意见,及时处理、妥善解决,将以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至最低。

    4 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将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这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重新审视当前学生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层面不断改进,提高学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学生的权益,保证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专业培养结合的初步探讨[J].王中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218+205.

    [2]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柳清秀,熊峰.教育与职业.2008(06):37-39.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杨阳,苏力,王卉.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95.

    [4]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效能提升研究——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J].苏琼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50-52.

    [5]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探究——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J].王春燕,张红萍,冯雯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33-36.

    [6]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胡雅甜.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145-146.

    [7]制度化与人性化视角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机制探讨[J].唐震华,邓祯福,蒋建荣.管理观察.2019(33):147-148.

    作者简介

    童彤(198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幼儿高等专科学校,高校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教育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