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我国民营企业职工持股激励机制 |
范文 | 宋清华++毕田田 摘要:近年来,职工持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发展,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在民营企业职工持股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 职工持股激励机制 1 我国民营企业职工持股激励机制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职工持股激励机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期,该阶段的产权结构具有公有股所占比重大、职工股所占比重小的特征,在本阶段的职工持股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以存量折股、增量入股方式,将企业的存量资产折价入股,并吸收公司职工以现金进行入股,将原来的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二种形式是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鼓励内部职工参加入股,建立由国家股、内部职工股、法人股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阶段是规范期,主要是先由职工出资购买公有企业内的净资产,然后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在这段时期内,有的公司由职工进行集资,并在公司内成立持股大会,使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净资产被买断,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个阶段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的紧急通知》、《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使职工持股在实行中得到了规范。 第三阶段是完善期,主要是鼓励、支持经营者和不同层次的员工持股,职工的持股比例不断扩大,由参股转向控股。相关文件的规范主要有: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腐败,促进电力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的作用;2009年国资委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的过程中指出要严格禁止通过交易转让利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职工持股逐渐成为大多数改制企业采用的产权改革方式,并在全国广泛推行。 2 职工持股激励机制的作用 2.1 解决激励问题 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和资本股东一同对公司的经营进行决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因为人力与资本两大资源具有不可分性,所以企业的发展关键问题就是怎样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知识性,怎样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职工持股成为了各企业的明智的选择,民营企业实施持股机制,对职工进行激励,使职工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事项中,积极发挥其主人翁作用。 2.2 解决代理和人才问题 由于各个企业股权结构的不同,造成所有者对代理人的监督能力和积极性也是不同的,在只有固定的工资报酬的薪金制度下,职工容易产生懒惰的心理,尽可能的少干活,多休息。在职工持股实施前,很多民营企业也出现这种情况,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职工持股实施以后,薪金制度由固定的报酬变成业绩报酬,就是在固定报酬的基础上,通过业绩的好坏进行股份报酬的奖惩,这就提高了经营者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职工持股的实施对留住公司的人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约定的若干年后期权股票才能够变成现金,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经营者必须努力工作,才能从股票中获得真正的收益。如果职工一旦离职,就会失去持股资格并对职工的利益造成损失,这样就会使职工不会轻易的辞职或被辞退。 3 职工持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股东监督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在职工代表参加股东会时,对于一些重大决策,职工代表无法全面真实的表达出全体会员的意见,使会员失去了责任感;在企业中,大股东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决策层,而在职工持股会中的小而平均的特征,没有使持股职工享受到剩余价值的激励,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造成了监督机制动力不足,损害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进而影响职工的利益。 3.2 民营企业职工持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从民营企业的职工持股计划一些失败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职工持股中一些法律的缺失造成的在职工持股的所有权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存在冲突。在企业中,公司股东可以拥有资产收益的权利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而一般的职工股东就没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尽管对一些具有正规管理职工持股的组织来说可以强化行使权利的力量,但是在一些民营企业中,这种没有明确形成职工组织的企业,在没有明确的法律的规定下,一般得职工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是严重不对等的。这就使股权和债权在权力行使时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3.3 职工持股比例和范围很难确定 如果把持股的比例定的太低,则对企业是没有影响的,对员工也没有大的吸引力,进而无法起到制约和激励的效果;比例太高,就会使企业一直受到内部人的控制,对外部股东形成歧视的态度,并且内部股东利用自己较容易获得企业的大量信息的优势为自己牟取好处,从而出现道德风险的问题。如果制定的范围过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不利于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而制定的范围过窄,又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 完善职工持股激励机制的对策措施 4.1 实行多方监督 由于股东的监督作用有限,我们应该实行多方监督,使职工持股在透明的形式下健康有序的运行。职工持股可以通过监事会进行监督。在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后,持股职工可以选取代表进入监事会,获得监督权,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职工持股会也可以参与监督。当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经营相违背时,股东可以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约束公司的代理人的决策,利用职工自下而上的自觉监督。职工在参与职工持股后,不仅是企业的劳动者,而且还是企业的股东,具有了双重的身份,职工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会自发的进行监督,并且这种监督是连续的自发的,不需要外部的力量进行激励。 4.2 完善职工持股的管理机构 职工持股会是管理职工持股的一种机构,在职工持股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职工持股的管理也应随着企业的环境变化而完善管理监督机构。首先职工持股由设立的内部机构进行管理。这一内部结构是由企业全体股东推选代表组成的,比如由股东大会、社会委员会、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等有关机构进行对员工持股监督和管理。其次,职工持股由托管机构进行管理。这些托管机构是独立于企业外的,并且能够对企业职工的股份进行专门的负责持有并管理。最后,职工持股可以由企业内的非持股职工组成的机构进行管理。 4.3 制定适当的持股比例和范围 民营企业在职工持股的起步阶段,应着力避免平均持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持股差距悬殊太大这两种倾向,因为平均持股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容易形成大锅饭的体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持股比例的差距过大,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产生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所以民营企业应在保持适度持股比例的前提下,使经营者拥有的持股的比例高一些,这样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4.4 发展多种职工持股模式 民营企业在发展职工持股时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持股模式,根据企业中职工持股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福利型的职工持股、集资型的职工持股和风险型的职工持股。福利型职工持股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员工能够获取福利,吸引外部人才,保留内部人才,进而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风险型职工持股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集资型职工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使企业能够获得生产经营、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等所需要的资金,这种模式要求企业职工一次性购买股权的数额较大,因此员工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比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发挥职工持股在民营企业的作用,必须严格限制职工股的流通,完善法律的规范,完善职工持股会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我国职工持股制度能够规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emists H.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0(3):209-211. [2]罗莹.浅析人力资本出资——从职工到股东[J].法制与社会,2010(19):19-21. [3]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20-43. [4]魏杰.ESOP的争论与借鉴[J].镇江学刊,2009(8):29-31. [5]梁健.建立合理的国企收入分配制度[J].企业研究,2010(17):50-55. [6]程松林.国企改制中职工持股的信托方案研析[J].北方经贸,2010(02):60-62. 作者简介:宋清华(1986-),山东成武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毕田田(1987-),山东威海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