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范文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灵活讲解、灵活练习、灵活记笔记三方面谈自己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会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1 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不仅是机械类、机电类以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更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主干学科的基础。它以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机械设备的维护、改进和设计能力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直接运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下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2 灵活讲解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问题总是渴望得到真相和结果的,而教师照本宣科的解释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疑”作为学之始,思之由,由于“疑”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也促使学生有了探索真理的愿望和契机。又比如在讲授齿轮传动时,因渐开线齿轮应用最广,所以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既是授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拿出两张纸,用一张纸卷成细长的圆柱筒代替直线,其余一张纸制作成简易的圆,然后让学生将直线沿着圆做纯滚动,此时提出问题: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根据演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一段圆弧,随即定义出渐开线、基圆、发生线的概念。接着问:渐开线的弯曲程度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再制作一个较大的圆,再次演示渐开线的形成过程,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渐开线的弯曲程度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半径越小,渐开线越弯曲;基圆半径越大,渐开线越趋平直。有关渐开线的其他性质根据其形成过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深入分析教材、灵活讲解,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随堂制作些简易模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练习
为了利用较短的时间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加以练习。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结题的技巧以及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教师应当选择思考性强、具有合适的梯度、广度和灵活性的习题让学生加以练习。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性,教师应当在选择具有代表性习题方面多下功夫以免学生一味的机械模仿和死搬硬套。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教师在课堂讲,让学生在课外练习,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并且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于不少教师将课堂作业变成了学生的课外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的做法直接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作业之所以作为学生课堂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是由于:第一,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还能够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能够暴露学生在应用新知识上的不足。教师督促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完成课堂作业具有以下作用:对于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还能通过进一步调整自己学习的不足来增强信心;对于教师来讲,课堂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馈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4 灵活记笔记,灵活记忆
记忆的关键体现在“灵活”上,这里的“灵活”除了灵活记忆外,还包括灵活记笔记。先说灵活记忆:介绍一些记忆诀窍以便于掌握知识。如: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为学生补充这样的顺口溜: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压力角小传力好,型式尺寸要决定。又比如在讲授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学生往往对自由度的公式记不住或者不理解其含义,笔者就做了这样的总结:活杆三乘有自由,两低一高减中求,注意局复虚约束,简式易记考无忧(F=3n-2PL-PH)。再说灵活记笔记:教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其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学,并且教师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会,而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或者根本不会记笔记,加上课后不看书也不归纳,不会做的作业就采取抄袭的方式。因此,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只有抓住记重点、记难点、记规律三方面才能有效做好听课笔记。第一,记重点:重点就是必须掌握的,如:蜗杆传动一节中的蜗杆传动的传动比计算。第二,记难点:难点必须理解掌握,如:蜗杆传动一节中判定蜗杆和涡轮的受力。第三,记规律:如:在螺纹传动中,总结的左右手定律来判定螺纹旋向与斜齿圆柱齿轮旋向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不断的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
5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教育教学过程获得的一些体会,在所教班级学生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教与学均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恩霞,应丽霞.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2]张超.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6).
[3]肖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作者简介:刘晓花(1983-),女,甘肃康县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