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程建筑物沉降监测实践 |
范文 | 陈军,杨剑桥 摘要:以石家庄市中山东路附近某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综合楼为雏形进行沉降观测,基于工程概况确定观测依据、观测方法,最后汇总观测结果,进行成果分析,用以指导实际工程建设。 关键词:建筑物 沉降监测 1 工程概况 某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综合楼(二期)位于石家庄市中山东路以南,东为民心河,西为体育综合楼一期。该建筑为地下一层地上九层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梁板式筏板基础,建筑总面积17859.14m2,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受某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和公益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委托,建筑质量检测中心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4年3月15日对该建筑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依据 ①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②《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③《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④《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 观测方法及概况 3.1 基准点及观测点布设 根据现场条件,在附近不受新建建筑物影响的建筑物上布设三个水准点,地基稳定,通视良好,无外界干扰。在建筑物一层施工结束后,布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设于框架柱上,共布设21个观测点。 3.2 观测技术要求 本次沉降观测按二级水准测量要求,观测组成闭合环线具体观测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二级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 ■ 4 观测结果 4.1 观测概况。本观测工程自2012年2月19日开始至2014年3月15日结束,共进行16次沉降观测。具体观测数据见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统计表。 4.2 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绘制平均沉降量-时间-荷载(层数)曲线,见图1。 4.3 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绘制等沉降曲线,见图2,3,4。 5 成果分析与结论 经过对该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得出以下结论: ①随着楼层的增加,沉降量增大,最大沉降量达36mm。 ②楼层封顶前,沉降量相对较大,与楼层成正比;封顶后,沉降量明显减小。 ③在封顶两年后,沉降量只有微小变化,以后基本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周建郑.工程测量[M].2版.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2]刘仁钊.测量平差[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侯建国.变形监测理论与应用[M].测绘出版社,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