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京口区现状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治体系的研究
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依旧是亘古不变的文化初心与使命。京口区位于镇江市老城区,公共文化硬件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投入、供给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立足于京口区现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的积极型,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治体系成为打破当前困局的一个有效措施。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基层自治

    1 京口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普遍不高。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普遍存在与社区各部门合署办公、功能室被占用、一个功能室多种用途等问题。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尚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但一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和利用率不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热情不足、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与群众需求不对称。比如:一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不高,开放时间不充分(节假日不开放),未实行延时、错时开放,致使公共文化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公共文化投入长期严重不足。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多元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激励政策不足,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4)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效能偏低。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不足,编制少,且多为兼职,不能专心投身于文化工作,缺少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文化工作人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现象,业务水平难以适应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基层公益文艺团队多是自发形成的,街道、社区未能与文艺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团队和人才流动性大。同时,还存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丰富、可选择性少、精致度不够、适应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解决思路

    1)建立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投入,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二是尝试建立多渠道文化投融资体系,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及创建专项基金,用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软硬件支撑。

    2)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落实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通过资源共享式模式进一步配齐相关功能用房,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大力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不断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利用率和共享率。

    3)加強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要优化文化人才政策,注意招录适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文化人才,吸引具有相应专业或经历的人才投身基层文化事业。按照人口规模和实际需要,配齐配强街道(园区)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区级文化骨干培训基地,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素质,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整合资源,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一是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及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热情。

    3 以我区京口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自治为例

    为实现“居民文化自治”,京口路社区邀请专家把脉,确定了居民参与式社区治理的方向。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组建各种群众文艺团队、建立多种居民参与渠道、实施专业化服务和自助服务,有效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治。主要思路如下:

    1)打造居民参与文化自治平台。京口路社区着力打造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一主要的参与平台。现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千八百平方米。一层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社区服务功能;二层为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秉承“融合需求、一室多用”的原则,设置舞蹈房、图书室、棋牌室、小剧场和电子阅览室等五大居民文化活动阵地:三层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顶楼露天平台为城市乡愁忆享中心及青少年实践基地。

    2)引导居民参与文化自治。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引导居民梳理文化服务存在问题,并由居民提出实施改变的具体办法,再对这些需要改变的具体做法,制定详细的计划行动方案,落实到牵头负责的居民身上,并由有能力的居民组织实施参与式行动计划,在计划时间内逐步落实。

    3)购买服务协助居民文化自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运营二层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并协助社区引导居民自治管理,开展参与式社区治理。社会组织选派专业社工从上午九点至晚上九点全日制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参与京口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搭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大大畅通了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自治的渠道,使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4)构建居民自治参与渠道。京口路社区在试点探索伊始,便把服务作为引导居民参与文化自治的手段,对来社区享受服务的居民和使用社区场地的文艺团队实行登记,并牵头组建自己的居民文艺团队。通过制定“5换1”制度,即所有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的队伍,在享受社区提供的5小时服务后,需为社区其他居民提供1小时服务。居民和文艺团队在接受社区服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我为他人服务的理念,自律形成了居民参与文化自治的氛围。截止目前,社区常驻文艺团队已达20支,分别是11支舞蹈队(东方舞、拉丁舞、国标舞、民族舞等)、1支合唱队、3支乐器队(萨克斯、葫芦丝、二胡)、2支旗袍队(形体、走秀)、1支越剧队、1支瑜伽队、1支书画队。每年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居民参与活动达上万人次。

    5)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社区牵头成立了居民自管委员会,鼓励居民和文艺团队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居民自管委员会每月底会向社区党组织汇报当月活动总结和下月活动计划,对每月的活动计划,社区党组织审核通过后,均以社区“两委”名义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社区“两委”到场参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削弱社区“两委”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反而促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两委”的认可度,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显著提高。

    当然,京口路社区的做法,只是基层公共文化自治的一种方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让居民认同社区,无论种方式都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刘克平.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以东莞桥头镇为例[J].东方文化周刊,2014(9).

    [1]蒋承骏.镇江市京口区网格化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李英姿.大数据时代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镇江创新[J].镇江社会科学,2019.

    作者简介

    王俊东(1990-),男,汉族,江苏镇江人,本科,群众文化初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