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小组合作中互动形式的一点探索 |
范文 | 孟岩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对小组合作中互动形式的一点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索互动形式 随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新课程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成为一种新的理念,我国很多学校都在大力倡导推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探究中小组成员要互动辨析才能探究出结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尝试了三种互动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 1 小组发散式互动 小组成员要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互动起来,其中的“火花”主要来源于生活中学生熟识的知识、思维方式或生活要素,如果课上再配以多样的表演艺术形式、文学样式或其它要素,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挖掘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多思善想,选取立论的角度》的作文课中,我设计一个以“手”为观察对象的发散思维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由身体里最直观可感的部位入手,打开思维闸门,由“具象的手”联想到抽象的手的“比喻义”或“象征义”。问题提出后先是个人思考然后四人交流,由一人展示本组最佳角度。结果真是有点出乎意料,答案五花八门,十三个小组几乎没有重复的答案:力量、合作、爱心、信任、劳动、希望、把握命运等等,有的组竟然想到物理学科中的安培定则。学生思维的开阔度真是让人赞叹! 接着在小组展示环节,让各组从其它组的答案中挑选出最适合成为论点的角度,阐述其它组的优点,学生思维由开转为收,落到论点的确立上。这种创意式发散的设计,引发小组内和组间思维反复碰撞,课堂上传递出许多快乐的元素,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 其实许多新授课,根据文本的不同都可以开展发散互动式。如契诃夫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案件报告式、《论语》剧组选拔式、《中国现当代诗歌》诗歌朗诵比赛式、《荆轲刺秦王》课本剧式等。 2 小组分享式互动 小组成员间的分享有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间的分享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竞争力。课上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式互动。作文讲评课上学生之间互批互阅,互相打分,互相评语也是一种分享式互动。在相互欣赏和交流作文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感悟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体验。 首先,每组选出一位写作水平较高的为组长,负责任务分工,本子收发,担当评讲作文的主持人。其次,将作文本随机发放。四位同学先独立阅览,根据评判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等三方面,写出评语,遇到问题与组长商量。四人都阅览完毕后将写得好的文章,进行推荐。 再次,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让人人有事做,比如有人摘出好词好句好段,读给全班,供大家品评;有人指出四篇作文出现的共性问题;有人推荐好文章,并提出推荐理由等。如果其他同学有异议,可作解释说明。老师可在引起全班争议时适当进行指导。 最后,还要完成两个最为重要的步骤: ①学生在完成以上环节后,需要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和批语,认真感受和总结自己的得失。课下每人要写上一段“写作后记”“写作反思”或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 ②老师最后也要翻阅学生作文,观察分析学情,及时归纳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小组延伸式互动 小组伸展式互动指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题,扩充课内知识容量,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与归纳,课上展示与交流,信息分享与互补。 比如在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学习中,以《咏怀古迹》《蜀相》《越中览古》《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一个专题,四人小组任选其中一首或几首,搜集整理包括诗歌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在内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探讨“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特点。并且再拓展此类型的其它诗作至少三首,进行分析。 利用展示课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求:四人小组明确分工,有主持人、课件负责人、朗读者和补充说明人。 交流结束可以投票选出最精彩的两组,并由其它组作点评。 课后,每位同学写出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就“怀古咏史”类的某家某篇或点评,或抒发感想。一周内完成,在班内张贴交流。还可推选各组优秀作品制成手抄报展示。 此上三种“小组互动”教学形式的探索,只是一个初步粗浅的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互动,只要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它就是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国红.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4(03). [2]李丽.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措施浅析[J].价值工程,2010(03). [3]许柏秋.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组织[J].价值工程,2011(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