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列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
范文 | 黎欢 【摘 要】 列宁的民生思想是列宁有关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优先发展教育;实行土地改革;扩大劳动就业;建立社会保障等。列宁的民生思想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民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列宁;民生思想;基本内涵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苏俄实际来探索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在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上丰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生思想。若对民生问题没有高度地重视,则不会有落到实处地考察民众之需;若对民生问题没有正确地认识,则不能真正地解决民众之急。因而,探讨列宁的民生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充分掌握其理论精髓,对于我国关于民生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优先发展教育 列宁曾说过,只有将教育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社会主义才能赢得胜利。然而旧制度的存在,不单是阻碍着群众思想的解放,亦是限制着苏俄进一步地向前发展。早在1913年,列宁就曾指出:“人民群众这样被剥夺了受教育……在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再没有第二个。”[1]这足以看出列宁对当时教育现状的严重不满。1917年之后,列宁主张普及教育,并为此采取了系列措施。第一,实行文化革命,即在革除旧文化糟粕的同时,也要启发民众创造新文化。苏俄成立了专门的扫除文盲委员会,集中组织民众参加学习,并通过广播、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此举收获颇丰,三年的时间使得数百万群众成功“脱盲”。第二,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育投入。若没有将教师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那何来文化之说。为此,列宁签署了系列条令,均旨在改善教师的住房、膳食等条件。此外,还提拔优秀且经验丰富的教师,使其领导岗位上继续发挥聪明才智。为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列宁要求缩减其它部门的开支,以克服学校经费短缺。例如,列宁于1922年写给斯大林《削减海军舰只修建计划》中则明确表示:“批准将‘纳希莫夫号巡洋舰造完……把其余的大型舰只缩减1/3……把剩余的款项用来增加学校经费则要正确的多。”[2]综上所述,列宁采取的种种措施,均是在理论上和行动上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切实地改善了苏俄国民教育的环境,在长远来看,也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大批的人才。 二、实行土地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根,世世代代的农民都希望把土地的所有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亦是如此。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土地私有制。面对苏俄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土地国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自行选择具体使用形式。但无论土地政策如何转变,始终是围绕满足农民土地需求为根本。故而,土地改革的实施,农民得到了土地和农用物资,这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础上,也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根本的需要……增加产品数量”。[3]因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调动社会主义的各项积极因素,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内在潜力,才能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优越性。因此,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列宁致力于探索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比如,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产阶级的文明成果以其为建设苏俄经济而服务;发展机械化大工业以提高生产率和建立分配监管以确保社会各方面有序进行等。总而言之,借助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和手段,既极大地解放了俄国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又巩固了新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 三、扩大劳动者就业 就业是民生问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在苏俄新旧政权的交替时期,苏俄的失业人数约占工人总量的10%。为解决工人失业问题,在给予失业工人物质帮助的同时,又鼓励国家、社会积极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稳定的就业条件。列宁之所以如此重视就业问题,是因为在列宁看来,当一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若想恢复其经济水平,则首要任务便是拯救和保护劳动者。只有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才能发挥其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才能国家的富强、繁荣与昌盛。为此,通过创立劳动介绍所,为失业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劳动介绍所实际上是下岗工人寻找新工作的平台,也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苏俄为解决失业人员的工作问题而创建的专门机构。故而,此机构一成立,便受到群众的拥护;通过开展劳动竞赛,使工人在竞争中切磋劳动技能,在相互切磋中获得成长。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不仅不窒息竞赛,反而……把真正大多数劳动者吸引到这样一个工作舞台上来……有才能的人在人民中间是无穷无尽的”。[4]开展劳动竞赛,不仅可以清算不劳而获之人,还可以激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苏俄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培养青年劳动者的方式,既为社会建设补充新生力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人失业问题。列宁不仅吸收和鼓励青年人参加工作,也号召他人摒弃旧思想而录用青年人参加工作。此外,从1920年开始,苏俄陆陆续续在工厂附件创建学校,并对青年工作者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动教育,使其在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为苏俄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这也正如列宁所讲:“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5] 四、建立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器,调节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也是经济助推器,确保劳动力的维系及再生产。在社会建设中,列宁十分重视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在1899年,列宁就主张苏俄将无产阶级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一般要求,即实行八小时的工作制度,禁用十四周岁以下的童工,严禁妇女从事危害其身体的工作等。并于1912年,列宁进一步完善其社会保障的思想,提出了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比如工人失业后给予其保障,并对其补助全部的工资。并于1922年逐渐地形成一套以国家保险为基本内核,以工人阶级为核心,各个阶层广泛参与和享受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在救助医疗方面,在工厂或企业附近大力兴办医院,并且由负责全民医疗的相关机构承担医疗费用,而且对工人实行上门的医疗服务等,做到病有所依;在社会福利方面,对于年迈、无劳动力的农民,在其丧失土地所有权后,可向政府申请救助,做到老有所依;对于无房居住的民众,可以廉价租住政府占据资产阶级的住所,做到住有所居。通过全方面的社会保障,既是对资本主义非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冲击,也对无产阶级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其它国家社会保障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列宁通过对前人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列宁的民生思想不但充分彰显工人、农民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生建设提供依据。解读其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必将为我国的民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苏联百科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548. [2]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04. [3]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69. [4]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00. [5]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