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乌兰察布医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范文

    

    

    

    摘 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8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中的各因子平均数均低于全国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中差异显著。阳性因子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躯体化。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scl-90

    基金项目: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LCBYZ201906)。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承担生活、择业及繁重的学业压力外,还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有时会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們的心理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此进行调查研究,为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共1993人参加线上问卷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982分,有效率为99.44%。其中男生504名,女生1478名。大一年级学生1121人(56.5%),大二年级学生626人(31.6%),大三年级学生235人(11.8%)。

    1.2 研究方法

    利用问卷星专业调查网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该量表由Derogatis编制,吴文源引进修改,包含90个测定项目。调查中共包括10个因子,内容有感觉、思维、情绪、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睡眠、饮食等精神症状。各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目采用5级记分,1分表示“从无”,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目前我国的关于测试问卷的通用标准:总分≧200分或任一因子均分≧3分,则提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分数越高则心理问题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次测查中,总分≧200的有99人,占有效测查人数的5.1%(见表1)。将因子分的人数及比例进行排序,因子均分在2-3分之间,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躯体化,其中强迫症状的检出率高达20.7%,人际关系敏感为13.8%。因子均分3分及以上,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躯体化。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的检出率依次排在了前三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2.5%和2.1%。(见表2)从各个因子阳性项目数来看,我校医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方面。

    2.2 样本与全国常模在各因子均分及标准差的差异

    将学生的SCL-90各因子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他各因子的整体平均数都低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见表3)。

    3 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用总分作筛查标准,有99人显示有心理问题。采用因子分作筛查标准,有247人显示有心理问题。结论有差距的原因在于用因子分作筛查标准选出的人次数可能存在重复现象。因此,在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用总分作为筛查心理问题学生人数的标准,用因子分筛查问题具体在哪些方面,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在各因子的阳性筛查中,强迫症状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其他方面。

    1)强迫症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的严谨性要求学医者在对待学习和工作时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精益求精的背后的是在不断追求完美。因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容许医学生的专业技术存在任何的瑕疵和失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生一方面养成了严谨求真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会谨小慎微,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检查,事事追求完美。长此以往就可以容易由导致学生形成了强迫性思想或行为。

    2)人际关系敏感。在调查统计人数中,大一年级的参统率较高。由于刚上大学,新生希望自己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友欲强烈。同时,一些学生由于性格特征或是缺乏交往和沟通技巧等原因而导致害怕与人交往,在交往时也容易出现紧张、不安,总是担心不被他人接纳接纳、理解。在遇到人际冲突时,也因缺乏技巧、处理方式不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抑郁。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的就业口径相对较小,加之我校是一所专科学校,生源本身学习基础较本科大学的学生较差,来我院读书的学生自感不如本科学生,他们对毕业后的就业感到担忧。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会形成自我评价偏低的倾向,容易产生无助感,导致部分学生表现出抑郁情绪。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医学生的心理重视注度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比较详细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对辅导员的专业的培训后,可以尝试着把辅导员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当中。总体上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助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4.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心理必修课之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还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学和医学相交叉的学科,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增强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适应调节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

    4.3 关注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一新生容易出现由适应、人际关系等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加强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大学二年级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情感、学业、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由此学校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相关类型的讲座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三年级毕业生的突出问题是择业求职的心理困惑,此时需要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境况来建构教育内容。

    4.4 培养学生主动咨询的意识

    有些学生由于心理方面知识的匾乏,他们不会主动、自觉地去心理咨詢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人际交往与心理调控的方法,我们要运用各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悬挂条幅、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单等。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通过易班、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客户端进行线上宣传。通过上述举措,不断培养医学生主动心理咨询的意识,为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Derogatis L R. How to use the Systom Distress Ch ecklist(SC L- 90) in clinical evaluations,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VolⅢ . Self- Ra- port Rating Scale, Hoffmann- La Roche Inc, 1975: 22-36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3]肖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学报,2017(4):99-101.

    [4]李巍.医科大学不同层次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影响因素的比较及相关对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05

    [5]唐燕,孟夏.医学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34-35

    [6]王晓蕊.张丹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探讨[J].心理月刊,2020(11):65

    作者简介

    张娜(1987-),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