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保山当代地方文献发展历史 |
范文 | 段静涛 杨必庆 摘要:当代地方文献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焦点和层面反映了本地区的特色,具有时代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和翔实性。 关键词:当代地方献 发展历史 文献作为人类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物,是人类信息活动的记录,是科学知识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欣赏价值和现实意义。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不管是科学书籍还是文艺书籍,一本书是一种物理对象,但是使它称之为人类精神品的重要产物是它的内容,版本不同,内容依然不变。” 1 当代文献的历史概貌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元代马瑞临的“文献”定义“信而有往”的狭义界定。地方文献在文献的范畴之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地方文献是记录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认识某一地域的工具。狭义的地方文献是以文献的内容有无地方特点来划分,即记录某一地域的地方史料,它记录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情况。地方文献一般以文献出版特点和文献著述形式作为主要划分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地方文献的类型更为丰富,如按著述形式的划分为地方文献,类型有地方志、地方文献书目、新型文献等,1949年解放以后的文献,叫现当代文献。 保山古称永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积淀非常丰富,民族众多,山川水美,是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保山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大量记载地方文化的古籍善本,涉及地方志、资源、民族等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保山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了一部以地方特色为主的保山地方文献。 2 当代文献的文献特征 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历史记录,地方文献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地方区域性,另一个是历史资料性,地方文献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焦点和层面反映了本地区的特色,具有时代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和翔实性。地方文献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空间的地域性 地方文献学承载的信息是本地事物及规律,反映的是特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详细记载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 2.2 鲜明的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特点,地方文献生产发展于一个区域特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中,由于生产方式的时代差别,也往往是文献的时代差别,便产生了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不同时代的史实,每一部地方志都以记叙的最近一段时间本地区的情况为主,是一个特定政治时期文化积淀和历史的产物,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烙印,具有极高的珍藏价值。 2.3 史料的真实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包括本地历史史实、地方名人生平著述、个人论文作品以及风土人情,重在记述当代,是特定区域面貌的真实写照,其资料来源主要多在当地征得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地方文献、族谱、诗文集、实物和通过实地调查,记述范围限于本地,安排上详近略远,正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极具翔实性,客观性特征。 2.4 内容的广博性 内容极为广泛,记载一个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方面:从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物产资源、民族宗教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典章制度,只要在当地有影响的人、事、物统统都是它的记载范围。 2.5 形式的多样性 从出版角度上,地方文献有图书、金石、摄影、书画、碑刻出版物等。从载体形式上,古时候地方志以甲骨,印组成,而现代地方志则以印刷、微缩、视听型为主。 2.6 稀缺性 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的地方文献,大多是唯一的,具有一般文献无法代替的历史价值,其“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是其它类型文献无可代替的。 2.7 连续性 地方文献大多能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一个地区连续的,完整的发展过程。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在数千年发展演变的历史中,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社会政治结构处于稳态,而文化系统内部也保持正常调节功能,使中国文化既有开放性,又有连续性。 2.8 民族性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艺的民族性标志着一个民族在文化艺术上是否成熟和兴旺,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民族自身的成熟和发达。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13种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音乐的领域里,可以听到汉、彝、白、傣族、傈僳族那高亢明亮,为之陶醉的民族音乐;在民间舞蹈领域里,有汉族民间的节庆习俗,耍龙,舞狮,高跷,有彝族的民间舞蹈,武术,杂耍于一身,有傣族民间热烈欢快如诗如歌的“嘎光”鼓舞,傈僳人的“跳嘎”舞蹈,苗族的芦笙舞蹈,布朗族,彝族那热烈欢快跺地有声的激情“打歌”;在戏剧和曲艺的舞台上,欣赏到汉族民间古老的花灯,滇戏,京剧。在节庆习俗的活动中,农历二月初八傈僳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尽情的享受着民族风和民间艺术带来的欢畅。 这些民族艺术,特色艺术突出体现了古道文化,永昌文化和隆阳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骆伟.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0(10). [2]王余光.文献学与文献学家[J].文献学概论,2007(8). [3]林伟.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2(12). 作者简介:段静涛(1967-),女,云南保山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特色馆藏与读者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