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盐度污水采用双膜法处理的运行经验 |
范文 | 汪炎军 摘要:文章结合某高盐度污水双膜法处理系统实例展开分析,结合运行经验,分析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现存问题,进而从进水PH调节单元以及阻垢剂核算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双膜法系统的改造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论证了系统改造后,在处理高盐度污水方面的确切价值。 关键词:高盐度污水 双膜法 处理 问题 改造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化工企业而言,生产系统运行中所产生并外排的污水大多具有高盐度的特征。从外排污水水质的角度上来说,当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外,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物质、细菌、病毒、胶体等。以上物质的共同点在于降解难度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化工企业所外排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相当复杂,难以直接回用。但,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显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化工企业作为水资源利用量以及浪费率均长期居高不下的企业之一,亟待通过合理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回用。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双膜法处理方案在作用于高盐度污水处理工作中的主要方法与优势,论证高盐度污水采用双膜法处理的确切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现存问题分析 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使用GE公司所研发的AG8040F型苦咸水淡化膜组间,卷式芳香聚酰胺膜(PA膜),具有高脱盐率方面的优势。系统运行期间,为了使前后端某案件产水负荷达到均匀状态,选择在二段浓水出水管线上增设增压泵,通过引入增压泵的方式,达到平衡流量的目的。但结合RO膜的运行经验来看,认为整个系统在运行期间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对高盐度污水的处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1.1 进水PH调节单元存在缺陷 本系统在RO系统进水端所使用的PH调节试剂为浓度为98%的硫酸试剂。在经过浓硫酸处理后,进水端高盐度污水的酸碱值维持在6.5~7.5PH范围内。加药装置设置于RO系统提升泵后保安过滤器前总输水管线当中。对于输酸管线而言,由于压力取值较大,在浓硫酸与污水发生接触反应的过程当中,会导致热能的迅速提升,在硫酸试剂的腐蚀性影响下导致加药装置频繁出现崩漏问题,维修难度较高,导致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1.2 脱盐率低下 由于RO系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温度较高,夏季高温状态下污水温度可以达到38.0℃左右。同时,污水水温与产水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相关性,与脱盐率之间则具有反比例关系。因此,过高的水温会导致RO膜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且由于进水含盐量增高,渗透压增大,抵消了静推动力,导致水通量下降。同时,进水含盐量增高还会引起盐透过膜的速度增大,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表现为:受到高盐度污水水质恶化的因素影响,没有根据系统处理工况以及高盐度污水的具体性能特点,对阻垢剂的加药量进行核算调整,导致回收率不合理。并且,在膜元件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有机物的污染,而该系统最需要控制和防范的是硫酸盐垢。 2 改进措施分析 2.1 进水PH调节单元改进措施 结合前面有关分析中显示出的RO膜微生物污染问题,原有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当中没有加氟参与运行系统,故而,在改进双膜法处理方案的过程当中,在进水提升泵房内加入了NaClO加药装置。此项措施的优势在于:整个双模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不间断,加药均匀且稳定。通过加入NaClO的方式,能够使进水水体中的氯离子得到合理的提升,发挥对RO膜的氧化功能。更为关键的是,一旦氧化还原电位发生超标问题,可以通过加药装置技术投入亚硝酸氢钠还原剂,以解决该问题。 同时,在双膜法反应流程当中,虽然硫酸溶液具有不易挥发的特点,性质稳定可靠,但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若不谨慎对待,可能导致运行系统能够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与隐患。原处理系统当中,进水端高盐度污水之内含有较高浓度的SO42-离子,质量浓度达到了2600.0mg/L标准以上,可能导致RO膜表面出现硫酸盐结垢的问题。故而,将原反应系统当中的PH药剂调整为HCL试剂。在盐酸参与双膜反应的过程当中,虽然能够避免硫酸试剂常见的腐蚀问题,但仍然具有挥发性高方面的缺陷。参与双膜法反应中的酸雾可能对系统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故而,需要配合考虑在加药箱密封方面的问题。重点注意加药人员在加药过程中的自我防护工作。并且,结合相关研究中所得出的“双膜法处理系统中加入HCL会导致待处理污水中的氯离子增加”这一结论,认为需要结合实际工况,控制亚硫酸氢钠的加入剂量,将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200范围内。 最后,考虑到在双膜法处理系统中RO系统停机后,大水量冲洗流量不足,压力不够理想,可能导致冲洗不够彻底的问题。因此,在系统改造的过程当中新增单独的大水量冲洗管道,专门应用于对RO系统的冲洗工作,确保冲洗流量以及冲洗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2.2 阻垢剂核算改进措施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加入阻垢剂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RO膜相关元件出现结垢的风险。但阻垢剂的加入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因加入量过大而造成阻垢剂浪费的问题,避免因加入量过小而造成RO膜结垢风险增大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对双膜法处理系统的合理优化,需要结合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特点,配合阻垢试验,对阻垢剂的加入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本系统当中,所使用的阻垢剂为GE MDC 150 阻垢剂。该型号阻垢剂的主要特点在于:聚合物与有机磷酸盐复配,对于各种RO膜常见化学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于硅垢、碳酸盐垢以及硫酸盐垢而言,处理效果理想)。通过开展阻垢试验的方式分析认为:对于本系统MDC 150阻垢剂而言,在质量浓度取值为3.5mg/L的情况下,进水端高盐度污水阻垢率可达到98.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系统阻垢方面的要求,故按照3.5mg/L的标准对阻垢剂加入量进行控制。 3 改造效果分析 通过对双膜法处理系统改造后系统运行效果的观察认为:在相对低压运行状态下,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的透水率明显提升,段间压差较改造前降低50%比例以上。在进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改造后产水量较改造前产水量提升30%比例,对应的进水端高盐度污水脱盐率也有一定的提升,能够达到99%以上标准,清洗效果良好。更加关键的是:通过对RO膜处理系统的改造,所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污水回收率也有明显改善。配合对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使双膜法处理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期间的运行负荷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延长RO膜使用寿命,实现良好综合效益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双膜法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问题产生因素的分析,加强对预处理工艺的合理完善,重视对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相关预处理设备的管理工作,使RO系统处理进水端水源质量更加的理想。本文结合高盐度污水在双膜法处理下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研究,进而详细阐述了优化双膜法处理高盐度污水的几点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云生,寇彦德,朱伟明等.双膜法工艺在钢铁综合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2):102-105,109. [2]陈爱民,丛晓东,郑智勇等.采用双膜法处理矿井水回用过程中的问题[J].工业水处理,2010,30(8):90-92. [3]郭春禹,吉春红,郭嘉等.双膜法技术在市政园区污水再生回用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11,31(5):73-77,99. [4]张华,吴百春,宁信道等.前处理工艺对炼化污水污染物组成特性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6):23-27. 摘要:文章结合某高盐度污水双膜法处理系统实例展开分析,结合运行经验,分析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现存问题,进而从进水PH调节单元以及阻垢剂核算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双膜法系统的改造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论证了系统改造后,在处理高盐度污水方面的确切价值。 关键词:高盐度污水 双膜法 处理 问题 改造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化工企业而言,生产系统运行中所产生并外排的污水大多具有高盐度的特征。从外排污水水质的角度上来说,当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外,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物质、细菌、病毒、胶体等。以上物质的共同点在于降解难度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化工企业所外排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相当复杂,难以直接回用。但,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显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化工企业作为水资源利用量以及浪费率均长期居高不下的企业之一,亟待通过合理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回用。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双膜法处理方案在作用于高盐度污水处理工作中的主要方法与优势,论证高盐度污水采用双膜法处理的确切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现存问题分析 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使用GE公司所研发的AG8040F型苦咸水淡化膜组间,卷式芳香聚酰胺膜(PA膜),具有高脱盐率方面的优势。系统运行期间,为了使前后端某案件产水负荷达到均匀状态,选择在二段浓水出水管线上增设增压泵,通过引入增压泵的方式,达到平衡流量的目的。但结合RO膜的运行经验来看,认为整个系统在运行期间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对高盐度污水的处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1.1 进水PH调节单元存在缺陷 本系统在RO系统进水端所使用的PH调节试剂为浓度为98%的硫酸试剂。在经过浓硫酸处理后,进水端高盐度污水的酸碱值维持在6.5~7.5PH范围内。加药装置设置于RO系统提升泵后保安过滤器前总输水管线当中。对于输酸管线而言,由于压力取值较大,在浓硫酸与污水发生接触反应的过程当中,会导致热能的迅速提升,在硫酸试剂的腐蚀性影响下导致加药装置频繁出现崩漏问题,维修难度较高,导致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1.2 脱盐率低下 由于RO系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温度较高,夏季高温状态下污水温度可以达到38.0℃左右。同时,污水水温与产水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相关性,与脱盐率之间则具有反比例关系。因此,过高的水温会导致RO膜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且由于进水含盐量增高,渗透压增大,抵消了静推动力,导致水通量下降。同时,进水含盐量增高还会引起盐透过膜的速度增大,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表现为:受到高盐度污水水质恶化的因素影响,没有根据系统处理工况以及高盐度污水的具体性能特点,对阻垢剂的加药量进行核算调整,导致回收率不合理。并且,在膜元件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有机物的污染,而该系统最需要控制和防范的是硫酸盐垢。 2 改进措施分析 2.1 进水PH调节单元改进措施 结合前面有关分析中显示出的RO膜微生物污染问题,原有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当中没有加氟参与运行系统,故而,在改进双膜法处理方案的过程当中,在进水提升泵房内加入了NaClO加药装置。此项措施的优势在于:整个双模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不间断,加药均匀且稳定。通过加入NaClO的方式,能够使进水水体中的氯离子得到合理的提升,发挥对RO膜的氧化功能。更为关键的是,一旦氧化还原电位发生超标问题,可以通过加药装置技术投入亚硝酸氢钠还原剂,以解决该问题。 同时,在双膜法反应流程当中,虽然硫酸溶液具有不易挥发的特点,性质稳定可靠,但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若不谨慎对待,可能导致运行系统能够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与隐患。原处理系统当中,进水端高盐度污水之内含有较高浓度的SO42-离子,质量浓度达到了2600.0mg/L标准以上,可能导致RO膜表面出现硫酸盐结垢的问题。故而,将原反应系统当中的PH药剂调整为HCL试剂。在盐酸参与双膜反应的过程当中,虽然能够避免硫酸试剂常见的腐蚀问题,但仍然具有挥发性高方面的缺陷。参与双膜法反应中的酸雾可能对系统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故而,需要配合考虑在加药箱密封方面的问题。重点注意加药人员在加药过程中的自我防护工作。并且,结合相关研究中所得出的“双膜法处理系统中加入HCL会导致待处理污水中的氯离子增加”这一结论,认为需要结合实际工况,控制亚硫酸氢钠的加入剂量,将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200范围内。 最后,考虑到在双膜法处理系统中RO系统停机后,大水量冲洗流量不足,压力不够理想,可能导致冲洗不够彻底的问题。因此,在系统改造的过程当中新增单独的大水量冲洗管道,专门应用于对RO系统的冲洗工作,确保冲洗流量以及冲洗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2.2 阻垢剂核算改进措施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加入阻垢剂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RO膜相关元件出现结垢的风险。但阻垢剂的加入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因加入量过大而造成阻垢剂浪费的问题,避免因加入量过小而造成RO膜结垢风险增大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对双膜法处理系统的合理优化,需要结合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特点,配合阻垢试验,对阻垢剂的加入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本系统当中,所使用的阻垢剂为GE MDC 150 阻垢剂。该型号阻垢剂的主要特点在于:聚合物与有机磷酸盐复配,对于各种RO膜常见化学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于硅垢、碳酸盐垢以及硫酸盐垢而言,处理效果理想)。通过开展阻垢试验的方式分析认为:对于本系统MDC 150阻垢剂而言,在质量浓度取值为3.5mg/L的情况下,进水端高盐度污水阻垢率可达到98.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系统阻垢方面的要求,故按照3.5mg/L的标准对阻垢剂加入量进行控制。 3 改造效果分析 通过对双膜法处理系统改造后系统运行效果的观察认为:在相对低压运行状态下,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的透水率明显提升,段间压差较改造前降低50%比例以上。在进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改造后产水量较改造前产水量提升30%比例,对应的进水端高盐度污水脱盐率也有一定的提升,能够达到99%以上标准,清洗效果良好。更加关键的是:通过对RO膜处理系统的改造,所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污水回收率也有明显改善。配合对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使双膜法处理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期间的运行负荷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延长RO膜使用寿命,实现良好综合效益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双膜法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问题产生因素的分析,加强对预处理工艺的合理完善,重视对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相关预处理设备的管理工作,使RO系统处理进水端水源质量更加的理想。本文结合高盐度污水在双膜法处理下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研究,进而详细阐述了优化双膜法处理高盐度污水的几点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云生,寇彦德,朱伟明等.双膜法工艺在钢铁综合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2):102-105,109. [2]陈爱民,丛晓东,郑智勇等.采用双膜法处理矿井水回用过程中的问题[J].工业水处理,2010,30(8):90-92. [3]郭春禹,吉春红,郭嘉等.双膜法技术在市政园区污水再生回用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11,31(5):73-77,99. [4]张华,吴百春,宁信道等.前处理工艺对炼化污水污染物组成特性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6):23-27. 摘要:文章结合某高盐度污水双膜法处理系统实例展开分析,结合运行经验,分析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现存问题,进而从进水PH调节单元以及阻垢剂核算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双膜法系统的改造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论证了系统改造后,在处理高盐度污水方面的确切价值。 关键词:高盐度污水 双膜法 处理 问题 改造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化工企业而言,生产系统运行中所产生并外排的污水大多具有高盐度的特征。从外排污水水质的角度上来说,当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外,还存在一定的重金属物质、细菌、病毒、胶体等。以上物质的共同点在于降解难度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化工企业所外排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相当复杂,难以直接回用。但,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显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化工企业作为水资源利用量以及浪费率均长期居高不下的企业之一,亟待通过合理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回用。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双膜法处理方案在作用于高盐度污水处理工作中的主要方法与优势,论证高盐度污水采用双膜法处理的确切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现存问题分析 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使用GE公司所研发的AG8040F型苦咸水淡化膜组间,卷式芳香聚酰胺膜(PA膜),具有高脱盐率方面的优势。系统运行期间,为了使前后端某案件产水负荷达到均匀状态,选择在二段浓水出水管线上增设增压泵,通过引入增压泵的方式,达到平衡流量的目的。但结合RO膜的运行经验来看,认为整个系统在运行期间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对高盐度污水的处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1.1 进水PH调节单元存在缺陷 本系统在RO系统进水端所使用的PH调节试剂为浓度为98%的硫酸试剂。在经过浓硫酸处理后,进水端高盐度污水的酸碱值维持在6.5~7.5PH范围内。加药装置设置于RO系统提升泵后保安过滤器前总输水管线当中。对于输酸管线而言,由于压力取值较大,在浓硫酸与污水发生接触反应的过程当中,会导致热能的迅速提升,在硫酸试剂的腐蚀性影响下导致加药装置频繁出现崩漏问题,维修难度较高,导致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1.2 脱盐率低下 由于RO系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温度较高,夏季高温状态下污水温度可以达到38.0℃左右。同时,污水水温与产水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相关性,与脱盐率之间则具有反比例关系。因此,过高的水温会导致RO膜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且由于进水含盐量增高,渗透压增大,抵消了静推动力,导致水通量下降。同时,进水含盐量增高还会引起盐透过膜的速度增大,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表现为:受到高盐度污水水质恶化的因素影响,没有根据系统处理工况以及高盐度污水的具体性能特点,对阻垢剂的加药量进行核算调整,导致回收率不合理。并且,在膜元件出现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有机物的污染,而该系统最需要控制和防范的是硫酸盐垢。 2 改进措施分析 2.1 进水PH调节单元改进措施 结合前面有关分析中显示出的RO膜微生物污染问题,原有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当中没有加氟参与运行系统,故而,在改进双膜法处理方案的过程当中,在进水提升泵房内加入了NaClO加药装置。此项措施的优势在于:整个双模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不间断,加药均匀且稳定。通过加入NaClO的方式,能够使进水水体中的氯离子得到合理的提升,发挥对RO膜的氧化功能。更为关键的是,一旦氧化还原电位发生超标问题,可以通过加药装置技术投入亚硝酸氢钠还原剂,以解决该问题。 同时,在双膜法反应流程当中,虽然硫酸溶液具有不易挥发的特点,性质稳定可靠,但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若不谨慎对待,可能导致运行系统能够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与隐患。原处理系统当中,进水端高盐度污水之内含有较高浓度的SO42-离子,质量浓度达到了2600.0mg/L标准以上,可能导致RO膜表面出现硫酸盐结垢的问题。故而,将原反应系统当中的PH药剂调整为HCL试剂。在盐酸参与双膜反应的过程当中,虽然能够避免硫酸试剂常见的腐蚀问题,但仍然具有挥发性高方面的缺陷。参与双膜法反应中的酸雾可能对系统其他相关设备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故而,需要配合考虑在加药箱密封方面的问题。重点注意加药人员在加药过程中的自我防护工作。并且,结合相关研究中所得出的“双膜法处理系统中加入HCL会导致待处理污水中的氯离子增加”这一结论,认为需要结合实际工况,控制亚硫酸氢钠的加入剂量,将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200范围内。 最后,考虑到在双膜法处理系统中RO系统停机后,大水量冲洗流量不足,压力不够理想,可能导致冲洗不够彻底的问题。因此,在系统改造的过程当中新增单独的大水量冲洗管道,专门应用于对RO系统的冲洗工作,确保冲洗流量以及冲洗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2.2 阻垢剂核算改进措施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加入阻垢剂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RO膜相关元件出现结垢的风险。但阻垢剂的加入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因加入量过大而造成阻垢剂浪费的问题,避免因加入量过小而造成RO膜结垢风险增大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对双膜法处理系统的合理优化,需要结合原进水端的高盐度污水水质特点,配合阻垢试验,对阻垢剂的加入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本系统当中,所使用的阻垢剂为GE MDC 150 阻垢剂。该型号阻垢剂的主要特点在于:聚合物与有机磷酸盐复配,对于各种RO膜常见化学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于硅垢、碳酸盐垢以及硫酸盐垢而言,处理效果理想)。通过开展阻垢试验的方式分析认为:对于本系统MDC 150阻垢剂而言,在质量浓度取值为3.5mg/L的情况下,进水端高盐度污水阻垢率可达到98.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系统阻垢方面的要求,故按照3.5mg/L的标准对阻垢剂加入量进行控制。 3 改造效果分析 通过对双膜法处理系统改造后系统运行效果的观察认为:在相对低压运行状态下,整个双膜法处理系统的透水率明显提升,段间压差较改造前降低50%比例以上。在进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改造后产水量较改造前产水量提升30%比例,对应的进水端高盐度污水脱盐率也有一定的提升,能够达到99%以上标准,清洗效果良好。更加关键的是:通过对RO膜处理系统的改造,所处理高盐度污水的污水回收率也有明显改善。配合对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使双膜法处理系统在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期间的运行负荷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延长RO膜使用寿命,实现良好综合效益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使用双膜法对高盐度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双膜法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问题产生因素的分析,加强对预处理工艺的合理完善,重视对双膜法处理系统下相关预处理设备的管理工作,使RO系统处理进水端水源质量更加的理想。本文结合高盐度污水在双膜法处理下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研究,进而详细阐述了优化双膜法处理高盐度污水的几点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云生,寇彦德,朱伟明等.双膜法工艺在钢铁综合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2):102-105,109. [2]陈爱民,丛晓东,郑智勇等.采用双膜法处理矿井水回用过程中的问题[J].工业水处理,2010,30(8):90-92. [3]郭春禹,吉春红,郭嘉等.双膜法技术在市政园区污水再生回用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11,31(5):73-77,99. [4]张华,吴百春,宁信道等.前处理工艺对炼化污水污染物组成特性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6):23-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