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路径分析 |
范文 | 俞素春 摘 要:杭州自2015年推出人才新政以来,根据人才需求和竞争态势不断调整优化加码人才新政内容,并出台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力争把杭州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人才;国际化;路径分析 1 在推进人才工作方面已开展的工作 一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人才工作。自2017年起,杭州連续三年保持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在推进人才国际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1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和市“521”、“115”引才计划等,面向海内外广招高层次人才。制定并完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按照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五个层次,划分A、B、C、D、E五类对引进人才进行认定、管理和服务,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1.2 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市级层面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各区、县(市)都出台针对海外人才和项目的优惠政策,如上城区“1211”人才计划,西湖区“西湖英才计划”,滨江区“5050计划”,余杭区“551”人才计划,钱塘新区“钱塘英才引育计划”等。 1.3 工作体系日趋规范 市和区、县(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产业平台、中介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形成“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政府+市场”引才机制、“人才+项目”创业机制、“国内+国际”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2 杭州人才国际化存在的短板 2.1 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城市软硬环境有待优化 反观杭州,政务环境方面,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窗口行业人员的英语普及率不高;人文科教环境方面,杭州国际学校少,杭州本土学校国际化水平不够,缺乏对外籍学生的吸引力,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和具备国际化团队管理能力的人才短缺;社会保障环境方面,缺乏高端、国际化的专业医疗中心,对标国际标准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尚未破题;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公共场所的国际化标识导引程度不高,缺乏国际社区、国际商业娱乐设施等,夜间消费场所不多。 2.2 国际化人才引进整体战略设计和定位不够清晰 杭州市层面为了表示对国际化人才来杭创业创新的决心,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新政,各城区政府也出台了各种人才政策,如滨江区面向海外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的“5050”计划、江干区面向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的“百人计划”等。但仔细剖析,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缺少全市层面的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各城区引才引智的政策内容同质化倾向明显。一是项目资助对象的同质化。杭州市每个城区引才政策面向的主体均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容易引发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同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优惠举措的同质化。各城区都以“票子、房子、车子”来吸引招揽国际人才,包括项目资助、贷款贴息、住房补助、安家补助等。三是各城区之间存在无序竞争的隐患。如每年市里举办的杭州市创客天下大赛,对于决赛选手,为吸引落户,竞相开出更高筹码,这种所谓的政策加价和菜场购买紧缺物品一样容易引起价格哄抬偏离价值的现象。 2.3 国际化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有待提升 当前,杭州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治理上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缺乏世界级的名校、名院、名所,国际化人才和企业进入杭州,在后续高端人才供给上比较单一,不像北京、上海那样具备充足的顶级高校配置和完整的人才链条。杭州除了工程师文化浓郁的浙江大学,其余院所人才供应高度和力量均不足,难以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也加大了引进世界顶级基础研发人才的难度,导致国际化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此外,杭州的信息经济持续发展,已占到对GDP贡献率的一半以上,但杭州信息经济发展偏重于应用层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基层的重大研发和技术突破。由于产业发展与人才聚集存在关联性、匹配性,杭州信息经济底层偏软导致杭州在人才结构上应用型人才多于研发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支撑力不高,目前虽然领跑全国,但是后续被其余城市赶超的风险很高。 3 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路径 3.1 顶层设计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战略 杭州市在人才国际化进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各城区差异化发展的指导。全球人才分布具有一定集聚性和特色,汇聚全球人才,要分类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才和产业的分布、不同人才的关注点,了解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和向往,分析掌握制约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工作的主要原因,注重靶向施策,精准引才。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杭州市人才新政27条,拓宽国际化人才引进的种类和渠道,推动国际化人才队伍多元化,如城市建设和发展既需要创业创新人才,也需要教育医疗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杭州市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杭州市创客天下大赛等活动助推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打造杭州在国际化人才中的地位和品牌。此外,各城区要深度挖掘自身在吸引人才方面已有的、可供利用的产业或文化优势,特色化差异化引才,集聚做大增量,防止同质化、碎片化的无序竞争。 3.2 发挥人才发展平台、科研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高端的发展平台和知名的科研院校既是产业国际化的要素空间,也是国际化人才集聚的物理空间。集聚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平台和科研院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是要注重发挥大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各类人才平台建设发展。重点引进高端的基础研发平台,更要整合提升现有平台的引才聚才水平,通过建设一批一流的国际化产业战略平台,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通过海外高端人才和国内人才的融合,提升国内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二是要发挥科研院校在杭州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中的作用,利用好科研院校在海外人才引进中已有的良好基础。杭州市各类“人才新政”应把引进海外名校建设和促进在杭科研院校国际化作为一个着重点、发力点和撬动点,最大程度激发在杭高校在国际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输出、培训、教育的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3.3 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软硬件建设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能级,也是吸引国际化人才落户的重要因素。杭州市要对标国际,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推进杭城品牌建设宣传摆在突出位置。在现有基础上,加快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医疗制度、教育体系、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创新:一是要探索推进国内医疗保险与国外医疗保险体系的衔接,扩大国际医疗保险定点结算医院范围。二是通过百校结对、中外合作办学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培养、引进精通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素质、能在本领域熟练处理各种涉外事务人才。三是要引导构建国际化交流交往平台,包括国际信息交互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国际教育平台、国际经济交流平台等。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机制建设方面,包括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等。五是继续秉持打造世界名城理念,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外国人旅行就业创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高档的国际社区,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最终实现从当前专项引进国际人才到国际人才主动求职,从国际人才短暂工作到拖家带口扎根落户的转变,使杭州成为海外高端人才的向往之地。 参考文献 [1]枕墨.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J].杭州(周刊),2018(09):60-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