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范文 刘照 何永生



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病理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年龄在50~69岁之间人数最多,男性多于女性,中医辨证分型中脾肾阳虚证最多,病理分型中膜性肾病II期的患者最多,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36例有高血压病史。肾络瘀阻证高血压病史较脾肾阳虚证高血压病史长,湿热蕴结证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肾络瘀阻证、湿热蕴结证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病理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25-04
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以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的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随着科學技术的发展,肾穿刺活检技术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但由于肾病多缠绵难愈,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及毒副作用。中医以其毒副作用小,在治疗肾病方面占极大优势。中国古代医籍并无“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特征,当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水肿”、“尿浊”、“腰痛”等范畴。该病病因病机复杂,中医各家对其研究甚多,认为本病多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属本虚标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近年来不少医家把研究重点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上,将祖国医学的宏观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有效指导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及统计学原理,分析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与肾脏病理特点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2017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并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正常或代偿期)的成人患者80例,8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9岁,年龄最小的21岁,年龄跨度较大,年龄在50~69岁之间人数最多,为33例,占41.3%,其次为40~59岁,共30例,占37.5%,平均年龄(49.33±11.82)岁。在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51例,占63.8%,女29例,占36.2%,男女比例 1.76: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12 年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 KDIGO指南[1]和2008第3版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2],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标准为:①肾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膜性肾病;②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炎、肿瘤、药物等继发性膜性肾病。
肾脏病理参照WHO(1995)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3]和我国制定的肾脏活检病理诊断标准[4],膜性肾病(MN)分期如下:①膜性肾病I期;②膜性肾病II期;③膜性肾病III期;④膜性肾病IV期(不研究)。
1.2.2 中医证型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5]中的相关标准,将膜性肾病分为5种证型:①风水泛滥证;②湿热蕴结证;③肾络瘀阻证;④脾肾阳虚证;⑤肝肾阴虚证。
1.3 纳入标准 需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标准方可纳入:①年龄≥20岁且<70岁;②行肾穿刺活检,符合膜性肾病诊断标准;③肾功能处于正常或代偿期,即血肌酐≤177 umol/L;④无合并心、脑、造血系统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病例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 存在以下任何一项予以排除:①年龄<20岁或≥70岁;②未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不明确者,或诊断为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病变、肿瘤相关性肾损害等);③血肌酐>177umol/L;④合并有心、脑、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⑤病例资料不全。
1.5 研究方法 记录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每个病例的基本信息,病理类型、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D-二聚体、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等],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多个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两类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对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阳虚证最多,共25例,占31.2%;其次为肝肾阴虚证20例,占25%;肾络瘀阻证13例,占16.3%;湿热蕴结证12例,占15.0%;风水泛滥证10例,占12.5%。见表1。
表1 80例IMN中医证型分布
2.2 病理分期 从表2中可以看出膜性肾病II期的患者最多,共37例,占40.0%;其次为膜性肾病I期,共32例,占46.3%;膜性肾病III期的患者最少,仅11例,占1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