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品牌的现状分析及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董桂玲 【摘 要】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要想更深入地参与竞争,离不开品牌的作用。引导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在为这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在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以国内民族品牌为例,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其難以真正走向世界。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 【Abstract】Now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brand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many enterprises, to further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it cannot leave the brand effect. In some ways, the number of national brands and the credibility of society are also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a country'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Guiding national brands to the world, while creating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se enterprises, is also an international position in establishing a country. Of course, there will b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taking the national brand as an example, because the constraints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really go to the world. Therefore, there is a certain difficulty in doing this, and the following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oblem. 【关键词】民族品牌;现状分析;走向世界;对策研究 【Keywords】national brands; situation analysis ; go to the world ;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22-02 1 引言 现如今,以品牌竞争为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单纯的大打价格战已经难以保证企业的总体效益。只有包含技术、质量、价格、企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等因素的品牌竞争,才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是品牌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手段的重要原因,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国内民族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 民族品牌的重要意义 简单来说,民族品牌一般指的是由某个国家本土企业创立的,在价格、影响、功能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其实对于民族品牌而言,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品牌资质与民族文化,品牌资质是品牌内在性能的浓缩,民族文化是民族品牌的重要积淀,也是构成民族品牌的重要特质。“名牌”只有经过民族文化的提炼以及世界市场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现如今品牌已经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入场券,民族品牌更是本土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保证。 3 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现状 3.1 民族品牌价值较低,缺乏竞争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的整体较量,我们除了要重视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要通过科技革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打造民族品牌。我国的民族品牌数量庞大,但是却缺乏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难以和其他品牌相抗衡,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品牌价值较低。以2005年的全球知名品牌排名为例,前十名中美国占据了8个席位,而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却无一入围。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首先要有核心技术,这一点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不少产业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也是依赖于国外,这些都限制了国内本土企业的自我发展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应该从内部的改革出发,由内而外,由技术到管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而不是过多的依靠市场垄断来解决,这不仅不利于民族品牌的发展,更不利于其走向世界[1]。 3.2 忽视品牌保护,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普遍缺乏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已经突破了1500万家,但是注册的商标却只有4万件,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洋品牌在中国本土重新注册的商标。国内很多合资企业其实大都使用的外国投资方的商标,比如说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国外品牌的碳酸饮料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90%。国内的化妆品市场中,75%的产品都是国外的品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外的企业已经扎根于中国本土市场之中,像如“扬子”、“熊猫”、“红梅”等国内品牌却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其实从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商标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尤其是在海外其他国家,只有经过注册之后才能够得到必要的保护。“中国5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中,只有54%的企业在美国进行了注册,24%在欧盟进行了注册。这其实是中国经过几十年努力发展起来的品牌被外商抢注或者仿冒的重要原因,当今被外商抢注的商标已经接近2500多个。这样的状况给很多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3 外资并购使得民族品牌流失严重 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策略无外乎三种,分别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品牌输出。而在这之中品牌输出也是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它只需要少量的資金就可以借助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物力去生产他们自己的产品,长此以往这一种方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便可以消灭竞争对手。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外国企业会选择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来进行外资并购,尤其像是一些传统产业,这些都让外资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传统产业的存在,才使得外国品牌入驻国内变得极为艰难,因此他们想方设法把这些民族品牌清理出去,然后取而代之。 4 如何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4.1 完善立法,对民族品牌做到有针对性的保护 要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对民族品牌进行保护。一些跨国企业对国内本土重点企业的并购一直以来都很受人们关注,不管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还是阿赛洛收购重组山东莱钢,都增加了人们对于中国本土企业以及民族品牌未来前景的担忧。政府部门要充分参考反垄断以及国外跨国并购审查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保护民族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中国本土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早在2006年,国家商务部等6部就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再加之《反垄断法》的通过,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完善立法来保护国内的民族品牌。借助于这方面的工作,在继续利用外资的同时严格限定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而且也设置了专门的审查机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做到了及时有效地处理,这对于保护国内企业的自主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推广优先采购政策,用实际行动支持民族品牌 针对本土企业实施优先采购政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民族品牌的普遍做法,通过这方面的措施,可以引导形成保护民族品牌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观念的形成。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采购业务中要优先购买本国的产品以及服务。中国政府出台的《政府采购法》中,虽然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采购对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本国货物”这一概念做出合理的界定,而且因为缺少必要的技术细则,这部分规定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中国金融通信行业中,80%的设备采购的是国外产品。其实说到底并不是本土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采购现状只是个人使用习惯的一种延续。基于此,政府要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对于政府的采购,要尽快完善相关的细节,保证优先采购政策的可操作性,从实际行动支持民族品牌。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订单,民族企业能够得到规模上的扩大,这为它们走向世界打下了重要基础[2]。 4.3 促进品牌自主创新 现如今技术含量已经成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更新,那么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也就很难形成品牌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民族品牌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而要提高品牌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为例,因其在成立之后很快进入了自主知识产权研发阶段,所以其即使比中国汽车行业成立晚十年,也迅速成长为了世界第六大汽车厂商。这其实就能够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多启示,未来要想使得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提高品牌自主创新的力度。 5 结语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促进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国内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要真正让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其实还需要克服很多问题,上文从笔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李萍.外资并购对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沈阳:辽宁大学,2014. 【2】尹艳华.我国企业民族品牌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35-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